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種安排,17歲的容國團泰然處之,他對替他擔心的父親說:“我是缸瓦,他是瓷器,我不怕他。”
初生牛犢不怕虎,容國團沉著應戰,遇強不慌,把握機遇,奮勇拚搏,竟以2比0的絕對優勢大勝世界冠軍,旋即轟動香港,轟動世界乒壇。
1957年,容國團又代表工聯會參加全港比賽,他一鼓作氣,一勝再勝,連奪團體冠軍、雙打冠軍和男子單打三項冠軍,一躍而成香港體壇明星。
從漁行童工到乒乓球冠軍,容國團在香港成功了!這是一種艱難的崛起,但容國團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拚搏精神取得了成功。
由於漁行老板的反對使容國團更加堅定了繼續打球的決心,最後終於獲得了驚人的成功。正如那句名言:人生能有幾回博,此時不搏,更待何時?!聶衛平
?——結識國手步入圍棋殿堂
聶衛平,是我國圍棋有名的“勝負師”。
下圍棋,有“棄”也有“取”,要成為高手,就得明於“棄取”。對於那些無用的殘子,就得毫不吝惜地棄掉,對於那些位居要津的“棋筋”必須牢牢保住。
不是有句名言叫做:“精華已竭多堪棄,勞逸攸關少亦圖”麼?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整個社會中,同樣有著“棄”和“取。
坐落在什刹海南沿的北京棋藝研究社幽雅的院落裏,聶衛平正在對奕,他局勢不利,正在苦想,許久許久,終於下了一子。突然有一隻柔軟的大手,兩個指頭撚著他的耳垂,一口濃重的徽州口音說:“國手、國手!”
聶衛平不解地回過頭來,旁邊有個“翻譯”道:“過先生稱讚你是國手。”聶衛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自己這樣下不過弟弟的選手,竟有人誇他是國手。
聶衛平渾身顫抖,接著一股熱浪流遍了全身。確實,“國手”這個頭銜,他也曾夢想過。
這人是過惕生先生,不久前剛取得全國冠軍,他才是真正的國手。
如今,大小“國手”,相對而坐,過先生已經搬到了聶衛平家居住。過先生讓衛平五子,衛平使出了渾身解數,截獲一段白子,接著又“打劫殺”了幾個。過先生不慌不忙地東走一手,西走一手。官子收完了,一數子,白棋贏了,過先生笑笑道:“一起丟,丟了就贏了。”聶衛平開始意識到了高手的棄子戰術。
衛平著迷了,放學回家就一頭鑽進過先生的屋子。過先生家的飯菜極為簡單,晚上是稀粥加鹹菜,鹹菜上滴幾滴香油,聶衛平吃起來覺得分外可口。
從此,自己的屋子裏見不到聶衛平的身影,一回,二回,母親終於惱了,大聲呼喊:“衛平,快回來,再不回來,要麼你去姓了過!”衛平明白,母親並非真要“棄子”,是盼望他念個大學,棄了下棋。
不過“棄”和“取”,各人有各人的一套技巧。張福田老師采用了另外一種方法:有一次,他走到訓練室門口,見到聶衛平正在翻他的書包,他不聲不響,躲在一邊觀看,隻見小衛平在書包裏找出一本棋譜來,獨自觀看,其餘的東西秋毫未犯。張老師放下一顆惴惴之心,認定了這10歲的孩子日後必定成材,從此之後,對他的輔導格外多些。
幾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在“史無前例”之中,聶衛平也走了一段彎路。他出身高幹家庭,不久就學會了打人和抄家,接著自己的家被抄,含著屈辱和悲憤,自暴自棄,在社會上東闖西蕩,從此聶衛平的名聲不那麼好聽。當1971年衛平從農場溜回來,去找高手們的時候,確實懷著惴惴之心,然而,高手們並沒有棄他而去,他們汲取了聶衛平人才難得的好處,跟他一連下了許多盤棋。
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是棄取有度。在棋盤上棄取更有深奧的學問。
1973年的聶衛平已經是高手了,這些“棄”、“取”之理,不需要別人來指點,需要自己來領悟。
在思索中,聶衛平終於明白,要把握關鍵時刻,不能單靠不想輸這股勁頭,你越不想輸,相反越要輸。要不輸,就得靠切切實實的辦法。這些辦法,自己早就會,隻在於臨場的運用。
聶衛平明白“棄取”了。他在自己的身上棄了些什麼?取了些什麼?可以不必多說,我們看到,在一年之後,日本宮本直毅九段率團來訪,一連六場,所向無敵,在最後一場的關鍵時刻,聶衛平上陣,輕輕鬆鬆地戰勝了宮本直毅。
朝著認定的目標不顧一切地走下去,這是“誌”,頑強努力,絕不半途而廢,這是“氣”,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是“誌氣”。一切事、一切成敗都取決於你是否有“誌氣”!葉喬波
?——戰勝挫折勇奪冰壇之冠
葉喬波,她在第16屆冬奧會上獲得兩枚銀牌,為中國隊實現了在冬奧會上獎牌零的突破。她又連續兩年奪得世界短距離速滑錦標賽女子全能冠軍,成為世界冰壇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人的一生中會多次麵臨選擇,選擇難,又不難,隻是看你心中有沒有一個向往……
1982年是葉喬波剛步入運動生涯的黃金時期。然而,在一次訓練中,她的腰部卻不慎受傷。經長春、沈陽、北京3地的名醫診斷,說法各異,但是,“夠嚇人”這一點是一致的:
“骨質增生,5至9胸椎錯位,你不適合於體育了。”
“腰背肌痙膜炎,目前國內外都沒有什麼好辦法治療。”
“4至6頸椎半脫位,再不好好治,半年以後就會癱瘓。”
幹?還是不幹?不幹,至少比較保險。幹,賭注幾乎是一生。可能得到什麼呢,全國冠軍、亞洲冠軍、世界冠軍?誰敢打保票!誰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就在葉喬波麵臨人生極為重要的抉擇時,傳來國家體委要成立國家速滑隊的消息,她立刻把傷病拋到九霄雲外,決定幹!當國家隊員,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比賽,是她夢寐以求的理想。
經過半年的精心治療,葉喬波奇跡般地從運動生涯的死亡之穀中走了出來。
1985年4月,當國家集訓隊真的決定抽調她時,她的淚水刷地流下來了。她知道,當初的破釜沉舟是多麼值得!那是她第一次戰勝傷病,戰勝自我。
1988年2月,全世界32名速滑好手雲集美國,參加世短距離速滑錦標賽。群芳爭豔,葉喬波奪得了500米第8名,同時取得進軍加拿大冬季奧運會的“入場券”。
就在葉喬波喜氣洋洋住進奧運村的第3天,傳來中國參加世界錦標賽的兩名女運動員吃的中藥不符合比賽要求的消息。國際滑聯為此取消了葉喬波和王秀麗參加冬奧會的資格,並在國際比賽中停賽15個月。
猶如聽到噩耗,葉喬波連眼淚都沒了。“我完全不能相信自己還有思想,還有心跳,還有自己的存在。多少年的夢想,付出了多少犧牲,就為了參加奧運會……”
在從加拿大回國的飛機上,葉喬波竟心酸地想到:“恨不得從飛機上跳下去。”
停賽15個月,她就25歲了,早過了以力量、爆發力、反應為要素的速滑運動員的黃金年齡。
前麵已看不見路,多少人勸她改行,上大學。那時,葉喬波又一次麵臨兩種極端的選擇:“幹,還是不幹!”
這一次抉擇,竟用去了3個月。
葉喬波放聲大哭,一個人哭,哭得那麼淒慘。
這時,解放軍冰上訓練基地的領導及時來到葉喬波的身邊,給她帶來了寬慰和力量。北京體育學院副院長田故意久博士也寫信啟發她:“天上意外地下起了冰雹,把即將成熟的果實打落凍壞。此時,是扔下這棵果樹不管,還是繼續精心培養,使它在下一個結果期長出更豐碩的果實呢?”
葉喬波終於作出了抉擇:幹下去!
人無壓力輕飄飄。葉喬波又一次戰勝挫折,戰勝自我,靠的正是凝聚於心的一口氣——誌氣!
功成名就,青春將逝。在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銀色跑道上,依然有一個默默飛馳的身影。喬波,你還想要什麼?
27歲,在當今世界女子速滑冠軍中,隻有3個人,葉喬波是其中之一。而且,她還沒有結婚。這也是父母的一塊心病。“別看你成了名人,年紀大了,照樣嫁不出去。”她的父母很著急,高低不想讓女兒再幹了。
麵對父母的阻攔,葉喬波說:“這些年來,國家在我身上不知花了多錢,送我到國外訓練、比賽,最長的一次達3個月之久,好不容易才培養成世界冠軍。如今,國家需要我迎戰奧運會,實現在冬奧會上升國旗的夙願,我怎麼能忍心激流勇退?怎麼能置我國至今尚無一人進入奧運會速滑前15名的恥辱於不顧,去另尋什麼‘美好’的歸宿呢?”
葉喬波忘不了第一次代表中國隊赴日本參加比賽時那個刺激人的場麵:
女子速滑世界冠軍橋本聖子的成績,超過了兩名中國男選手。賽後,記者追問中國隊領隊:這是怎麼回事?領隊無言以對,回來後裝著若無其事卻又用掩飾不住心酸的口氣說:以後可不能這樣了。
比賽間隙,葉喬波特意參觀了1963年舉行世界速滑錦標賽的輕井澤冰場。在那裏,她見到兩塊大理石紀念碑,上麵的銘文中,刻有“中國羅致煥1500米冠軍”的字樣。那是當年羅致煥為我國奪得第一個速滑世界冠軍的見證。
喬波佇立碑前,沉思許久。榮與辱,成與敗,在她心中撞擊。“人有飲恨之心,才有發憤之誌。為了中國速滑運動的東山再起,難道我就不該堵住後路,奔赴既定的目標嗎!”
葉喬波那爭強好勝的性格,在為國爭光的事業中升華,淨化……
從此,舍內、鮑妮、橋本等世界速滑女明星的照片和宣傳畫,貼滿了葉喬波的房間。不管她搬到什麼地方,這些“大明星”總伴隨著她。許多時候,她喜歡靜靜地仰視她們,仰視自己的偶像,自己的對手,自己的衝擊目標,然後在心裏重重說一句:“總有一天,我會戰勝你們!”這個目標便是她的理想,為實現這個理想而做的全部努力便是她的事業。
1991年2月21日,機會終於來到了時刻準備著的人身邊。葉喬波走進冰場,走上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500米決賽的跑道。地點,挪威哈馬爾。她最後默想了一遍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及對策,一種預感油然而生:“今天,該我拿世界冠軍了。”
此時,參賽的各國選手中,最優秀的都已經滑完了,其中前世界冠軍、日本的橋本聖子成績居首。戰勝橋本,深藏於心中達6年之久的夙願,這一刻再也壓抑不住,在葉喬波胸中撞擊起來。
發令槍響,葉喬波瞬間將對手拋在身後。耳邊,是掠過的風,是華僑們親切的鄉音;眼前,閃過的是參賽國的國旗,遠處,是綠色群山,皚皚白雪。潔白潔白的跑道上,身穿黑色滑服的葉喬波,盡情地飛躍著。
最後一個直道,衝刺,葉喬波猛地抬起頭,終點的電子計時牌上,凝固著一個數字:4185秒。這意味著葉喬波第一次戰勝橋本,獲得了世界冠軍。這個平日文靜嫻淑、典型的東方女性,一下子攥緊拳,高揚雙臂,撕心襲肺地大喊了一聲“啊——”
這一喊,喊出了她18年冰上生涯的所有酸、甜、苦、辣;喊出一句憤憤的潛台詞:“中國人拿世界冠軍不需要吃藥!”這一喊,喊出的是一個新的抉擇:“幹下去,繼續幹下去!不斷地升國旗,不斷地奏國歌,直到人們承認,中國的速滑運動有好手,不僅能在世界錦標賽上,而且也能在奧運會上同那些名將爭高低!”
這一切,是為了你,偉大的祖國!
祖國是家園,是母親,她重於生命,重於一切。人類最高尚的道德是擁有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一個人隻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擁有一顆愛國之心,那麼,什麼痛苦,什麼困難,什麼冤屈都會經受得住。田亮
?——由跳遠發展起來的跳水健將
田亮,1979年出生於重慶。1993年初入選國家跳水隊。1994年底,獲全國跳水錦標冠軍。1995年,與肖海亮合作,獲世界杯雙人跳水冠軍。在2000年奧運會上榮獲跳水金牌。
7歲以前,田亮和別的小男孩沒什麼不同。也就是在街邊滾滾鐵環拍拍紙畫什麼的。這麼搖晃到了1986年,上小學了,給“穿了牛鼻子”,進了挨著朝天門的新華路小學。
有一天,重慶市業餘體校跳水隊到田亮所在的學校來挑人。那時候田亮還小,也不知道是做什麼,反正老師把一二三班的娃娃都喊出來,說,比一下立定跳遠。結果田亮跳得最遠,老師就讓田亮出去做一下示範,又跳了,還是他最遠,老師就寫了個條子讓田亮帶回去給他媽媽。
“媽媽,老師讓我把這個給你。”小田亮放學回家後,便把這條子交給了母親林昌珍——自己根本不大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母親看了看條子,心想這個小兒子平常不肯好好吃飯,練練體育對身體也有好處,便同意了。
於是小田亮便成了重慶市業餘體校跳水班的一名學員。其實那會兒他對跳水一點概念都沒有,剛進去,別的小孩子叫他們“跳水班的”,田亮才知道,哦,我是練跳水的。但跳水到底是幹什麼的,小田亮仍舊不明白。田亮開始練跳水時已近深秋,而當時的重慶市沒有一個室內遊泳館,於是跳水班的孩子們每天也就是在陸上比劃比劃。並且最開始學的還不是跳水,而是遊泳的一些基本動作,以至於田亮的外婆總跟人說:“我們小外孫兒是遊泳班的。”
練了幾個月後,田亮正式進入了重慶市業餘體校。第二年的三四月份,這個練跳水的孩子才總算接觸到了水——全隊被拉到重慶著名的南溫泉,封閉訓練一個星期。
那是小田亮第一次離開家,所以隻有每晚臨睡前的那一刻,躺在大通鋪上的小田亮才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家,想起爸爸媽媽。然而,一天的疲憊使得倦意早早襲來,他翻個身打個哈欠,也就睡著了。
田亮清晰地記得自己學會的第一個動作是101C,也就是俗稱的“冰棍兒”。因為那天,教練讓他們在泳池邊集合,鄭重地告訴他們將學習第一個在跳水比賽裏計算難度係數的動作,雖然隻有1.5。田亮望著盈盈一池碧水,隨著小夥伴們也就撲騰下去了,沒有太異樣的感覺。
真正給田亮刺激的,是冰冷冰冷的水。那會兒他們在重慶三鋼練,三鋼的泳池大約是當時重慶最好的了,有一個水泥跳台,但也是露天的,也比不得南溫泉的水溫暖。跳台已非常之古老,據說教練當年還是其中的一位建築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教練的那句“跳一個就可以起來衝熱水”,對於田亮來說便有了極大的誘惑力。這讓他毫不猶豫地自高台躍下。怕不怕?根本無暇考慮這個問題,這樣反而讓他邁過了一道心理上的坎兒。
前麵說過,田亮是一個很重慶的孩子。重慶男孩兒的特征之一便是好逞強。表現在田亮身上就是自幼從沒說過“不想練了”這句話。那會兒大家都小,練累了想半途而廢的也大有人在,田亮那時當然也不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隻是本能地希望自己與眾不同、有所作為,因此,即使練得再苦也沒說過放棄。
1990年,陝西省組建跳水隊。聰明的陝西人直接到“人才過剩”的四川來選才。田亮和另一個重慶女孩成了首任陝西跳水隊隊員,而他與張挺也在此時結下了師徒的緣分。
調皮的田亮說起張挺來,總是一口一個“我們張師”如何如何,“我們張師”又怎樣怎樣。10年相處,張挺與田亮之間已然情同父子。
陝西體委不可能為了兩名教練兩名隊員蓋一座設備齊全的遊泳館,便把田亮他們送到北京,租用國家隊的訓練場地訓練,另外在訓練局附近找了房子給他們做宿舍。盡管陝西體委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由於經費實在有限,不可能再為他們配備後勤人員,於是教練張挺便“革命工作一肩挑”,承擔了保姆、廚師等多項職務。田亮至今仍記得那時一下了訓練課,張師便忙著回去買菜做飯的奔波情景。那時,他們其實沒有正式的訓練場地,國家隊哪塊不用了,才輪到他們去用。不過和國家隊這樣近,也方便了田亮觀摩高水平的訓練比賽,張挺在一邊更是嚴師慈母般地督促地照顧他。
皇天不負苦心人。1993年初,張挺、田亮師徒雙雙進入國家隊。田亮的成績直線上升,學會了全部比賽動作,並且某個動作如果跳好了質量就非常高。田亮的靈氣引起了當時跳水隊總教練徐益明的注意,對他抱有很大的期望,麵對即將開幕的七運會,大家都覺得這孩子“搞好了進前八沒問題”。
結果田亮栽了。栽得還挺慘,倒數第3名。原因很簡單,沒有比賽經驗,比賽前緊張得一晚沒睡著覺。田亮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而張挺並沒有過多地批評他,反而鼓勵他說:“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