章節8
孟子
?——孟母三遷開啟孟子求學之路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98年),姓孟,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仁政”的創立者和倡導者,有“亞聖”之稱。他的童年生活異常貧困,但他貧不失誌,刻苦學習,一生鑽研學問,終於成為影響後世的偉大思想家。
在孟軻4歲時,父親去世了。原本活潑好動的孩子,在一段時間裏,每天陪著憂愁的母親掉眼淚。為了減輕母親的痛苦,他不再找別的孩子玩耍,而是守在母親身邊。這樣熬過了一兩個月,孟母突然醒悟:不能這樣長期為死去的丈夫悲痛,還要照顧這可憐的孩子。為了不讓自己的愁容影響兒子,她設法讓兒子出去,和其他的孩子玩耍。孩子們到了一起,就會忘記憂愁和煩惱。
果然,小孟軻和夥伴們玩到了一起,從他的小臉上能看到笑容了。小孟軻是孩子們的頭兒,因為他肯動腦筋,鬼點子多。小夥伴們都聽他的。春夏季節,孩子們要麼玩尿泥,要麼到河裏去捉青蛙或小魚兒,要麼到田野裏去捉螞炸、逮蟈蟈,深秋季節,也免不了到田野裏去挖田鼠。
冬天,玩的內容就少多了。小孟軻天天陪母親到父親的墳上去,經常見到埋葬死者的活動。當小夥伴們尋思新遊戲時,他突然聯想到出殯的場麵,於是,就提議說:“玩埋死人好不好?”“好哇。”小夥伴們齊聲讚同。
“可是,咱們也不懂出殯的禮呀。”一個孩子發愁地說。
“這有什麼,我懂。你們按我說的做就行了。”小孟軻對夥伴們說。
有一天,孟母從墳上回來,未進院子就聽見了孩子們的哭聲。她不知道家裏發生了什麼事,急急忙忙趕回家,一進院子,見孩子們正一本正經地模仿出殯情形,孟軻擔任總指揮,真是讓人既好氣,又好笑。
當孩子們玩夠了,各自散去,孟母心平氣和地對兒子說:“軻兒,這出殯發喪的事可不是遊戲。好兒子,以後別再玩這種不吉利的遊戲了,好嗎?”孟子答應了。然而,沒過幾天,母親又在自己家的院子裏見到孟軻和孩子們玩起同樣的遊戲。兒子告訴母親,不是他想玩,而是小夥伴們要求一起玩,他不好拒絕朋友。母親聽後,歎了口氣,什麼也沒說。她知道,要想讓兒子不再玩這種遊戲,惟一的辦法是離開這裏。
不久,孟母找了一處離織布作坊近的房子,為的是替人家織布並以此謀生。這是一個四通八達的鎮子,來往行人很多。集鎮上每5天有一次集市貿易。剛來到一個新的地方,人地生疏,孟軻的心也收斂多了,開始在母親的指教下識字和讀書。
在鎮上,孟母靠給人織布縫衣維持母子倆的生活。兒子除了跟母親讀書識字外,就在院子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可是,聰明活潑的小孟軻在適應了環境之後,就不甘心一個人待在家裏了。他總想到外麵去看熱鬧。
孟軻母子的住宅周圍,既有榨油的油坊,又有織布的作坊。但這些對少年孟軻都沒有吸引力。最吸引他的是那家殺豬宰牛的屠宰場。每逢集市,豬一陣接一陣的嚎叫聲,在孩子們的耳朵裏簡直就是動聽的音樂。孟軻第一次看到那血淋淋的屠宰場麵時,有些害怕。可是看過幾次之後他就覺得好玩了。來看殺豬的孩子很多。相處幾天,孩子們都熟悉了。沒過多久孟軻就又成了小孩子們的頭。
有一天,孟母把織好的布給人家送去,告訴孟軻,背完書之後就在自己家中玩,不要到別處去。孟母交完布,急急忙忙趕回家。
可是,她還沒進院子,就聽見“吱啦……撲哧”的叫聲。她打開大門一看,一群孩子正圍在一起,地上有一隻泥塑的小豬,豬的四隻腳上都捆了繩子,孟軻正操刀捅那泥豬的脖子,一個孩子說:“不出血,不好玩。”“假豬怎麼能出血?”孟軻說道。
“咱們想法弄一隻真的殺一殺怎麼樣?”一個孩子提議。
“好。”眾孩子應和。
當時,孟母隻當孩子們要找一隻真豬殺是說著玩,所以,對這事也沒在意。
又過了幾天,一個孩子喊孟軻去玩。快到晌午,孟軻回來了,臉上泛著興奮的紅暈,手上還沾著血跡。孟母聯想起孩子們殺假豬時說過的話,立即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孟母問:“你們玩什麼遊戲啦?”
“殺豬。”兒子回答得很幹脆。
“殺了誰家的豬?”
“撿來的。”
“誰撿來的?”孟母緊追不舍。
“二狗子撿來的。”
“撿來的豬就可以隨便殺嗎?”孟母低聲問。
這時,孟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臉開始紅了。“父親在世時就告訴過你,路不拾遺是人的美德。那隻被你們殺的豬,肯定是從家裏跑出來的,怎麼能算是丟的呢?即使是丟的,撿到了就應該還給人家,怎麼能隨便殺掉呢?”
“我錯了。”孟軻低著頭說。
“錯了該怎麼辦呢?”孟母問。
“知錯必改。”兒子答。
孟母找到失主後,一個人承擔責任,掏錢賠了人家。
這件事過後沒幾天,孟軻又跑去看殺豬了。孟母意識到,不離開這裏,這孩子將來隻能當屠夫了。於是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搬離這裏,為孩子的成長尋找一個適當的環境。她知道兒子心地善良,接受事物的能力強,受環境影響嚴重。於是,她想最好能找一個靠近學堂的住所。不久她在鎮子的另一端找到一所學堂附近的房屋。隨後,她帶著兒子,搬離了靠近屠宰場的房子,來到了簡陋的新住所。
孟軻跟著母親來到新的居所後,每天在家讀書、認字。母親教過的字,他一遍又一遍地在沙土上練習。過了一段日子,孟母見兒子整天待在家裏,又怕把兒子關成呆子,就有意識地催促兒子到外麵去找夥伴們玩。
有一天,小孟軻興奮地從外麵跑了回來,小臉漲得通紅,一進家門就嚷道:“找到啦,找到啦,好多小孩兒,全都在一起。”
“他們在一起做什麼?”孟母問兒子。
“在一起讀書,一起練字,跟他們在一起的還有一個老頭。”孟軻答,“那個老頭是先生。”從這一天起,學堂裏那朗朗的讀書聲就時常纏繞在小孟軻的耳畔。一天,小孟軻向母親提出:“母親,我也要上學。先生說了,他願意教我。”孟母聽到兒子的要求,心底生出一股喜悅,通過選擇環境來影響和教育兒子的目的達到了。
孟母為了孟軻能有一個好環境,一而再,再而三地搬家,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環境——學堂附近,從而使心地善良,接受事物能力強的孟軻開始喜愛讀書學習了。人們常說:孩子的命運是父母創造的。這話一點不假。孟子正是得益於母親的言傳深教,才走上了求學之路。摩根
——投資咖啡發大財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1837年4月17日在美國康乃格州哈特福亡命者街的一所磚造住宅裏出生。他是一個天才的投機家;渾水摸魚、亂中獲利;操縱輿淪,製造新聞,搞變相壟斷;他大肆對外擴展,搖身一變成為國際投資家,開創超越大英帝國的盛世;他統治下的龐大經濟帝國曾控製美國經濟的1/4。
摩根在鄧肯商行實習期間,有一次去古巴的哈互那采購了魚、蝦、貝類及砂班等貨物。在回來的途中,他發揮了自己的冒險精神。
當時,輪船停泊在新奧爾良,他信步走過了充滿巴黎浪漫氣息的法國街,來到了嘈雜的碼頭。碼頭上,晌午的太陽烤得正熱,遠處停泊著兩艘從密西西比河下來的輪船,黑人們正忙碌著上貨、卸貨。
“哥兒們,怎麼樣?想買咖啡嗎?”一位陌生白人從後麵拍了拍他的肩,問道。
那人自我介紹說他是來自巴西的貨船船長,因受托於巴西的咖啡商,從那裏運來了一船咖啡。沒想到美國的買主已破產,隻好自己推銷。如果誰願出現金,他可以以半價出售。這位船長大約看出摩根穿戴考究,具有錢人的派頭,就拉他到酒館談生意。
摩根考慮了一會兒,決定買下這些咖啡。隨後,他就帶著咖啡樣品到新奧爾良所有與鄧肯商行有聯係的客戶那兒去推銷。經驗豐富的公司職員要他謹慎行事,價錢雖然讓人心動,但艙內的咖啡是否同樣本一樣,誰也說不準,何況,以往還發生過船員欺騙買主的事。
但摩根已下定決心。他以鄧肯商行的名義買下全部的咖啡,並發電報給紐約的鄧肯商行:“已買到一船廉價咖啡。”
不料,鄧前商行回電嚴加指責:“不許擅用公司名義!立即撤回交易!”
摩根對公司下達的命令感到很氣憤,他馬上發電給在倫敦的父親。在父親的默許下,用他倫敦公司的戶頭,償還了原來挪用鄧肯商行的金額。接著,他又在那名船長的介紹下,買了其它船上的咖啡。
摩根贏了!就在他買下這批貨物不久,巴西咖啡因受寒而減產,價格一下子猛漲了2~3倍。摩根大賺了一筆,不但鄧肯對他讚不絕口,連他遠在倫敦的父親也連誇兒子:“有出息,有出息!”
摩根初次涉足咖啡投機就獲得暴利,顯示了他投機家的天才。此後,他果斷插手黑市證券交易賺了一筆大錢,又倒賣霍爾破槍,投機鐵路事業,一步步邁向事業的顛峰。摩根的成功告訴我們:機遇總是特別青睞於強者,因為強者做好了一切準備,隨時等待著機遇的光臨。一個有誌者要想獲取成功,單靠天才,單靠努力還遠遠不夠,還應當善於創造時機,及時把握機遇,不因循,不守舊,不觀望,不退縮,想好了就做,有嚐試的勇氣,有實踐的決心。隻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成功。卡內基
?——由投資股票成為“資本家”?
安德魯·卡內基,出生在英格蘭一個貧寒家庭。他是控製美國的十大財閥之一。卡內基以借來的500元股票為起家資本,成為美國數一數二的大富豪,享有鋼鐵大王的美譽。
卡內基13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走進了匹茲堡的大衛·布魯克斯先生的電報公司,成了一名信差。一年後,卡內基已成為信差的管理者。由於工作成績突出,17歲那年,他的月薪已由11元漲到了30多元,也就在這年的一個清晨,卡內基接待了一位客戶——新上任的賓法夕尼亞州鐵路匹茲堡西部管理局局長湯姆·斯考特先生。
這位斯考特先生,1823年生於阿勒格尼河畔富蘭克林,當時才29歲,在他10歲的時候,父親突然去世,隻留下11個嗷嗷待哺的幼兒,所以自10歲開始,斯考特就非常勤勞,從幫傭到代銷商品,無所不做。17歲時,靠姐夫的提拔,當上了州營道路與運河的通行收費員。
兩年前,他擔任了賓夕法尼亞鐵路鄧肯斯維爾西部終點站的貨物監督。終點站的貨物監督與匹茲堡的管理局長資格是不同的。斯考特受到特別的提拔,連級晉升,到如今,這位新管理局長雄心勃勃地來到匹茲堡上任了。
斯考特先生英姿雄發,溫文爾雅,對人也十分客氣。
“安德魯,能不能幫我趕快把這15封電報拍發出去?”
“是,立刻照辦。”
卡內基將15封電報全部拍發完後,斯考特先生再三道謝後離開。但到中午的時候,他又拿著相同的電文,請求拍發,並特別指名:“請安德魯拍發!”
正是這位斯考特先生,8年後在南北戰爭爆發時,應林肯總統之請,就任陸軍的助理次長。他獨力承擔北軍的輸送計劃,還完成修建被南軍破壞的鐵路任務,並且指揮士兵、武器及糧食的運輸,成為當時的風雲人物。
一天早上,斯考特先生和往常一樣來到電報公司,和前來事務所視察的電報公司董事長會談。
“乘客的數量直線上升,因此我想在阿勒格尼斜坡地帶的鐵路的山麓下單軌線路終點與匹茲堡的管理公司之間架設專用的直通電報線。”斯考特先生這樣說道。
“沒問題,我們當遵照辦理。”董事長愉快地回答道。
“還有,專線的報務員人選,我想指定安德魯·卡內基。”
“嗯!我得和他本人商量看看……明天答複您。”
電報公司極力挽留卡內基,願把月薪出到33元,但斯考特卻願意給35元。看來這位年輕的鐵路管理局長決心已定。
就這樣,卡內基辭去了電報公司的職務,轉往在鐵路管理局的斯考特事物所工作。有一天,斯考特先生突然問卡內基:“喂,卡內基,你能籌集到500元吧?”他就像在說5元那樣無關痛癢的小錢似的。
“50元?”卡內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動地減去一位數重新問道。因為當時他的所有積蓄隻有50元。
“不,是500元。”斯考特先生說,語氣中,倒是強烈地暗示著他不信卡內基能籌到這筆錢。
“我的一位朋友過世後,他太太將遺產的股份賣給友人的女兒。現在這位女士急需用錢,想轉讓股份,是亞當斯快運公司的10股股票,恰好500元紅利是一股1元。這是非常穩定的股票,很快就會漲價。我想你應該買的。”斯考特先生平靜地說。
“亞當斯快運公司的股票那麼有希望嗎?”
“你也是鐵路的一員啊,應該知道亞當斯是美國最悠久的快運公司。在你來美之前,它在波士頓、費城、匹茲堡、華盛頓、聖路易及歐洲各地就已經有分公司,如美國快運公司及威爾斯·法戈等運輸公司,都以經營鐵路運輸賺了大錢,另外還經營彙款業務,目前正在經營銀行業務,明白了吧?”
“500元?這麼大的一筆錢,我籌不出來。”卡內基將斯考特先生婉言拒絕。但斯考特先生近乎憤怒地說:“好,那我先墊好了,好歹要把它買下來。”
“是。”卡內基不好推辭,就答應下來。但第二天,斯考特先生的從容勁消失了,沮喪地問道:“對不起,人家非600元不賣,還要嗎?”
“要。我還是要買下來。先代我付600元。”這回卡內基的精神卻來了,或是昨天受了斯考特先生的鼓舞,或是他本身所固有的堅強和自信促使他答應了下來。
1856年5月,卡內基寫了一張610元的借據,並且載明還款期限是半年後的11月1日。他把借據和股票當擔保,留給斯考特。半年利息10元。這相當於第一次所分配的紅利的數目。
半年內,卡內基母子省吃儉用,終於還掉200元債款,剩下的410元卻再也無力償還,到此,正如一般傳記所說的一樣:
“我去借借看!”母親瑪琪乘船溯俄亥俄河而上,拜訪住在俄亥俄州東利物浦的胞兄。她以房子當抵押品,以8分的高利,借得400元錢回來。
不久,一封上麵工整地寫著“安德魯·卡內基先生”的信寄到卡內基手中,信封裏裝有10元紅利的支票。卡內基毫不猶豫地把它還給斯考特先生作為利息。那一刻,他沉浸在“我也是資本家”的成就感之中,這著實讓他高興了好一陣子。
從此,卡內基便走上了資本家的道路。
卡內基發跡前隻是一個小小的電報信差,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表現贏得了斯考特的賞識。結交斯考特是卡內基一生的轉折點,斯考特的升遷,他也沾光。以後在斯考特的幫助下涉足股票投資,從此平布青雲。辛勤工作的他靠的是對機遇的準確把握和敏銳的目光。洛克菲勒
——在父親的影響下涉足商業
約翰·D·洛克菲勒,於1839年7月8日出生在紐約西部地區一個農場裏。他是控製美國的十大財閥之一,石油界無情的壟斷者,世界著名的億萬富翁。他已成為美國“鍍金時代”新工商業巨頭的代名詞,發家致富的智慧化身。
約翰·D·洛克菲勒幼年時跟著父母在紐約州搬了好幾次家,後來西遷到俄亥俄州伊利湖畔的克利夫蘭。要不是發生了意外事變,約翰的少年可以說是非常幸福的。
在小約翰11歲這一年,父親大比爾(威廉·洛克菲勒)涉嫌施暴家裏的女傭被起訴,當郡法庭要傳他時,就逃出去了。
自從父親失蹤以後,作為長子的約翰,自然就擔起了家裏的重擔,他得到田裏幫忙,有時還要擠牛奶。約翰把自己的工資按每小時0.37元計算,全都記在本子上,準備父親回來時再向他結帳。當時,約翰就讀於一所十分嚴格的私立中學。又是學習,又是勞動。回家吃過飯,他倒下就睡,頭腦裏懷著對父親的思念和疑問,進入了夢鄉。
深沉的夜正為約翰編織著五彩的夢。
約翰在迷糊中聽到了狗叫聲,接著“啪”的一聲,窗戶的玻璃打破了,一顆小石子掉在被子上。
“嗬,是爹回來了!”約翰一下子跳下床。母親的神經質遺傳給了他,他敏捷地拉開門來到木製的內門前。
“爹!”約翰隔著門小聲叫著。
“噓!”大比爾把手指放到嘴上,“小聲點,警長來過沒有?”
失蹤的父親到底回來了!約翰拉開門,說:“要不要叫醒媽媽?”
父親默默地搖搖頭,仁慈地看著漸漸長大的兒子。
“這個是給你的。”父親又像往常一樣把三張1元的新鈔票塞到約翰手裏,俯下身,吻了吻他的額頭。微笑著說:“去睡吧!我的兒子。”
“爹,太謝謝你了。”小約翰歡天喜地,毫無睡意,說:“這些錢,我還要存起來,派大用場。”
“你的瓷罐裏,大概存了不少錢吧?”
“我貸了50元給附近的農民。”小約翰滿臉驕傲的神情。
“噢?50塊嗬?”這下父親驚訝了。
“利息7.5%,到了明年就能拿到3.75元的利息。另外我在馬鈴薯田裏幫你的工,每小時0.37元,明天我把本子拿來給你看。其實,像這樣出賣勞動力是很不劃算的。”小約翰毫不理會父親的驚訝,滔滔不絕地說著,一副精明商人的口氣。
3個月以來第一次深夜回家的父親,凝視著這個12歲就懂得貸款賺錢的兒子,又是心疼又是喜愛,不禁又想起約翰7歲時賣雞的事。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約翰在林子裏發現火雞窩,於是他每天一大早就跑到林子裏,等大火雞離開窩巢,他便跑過去,抱著小火雞就跑。他把這些小火雞養在自己房間裏,細心照料,到了感恩節,就把長大的火雞賣給鄰近村子裏的農民,把賺到的鎳幣和銀幣存放在那個藍色的瓷罐裏。賣了幾次小火雞後,慢慢地瓷罐裏的硬幣變成了一張張綠色的鈔票。約翰又動腦筋準備把這些錢放給耕作的伯農們,等他們收成後連本帶利回收。現在,兒子實施了自己的計劃,這個滿腦子生意經的天才的約翰!
雖然約翰賺了錢,可他母親,一個極富宗教情操的善良女人,卻又氣又惱,狠狠地揍了他一頓。但有眼光的父親卻不這麼看,他說:“唉呀!艾爾莎,這孩子是有出息的。你知道嗎?現在這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錢!錢!錢!”
1853年,當父親把全家大小遷移到克利夫蘭時,約翰·D·洛克菲勒才14歲。克利夫蘭那時像個湖濱商港,客貨輪船白帆輕揚,來往於港口。洛克菲勒放學後常常到碼頭閑逛,看商人做買賣,他常獨個兒站著,凝視著那一片熙熙攘攘的忙碌景象。有一天,他遇到一個同學,那個同學問他:“你長大後想幹什麼?”年輕的洛克菲勒毫不遲疑地說:“我要成為一個有10萬美元的人,我準會成功。”
1855年9月26日,約翰開始了人生的新裏程,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薪水是每周3.5元。
“人生隻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人生隻是錢!錢!錢!在美國尤其如此。”父親每次回來,總是不厭其煩地給約翰洗腦,向他灌輸金錢意識、商業意識,約翰深受父親的影響,便決定中途輟學,早一天從事生意,他一直很想投入這個多彩的實業世界。
於是,念完高二以後,約翰便去念了三個月的商業專科學校。
三個月的速成教育,使約翰僅學會了會計和銀行學,之後他尋找職業。他敲過銀行經理的門,找過他從小就不喜歡的鐵路公司,小商店他不願意去。幾周烈日下的奔波,他終於找到一家叫休威·泰德的公司,這是一家兼營貨運業的中間介紹商,他的工作是會計助理。
1855年9月26日,後來成了約翰個人日曆的喜慶日,他把它當作自己的第二個生日來紀念,他後來回憶說:“就在那兒,我開始了我的商業生涯。”
在父親的啟發下,洛克菲勒在孩提時代就已經深諳賺錢之術。洛克菲勒由發跡到飛黃騰達正是那種基於賺錢術之上的強烈的金錢意識和商業意識。索羅斯
?——由失業步入華爾街金融市場
喬治·索羅斯,於1930年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戶猶太人家庭。他是美國十大財閥之一。他創辦基金會,興風作浪,大做套頭交易,趁火打劫,取得巨額財富;狙擊英磅,以一人之力大戰曆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英格蘭銀行,滿載而歸,大滅不可一世的大英王朝之威風;“掃蕩”墨西哥,讓這一拉美大國被摧殘得幾乎國破家亡;三戰東南亞,卷走幾十億美元的財富,所到之處人心惶惶,哭天喊地,被譽為“金融大鱷”。
大學畢業以後,索羅斯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如何謀生,他嚐試去推銷,實踐證明他缺少這方麵的才能。索羅斯又打主意進入金融機構,但當他好不容易擠身一家金融公司後,發現倫敦金融圈刻板、機械和毫無生氣,這令索羅斯那種投機與不安份的性格難以適應。老板對他很不滿意,於是,他被叫去訓話,之後又被炒了魷魚。
就在索羅斯與公司總經理談話結束的那個中午,一個來自美國的小夥子給索羅斯帶來了影響他日後發展的機會。
索羅斯與總經理談話後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一個自命不凡的年輕人,突然得知自己原來是可有可無的人,這個事實與期望值之間的落差,肯定會在心靈上造成不小的傷害。談話結束後的午飯時間,索羅斯悶悶不樂地吞咽著公司提供的午餐。
這時,一個和索羅斯一起幹過儲訓員的美國人湊了過來,問索羅斯發生了什麼事,以致於讓他這麼不高興。索羅斯如實地跟他講了上午與總經理談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