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楚人渡河

——在變動中把握理財機會戰國時期,楚國國力非常強大,宋國國力則相對弱小,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不怎麼好。於是,楚國國君隨便找了一個理由就想攻打宋國。

根據當時的情形,楚國是偷襲。既然是偷襲,就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覺。首先,楚國進軍的路線就選了一條極難發覺的近道,這就是渡過灤河,然後趁著宋國沒有防備一舉將宋國消滅。

為了這次戰爭的勝利,楚國做了精心的籌劃。為了能夠順利渡過澭河,他們先派人去澭河測量好深淺,而且在水比較淺的地方設置了標記,以便偷襲宋國的大部隊能沿著標記順利渡河。

沒想到的是,在楚國大軍準備渡河的前夕,澭河水突然大漲,原來比較淺的地方現在都成了危險的地方。楚國人並不知道這個情況,當他們的部隊浩浩蕩蕩地來到河邊的時候,還是按照他們以前做的標記開始渡河。因為要偷襲,所以楚軍選擇的是夜間行動,因此對河水完全是靠著以前做的標識來判斷。當士兵和馬匹大批進入水中口,一個個漩渦和深水區,把楚軍的士兵和馬匹都卷入其中。這樣,楚軍被河水殺了個措手不及,被湍急的澭河水攪得人仰馬翻,驚駭不已。

頓時,澭水裏人喊馬嘶、一片混亂。就這樣,楚國軍隊被淹死1000多人,僥幸沒死的也無法前進,隻好無功而返。

楚國不僅沒有消滅宋國,自己國家卻遭到很大的損失。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一切都在變化。在這個時代,人們的觀念在更新,正因為有了變化與更新,世界才會發展,財富才會產生更多。要想在市場投資中贏得利潤,就必須學會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化而迅速調整自己的投資方向和發展策略,否則隻能像楚人那樣,固守昨日的經驗,失掉成功的機會。一成不變、墨守成規,會成為你投資理財致富之路上的羈絆。

掉進井裏的獅子和羊

——在投資之前就要考慮後果有一天早上,一隻獅子在樹林裏找東西吃,因為不小心,失足掉進了一口井裏。這口井的水倒不深,但是很窄,可是獅子想盡了辦法,不管怎麼努力也沒法爬上來。獅子心想:這回可要死在井裏了!

這時候正好有一隻羊口渴極了,想找點水喝就來到這口井邊,朝井裏望了一望,看見了掉到井裏的獅子。“喂,喂!獅子大哥,井裏有水嗎?”羊問他。獅子在井裏,正急得要命,看見了這隻羊,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大聲地回答:“有啊,有啊!這水是天下第一泉,又清爽又甜。你快來嚐嚐吧。”一心隻想喝水的羊一聽便信以為真,就說:“好,讓我喝個飽。”說著,不假思索地跳到井裏去,咕嘟咕嘟痛飲起水來。

等到羊把水喝夠了,獅子開口問他:“羊大哥,你喝夠了吧?可是我問你,你打算怎麼出去呢?”羊一聽愣住了;“哎呀!這可怎麼辦?這可怎麼辦?”獅子看著羊著急的樣子,就故意慢吞吞地說:“辦法倒是有,就是……就是……”“哎呀!獅子大哥,你快點說吧,快點說吧!”獅子說:“就是……就是這樣: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後腳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去,再拉你上來。不就行了!”羊點點頭同意了:“對,對!真是個好辦法!怎麼我就想不出來呢?獅子大哥,你又聰明,又肯幫助人家,真是我的好朋友。”獅子說:“咱們是互相幫助嘛。你也是我的好朋友啊!”於是羊立刻抬起兩隻前腿,趴在井壁上。獅子使勁一縱身,跳到羊的肩膀上,再使勁一縱身,就跳出井去了。

獅子抖了抖身上的水,正想走,這時候,羊在井裏等了一會兒,不見獅子來拉他,就叫了起來:“獅子大哥,快來拉我呀!”獅子朝著井口說:“你這個大傻瓜,你為什麼不先想一想:跳到井裏去以後,該怎樣出來呢?對不起,現在隻好請你待在井裏了。再見吧!”獅子說完了,就大搖大擺地走了,可憐的羊還留在井裏苦苦等待著。

在利益與財富麵前,一定要弄清楚當前短暫的利益後麵所隱藏著的真相,要為自己留好退路。否則,你就可能成為那隻倒黴的羊。商場如戰場,不乏陷阱和計謀,如果缺乏足夠的智慧和謹慎,一個陷阱就會毀掉一個富豪的一世功名,有時甚至會傾家蕩產,所以,追求財富不能不謹慎。這個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東施效顰

——投資不要盲目跟風古時候,越國有兩個女子,一個長得很美,叫西施,是中國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無論舉手投足,還是音容笑貌,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略用淡妝,衣著樸素,走到哪裏,哪裏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沒有人不驚歎她的美貌。

另一個長得很醜,叫東施。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隻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裏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東施一見,以為西施這樣就是美,於是也學著她的樣子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哪知這醜女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看了。結果,鄉間的富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鄉間的窮人看見醜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帶著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裏走來走去的醜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成語東施效顰,就是從這個故事裏得出來的。

我們在積累財富時幾乎不可避免地要進行投資,在我們投資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投資對象和投資市場有一個全麵徹底的了解,遇事不動腦筋,隻是想著跟著他人賺錢,不敢為天下先,沒有創新精神的人,最後所追求到手的往往隻是他人的殘羹剩飯,是不能在投資領域找到真正的財富的。父母從小就要教會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要盲目的去複製那些成功的人的方法。

南轅北轍

——投資方向是根本戰國後期,魏國國力逐漸衰弱,國君卻仍想出兵攻伐趙國。

大臣季梁聽到這件事,在外出的路上又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麵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這樣不是越走越遠麼?’他說:‘我的馬跑得快。’我說:‘馬雖然跑得快,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談到此,國君明白了季梁想說什麼,他也明白了自己該怎麼去做,於是國君放棄了攻打趙國的想法。

做人做事,必須有正確的方向。方向錯了,條件越好,花的力氣越大,離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就越遠。若想為自己創造財富,創立事業,就必須即時確立方向、製定目標。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做的就是發現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誌向,協助孩子建立適合自己的財富目標。

仕途與下山

——投資要見好就收有一個做官的人,在仕途上一帆風順,春風得意。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步步高升,但現在他越是努力越是適得其反,前途險惡,他為此極為煩惱。他去叩問其老師,言道:“恩師,我憑借自己的才華能力,像讀書一樣攻克一道道難題,努力進取,但如今竟使自己陷入險惡的境地,這是為什麼?”老師見他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什麼也沒有說,便拉著他一起外出登山遊玩。到了山頂,極目遠眺,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前方是懸崖陡壁,風光更加秀麗無比。這時老師對他說道:“請你閉上眼睛,大膽前行,去享受那無限美好的風光。”

他極為膽怯地說道:“恩師,前方已是懸崖陡壁,就是睜開眼睛向前走,也是絕路一條;閉上眼睛,盲目前行,照樣也會粉身碎骨。”老師言道:“這個道理你也懂啊,可是你為什麼還來問我?”他終於醒悟,自言自語道:“是啊!仕途原來也是這樣,到了頂點,進一步身敗名裂,退一步美德永存。”

回去以後,這位官人開始踏踏實實地做自己的事情,沒有想到的是,過了幾年,他的官位已經上升到了最高。

在創富的過程中不能把算盤打得太響,有七分的把握還會有三分冒險,這個時候就要懂得“見好就收”,以免事情向壞的方向轉化;當事情隻有三分把握七分冒險的時候,就是你該收場的時候了。如果不當機立斷,就會在幻想和遲疑中把事情弄得更糟,遭受的損失也會更大,終將兩手空空。

一個鵝蛋

——踏踏實實來理財從前,在一個貧窮的村落裏住了一個窮光蛋。這個人平時是好吃懶做,往往很多想好了的點子,就是不肯去落實。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個人除了不踏踏實實地做事情以外,還經常想入非非地做一些不切實際的發財夢。

有這麼一天,他在河邊洗腳,突然看到一隻野鵝走了過來,他去尋找野鵝跑過的地方,卻意外的發現了一些野鵝蛋。看到這些野鵝蛋,這個人可高興壞了,捧著野鵝蛋他就開始盤算了:“我借別人的鵝把這個蛋孵成小鵝,等小鵝長大了,就可以生蛋,我再把生的蛋孵成鵝,這些鵝又可以生更多的蛋,蛋又可變成更多的鵝……過不了幾年,我就可以把蛋和鵝去換許多錢,然後可以蓋新房,還可以娶個漂亮媳婦,生兒育女……”

想到高興處,這個人開始還惦記著手裏有鵝蛋,後來越想越高興,索性就把手裏有鵝蛋這事給忘記了,居然手舞足蹈起來。隻聽見“啪啪啪啪”的幾聲,鵝蛋一個個地掉在了地上,一個個都碎了,隻剩下一團團黃色的蛋黃。看著這樣的景象,懶人越想越難過,放聲痛哭,說:“哎呀,我的鵝蛋,我的寶貝,還有我的大房子啊,我的媳婦,我的兒子女兒啊……”

切實執行你的創意和想法,發揮實幹精神,發揮創意的價值,不管創意與計劃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獲。因此,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不能做一個空想家,而是要做一個有實幹精神的實幹家,以行動至上。

鄰人獻玉

——理財要耳聰目明一個農夫有一次在犁田時突然聽到一聲震響。他喝住耕牛,刨開土層一看,原來是犁鏵撞上了一塊直徑一尺、光澤碧透的異石。農夫不知道這是玉,準備拿回家讓孩子玩。

在附近犁田的鄰居恰好看見,那鄰人一看是塊罕見的玉石,於是起了歹心。他編了一套謊話對農夫說:“這不是什麼寶貝,隻是一顆很普通的石頭。你不如把它扔掉。”農夫一時還拿不定主意。他心想:“這麼漂亮的一塊石頭,假如是個寶石,扔掉了多麼可惜。”農夫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決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擺在屋外的走廊上觀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天夜裏,那塊石頭忽然光芒四射,把整個屋子照得像白晝一樣。農夫全家人被這種神奇的景象驚呆了。農夫又跑去找那鄰人,鄰人趁機嚇唬他說:“這一定是石頭裏的妖魔在作怪。你隻有馬上把這塊怪石扔掉才能消災除禍!’聽了這話以後,農夫害怕了,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裏。時隔不久,那鄰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鄰人偷偷拿這塊玉石去獻給國王。國王把玉工召來品評其價值。玉工一見這塊玉石,不覺大吃一驚。他急忙朝國王跪下,連連叩頭,然後起身對國王說:“恭喜聖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

國王聽了這話以後大喜,當即賞給獻玉者一千斤黃金,同時還賜予他終生享用大夫俸祿的待遇。

在致富之路上,沒能累積財富滿足所需的人大多有個毛病,就是耳根子軟,容易受人左右。他們任由傳媒和街談巷議來替自己思考。如果你常常輕信他人的話,不去辨識信息的真偽,那麼獲得財富是極其困難的,大部分的結果都會像故事中的那個窮人一樣。所以父母有必要讓自己的孩子明白這個道理:對別人的話要全麵考慮,不可輕信。

對牛彈琴

——理財要講究方法古時候,有個人琴彈得非常好。從他的琴聲中能感受到自然萬物的變化,同時也能感受到人的悲歡離合。曲調歡樂的時候,會讓人禁不住眉開眼笑,曲調悲哀的時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著琴聲嗚咽。凡是聽過他彈琴的人,沒有不被他的琴聲打動的。

有一次,他彈琴的時候,看到有幾頭牛在不遠處吃草,不由得突發奇想:“所有的人都說我彈的琴好聽,牛會不會也覺得好呢?且讓我來試一試。”這樣想著,他就坐到牛旁邊,使出渾身的解數,彈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拿手曲子。這琴聲果然美妙極了,聽到琴聲的人都紛紛停下手中的活,專門聽他的琴聲了。可是那些牛還是靜靜地低著頭吃它們的草,絲毫沒有反應,就好像它們從來不曾聽到過什麼一樣。

他想了想,又重新彈起琴來。這一次曲調變了,音不成音、調不成調,聽上去實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蟲扇動翅膀發出的“嗡嗡”聲,中間似乎還間雜有一頭小牛“哞哞”的叫聲。這回牛總算有了反應了,紛紛豎起耳朵、甩著尾巴,邁著細密的小步子走來走去地傾聽著琴聲。

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時機,解決的方法方式也會不一樣。很多方法技巧都要綜合運用。這種對症下藥的做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需要我們在致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且需要一輩子去學習、體驗與訓練。

唇亡齒寒

——不要貪圖小利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出兵攻打虢國。但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首先必須經過虞國,晉獻公擔心虞國不肯答應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