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熱那亞海上戰爭

熱那亞海上戰爭是意大利熱那亞濱海共和國在地中海反對其貿易競爭者——阿拉伯人以及比薩、威尼斯兩個濱海共和國的戰爭。

12紀前,通過中間貿易致富,成為海上最強國家的熱那亞,有時聯合比薩反對在意大利沿岸及近海島嶼進行劫掠性侵襲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經過反複鬥爭後,不得不放棄撒丁島,退出第勒尼安海北部。

從12紀初至13世紀末,為了爭奪撤丁島和科西嘉島,熱那亞共和國對比薩發動了戰爭。對比薩的戰爭具有海上作戰和進攻海岸的性質。戰爭結果,熱那亞取得勝利。在梅洛裏亞海戰中,熱那亞大敗比薩。由於熱那亞在愛琴海的一些島上加強了實力,並在黑海的貿易中占領先地位,13至14熱那亞與威尼斯共和國之間不斷發生武裝衝突。

1298年9月熱那亞人在科爾丘拉島附近打敗了威尼斯艦隊。

1299年,熱那亞和威尼斯簽訂了一項妥協性和約。

1351年爆發新的海上戰爭。熱那亞和威尼斯兩國的艦隊在撒丁島、塞浦路斯島和君士坦丁堡附近都進行過戰鬥。

1380年熱那亞在基奧賈附近遭到失敗,這是熱那亞與威尼斯競爭史上的轉折點。

1381年訂立了都靈和約。熱那亞由於戰爭消耗和內部分裂已喪失了當年的實力,進入經濟和政治衰落時期。後來,成了米蘭和法蘭西爭奪的目標,不止一次被這些國家統治。

君士坦丁堡海戰

君士坦丁堡海戰是基輔羅斯艦隊同拜占庭艦隊之間的一次交戰。交戰的導火線是拜占庭人在君士坦丁堡對俄羅斯商人進行挑釁性襲擊。基輔公賢君雅羅斯拉夫為了迫使拜占庭皇帝放棄對基輔羅斯的侵略性行動並加強同拜占庭的貿易往來,派出一支艦隊,由其子弗拉基米爾統帥前往君士坦丁堡。羅斯艦隊隱蔽通過黑海,突然出現在博斯波爾海峽入口附近。弗拉基米爾為了通過和平途徑達到這次遠征的目的,與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進行了談判。

但是君士坦丁十一世不接受提出的條件,反而派泰奧托羅坎率領一支艦隊去攻擊羅斯艦隊。羅斯拉季亞船在博斯波爾海峽入口附近排成一線,拜占庭的軍艦也排成一線。

按照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信號,拜占庭的兩艘大橈戰船首先進入戰鬥,隨後拜占庭艦隊的基本兵力投入交戰。在攻擊羅斯拉季亞船過程中,拜占庭人使用了石頭、弓箭和希臘縱火劑。羅斯艦隊采用的基本戰術方法是將拉季亞船編成若幹群,分別包圍和攻擊敵人的單艘軍艦,強行靠近敵艦進行接舷戰或用特製的大梁搗毀敵艦的水下部分。

但在激烈交戰中狂風大作,許多羅斯輕型拉季亞船被掀翻,或者在近岸礁石上被撞碎或者被風刮到岸上,在這次海上交戰中羅斯艦隊遭到了失敗。從沉船上逃出的約6000名羅斯官兵企圖從陸路逃回羅斯,但在瓦爾納附近被拜占庭軍隊截住和擊潰,成了俘虜。羅斯艦隊剩餘的船隻則隱蔽在沿岸海灣內。

為了追擊這些船隻,君士坦丁十一世派出了24艘船隻,但遭到羅斯船隻的突然攻擊和合圍,大部分船隻被消滅,5艘被俘。君士坦丁堡海戰反映了基輔羅斯和拜占庭艦隊的戰術特點,也顯示了古羅斯海軍人員的高度英勇精神。這次海戰在11世紀拜占庭的作家阿塔利斯特及其同時代的拜占庭宮廷史家普塞爾的著述中都有記載。

格拉夫林海戰

格拉夫林海戰是英西戰爭期間,西班牙艦隊和英國艦隊於1588年8月8日在格拉夫林附近進行的海戰。

號稱無敵艦隊的西班牙艦隊在梅迪納—西多尼公爵率領下,於1588年5月30日從裏斯本出發,其任務是在荷蘭各港接受登陸部隊,將其輸送到英國沿岸登陸。

航行開始,不少軍艦即處於不能作戰的狀態。英國艦隊在海軍總司令霍華德海軍上將率領下,以分散獨立的艦群不斷攻擊航渡中的西班牙艦隊。7月31日,西班牙人在普利茅斯附近損失了3艘軍艦。8月4日一艘旗艦在懷特島附近被炮火擊傷。8月7日子夜英國人對當時停泊在加來附近的西班牙艦隊的攻擊最為成功。

為了躲避英國艦隊的攻擊,西班牙軍艦開始倉皇撤離危險區。8月8日英國艦隊在格拉夫林子午線上追及西班牙的50艘軍艦,挾其優勢兵力對之進行攻擊。西班牙的其餘軍艦約在6海裏之外,沒有參加戰鬥。英國軍艦機動性能好,其火炮射程比敵艦的更大,他們與敵保持在有利於自己的距離上戰鬥。西班牙人則力圖靠近英艦,以期進行接舷戰,但英國人靈活機動,不斷進行炮擊,使西班牙軍艦遭受嚴重損失。

到18時,戰鬥結束。西班牙有16艘軍艦被擊沉,英國雖有很多軍艦受傷,但無重大損失。夜間,無敵艦隊的兵力集中在一起。梅迪納—西多尼決定,從北麵繞過不列顛群島返回西班牙。

8月9日晨,西班牙軍艦向北移動。英國艦隊由於大多數軍艦受傷和缺乏彈藥,無法進行追擊。西班牙艦隊在奧克尼群島附近被風暴吹散,許多軍艦在蘇格蘭和愛爾蘭西岸附近遇難。隻有63艘幸存的軍艦回到西班牙。

當時西班牙人死抱著過時的接舷戰術,不重視火炮在海戰中的作用;西班牙的大多數軍艦的戰鬥性能、航海性能和機動性能均不及英國軍艦;艦員中3/4由陸軍戰士組成,海上素養和戰鬥素養很差;艦隊司令沒有指揮艦隊作戰的經驗。西班牙艦隊在格拉夫林海戰中的失敗嚴重地削弱了西班牙的海上威力,以後西班牙不得不放棄在英國沿岸進行登陸的念頭。

英國艦隊由於這次勝利,奪得了大西洋上的製海權,從而能對西班牙沿岸進行劫掠性的侵襲,爾後並開始爭奪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俄國艦隊對希臘群島的遠征

俄國艦隊對希臘群島的遠征指俄國艦隊公元18世紀後半期和19世紀上半期在希臘群島地區的航行和作戰。

第一次遠征是在俄土戰爭中進行的。遠征的目的是,派出俄國艦隊破壞土耳其在地中海和愛琴海上的交通線,打擊土耳其重要的沿海據點,以支援巴爾幹半島各國人民反對土耳其奴役者的民族解放運動,並誘使敵人的部分陸、海軍兵力離開多瑙河方向和克裏木方向。計劃規定要攻占伯羅奔尼撒半島,以便利用半島上的港口駐泊俄國艦隊。

1769~1774年期間,共有5支俄國分艦隊從波羅的海駛入愛琴海,總計20艘戰列艦、6艘巡航艦,1艘攻堅艦,26艘輔助船隻,並載有登陸兵8000多人。

第1分艦隊由海軍上將斯皮裏多夫指揮;第2分艦隊由海軍少將埃爾芬斯通指揮;第3分艦隊由海軍少將阿爾夫指揮;第4分艦隊由海軍少將奇恰戈夫指揮;第5分艦隊由海軍少將格雷格指揮。俄國在地中海的所有分艦隊統一由奧爾洛夫伯爵擔任總指揮。

1770年2~5月,第1和第2分艦隊分別運送了幾支登陸兵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登陸,攻占了納瓦裏農、伊蒂隆及其他基地,迫使土耳其政府把相當大一部分陸軍從主要戰區調到希臘和達達尼爾海峽,把海軍也調來對付地中海的俄國分艦隊。

在切什梅海戰中,俄國艦隊消滅了土耳其艦隊的主力,保證了對希臘群島的控製,封鎖了達達尼爾海峽,破壞了土耳其在地中海上的交通線。

僅在1771~1773這幾年間,俄國海軍就截獲敵人商船360多艘。土耳其艦隊的覆沒大大有利於俄國陸軍在陸戰區奪取勝利,促進了土耳其統治下各國——敘利亞、埃及、希臘的解放運動,對迫使土耳其簽訂有利於俄國的庫楚克—凱納爾吉和約起了很大作用。

第2次遠征是在第3次和第4次反法聯盟對法戰爭中進行的。

遠征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愛奧尼亞群島的防禦,因為其中的科孚島當時是俄國艦隊的主要基地。1806年,俄國艦隊主要在愛奧尼亞海和達耳馬提亞沿岸活動。

1806年12月,土耳其向俄國宣戰。俄軍指揮部遂於1807年初製定了對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從兩麵同時實施突擊的計劃:海軍中將謝尼亞文的分艦隊從愛琴海方麵進行突擊;海軍少將普斯托什金的分艦隊從黑海方麵進行突擊。

海軍上將德克沃特的英國分艦隊本應與謝尼亞文的分艦隊共同行動。

但是,英國由於擔心俄國在地中海的勢力得到加強,破壞了聯合行動的協議。德克沃特的分艦隊企圖單獨衝向君士坦丁堡,俘獲土耳其的艦隊,迫使土耳其退出戰爭,並確立英國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控製,但遭到土耳其人的堅決回擊,隻得倉皇撤回馬耳他島。謝尼亞文沒有足夠的兵力對君士坦丁堡進行順利的攻擊,而普斯托什金的分艦隊又沒有做好從黑海對他進行支援的準備,再加上德克沃特過早的行動已把作戰企圖暴露給了敵人。

因此,謝尼亞文針對情況的變化,決定封鎖達達尼爾海峽,以切斷地中海各港口對君士坦丁堡的糧食供應,迫使土耳其艦隊駛出達達尼爾海峽,使其不得不在大海上應戰。

1807年3月10日俄軍登陸兵攻占特內多斯島。於是對達達尼爾海峽實施逼近封鎖的艦艇便在該島駐泊。君士坦丁堡由於糧食供應斷絕開始發生暴亂。

土耳其艦隊受命奪回特內多斯島並打破對海峽的封鎖,於6月10日駛出達達尼爾海峽。謝尼亞文把土耳其艦隊放出海峽後,以巧妙的佯動截斷了它的退路。

1807年6月19日在利姆諾斯島與阿索斯半島之間的海域消滅了土耳其的這支艦隊。土耳其艦隊的覆沒和俄國陸軍在陸戰區的勝利,使土耳其政府被迫於1807年8月12日簽訂和約。

1827年對希臘群島的遠征是同希臘人民反對土耳其奴役的解放鬥爭聯係在一起的。1821年3月,希臘爆發反土耳其起義,很快蔓延全國,到年底幾乎整個希臘都已從土耳其統治下獲得了解放。1821年12月20日,國民會議宣布希臘獨立。土耳其為再次征服希臘進行了多年的殘酷戰爭,於1827年5月24日經過長期圍困之後占領了雅典。起義者僅保持了愛琴海上的幾個島嶼。

希臘人英勇不屈的精神在俄國和西歐博得了熱烈的同情。英法由於擔心俄國單獨出兵保護希臘從而加強其在巴爾幹的影響,於1827年6月24日在倫敦簽署了關於同俄國聯合行動調整希土關係的協議。俄國政府在1827年6月10日把海軍上將謝尼亞文指揮的分艦隊從喀琅施塔得調到樸次茅斯。8月8日,分艦隊派出4艘戰列艦和4艘巡航艦駛向希臘海岸,在地中海與英、法的分艦隊會合,統一由軍階最高的英國海軍中將科德林頓指揮。10月5日,聯軍艦隊司令向土耳其艦隊司令提出最後通牒,令其立即停止對希臘的軍事行動,但遭到拒絕。10月8日,聯軍各分艦隊突入土耳其艦隊駐泊的納瓦裏農灣。

交戰結果,土耳其艦隊大敗,土耳其的軍事實力遂大為削弱。在取得納瓦裏農勝利的戰鬥中,俄國海軍人員表現突出,提高了俄國在巴爾幹各國人民中的威信。英國害怕俄國加強其在巴爾幹的影響,認為納瓦裏農海戰的勝利有損於它在該地區的政策,因此英國新組成的政府千方百計拒不履行關於調整希土關係的協議。

土耳其利用英國的背信棄義行為,大大加強了對俄政策的侵略性,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俄土之間終於爆發了一場戰爭。

希臘群島的幾次遠征,是俄國艦隊為了維護俄國在地中海的國家利益而進行的大規模戰略性戰役。在遠征希臘群島期間,俄國艦隊成功地實施了從一個海戰區轉移到另一個海戰區的戰略機動,采用了堅決果斷的作戰樣式:封鎖敵人的基地和海岸;搜索敵人的艦隊並在海戰中將其消滅;破壞敵艦的海上交通;支援登陸兵登陸以奪取敵人的海軍基地和支撐點。

阿布基爾海戰

阿布基爾海戰指拿破侖·波拿巴遠征埃及期間英法海軍於1798年8月1~2日在地中海尼羅河口處的阿布基爾海角附近進行的一次交戰。海軍中將布律埃指揮的法國艦隊錨泊於阿布基爾灣。13艘戰列艦離岸4海裏排成一線。4艘護航艦停於戰列艦和岸灘之間。

布律埃認為,英艦隊極不可能來阿布基爾海區。萬一英艦隊來襲,他也可原地應戰,而無需起錨。各艦排成戰鬥線後,布律埃下令各艦僅向海的右舷準備戰鬥,而排除遭到海岸方向攻擊的可能性。沒有組織偵察和警戒。1/3的艦員上岸,其餘人員從事修艦工作。

8月1日,海軍少將納爾遜指揮的英艦隊發現法艦隊。布律埃獲悉英艦隊駛來後,在會上堅持拋錨應戰的決心。

納爾遜艦隊駛過阿布基爾島後,19時許,從海上和岸上兩個方向攻擊法艦隊。納爾遜集中8艘艦對付法5艘前衛艦,其中4艘駛至法艦與海岸之間,另4艘從海上方向開火。英兩艘艦與法艦隊中軍各艦交戰。

8月1日20時許,法旗艦“凍方”號爆炸,艦上布律埃先此陣亡。21時,交戰結局實際上已見分曉:法前衛和中軍各艦被殲。8月2日12時,法艦隊後衛亦被擊敗。法軍損失11艘戰列艦、2艘護航艦,6千餘名官兵被打死、打傷或被俘。隻有2艘戰列艦和2艘護航艦突圍逃脫。英軍傷亡約9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