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27日,“梭子魚”艇群的潛艇從“U-116”號潛艇上得到了補給,然後再次在紐芬蘭淺灘水域組成一條巡邏線。6月1日夜,“U-590”號潛艇發現ONS·96護航運輸隊,當時海上風急浪高,並有月光。考慮到已離紐芬蘭太近,德潛艇群沒有對這支護航運輸隊組織攻擊。
6月8日傍晚,“U-124”號潛艇發現了ONS·100護航運輸隊。該護航運輸隊由37艘商船和C-1護航大隊組成。C-1護航大隊轄有2艘驅逐艦和6艘小型護衛艦。
“U-124”號潛艇對ONS·100護航運輸隊進行了攻擊,擊沉1艘小型護衛艦。6月9日,“梭子魚”艇群的6艘潛艇均與ONS·100護航運輸隊建立了接觸,但“U-96”號、“U-406”號和“U-500”號潛艇由於柴油機發生故障而落在艇群的後麵。6月9日夜,“U-94”號潛艇擊沉2艘船隻,計11002噸。
後來由於霧大,潛艇失去了與護航運輸隊的接觸。6月11日,“U-96”號潛艇再次發現ONS·100護航運輸隊。“U-94”號和“U-569”號潛艇對1艘掉隊的船隻實施了攻擊,並將它擊沉。6月12日上午,“U-124”號潛艇再次駛近ONS·100護航運輸隊,又擊沉1艘船隻(4093噸)。
6月16日上午,“U-94”號潛艇發現了ONS·102護航運輸隊,該護航運輸隊由48艘商船和A-3護航大隊組成。A-3護航大隊轄有2艘驅逐艦、2艘小型沿海武裝艇和4艘小型護衛艦。“U-94”號、“U-406”號、“U-96”號、“U-124”號和“U-569”號潛艇均發出了與護航運輸隊發生接觸的信號,但這些信號立即被一艘裝備有高頻測向儀的驅逐艦截收。接著,護航艦艇將潛艇驅走。“U-94”號和“U-590”號潛艇被深水炸彈擊傷。8月17日上午,“U-406”號潛艇向一艘美國驅逐艦發射8條魚雷均未擊中目標。
6月18日,潛艇停止了攻擊。但在此之後,“U-124”號潛艇又遇到了0NS·102護航運輸隊,並在水下實施了攻擊,擊沉1艘船隻5627噸。
6月21日,“梭子魚”艇群開始返航。在這次北大西洋的破交活動中,該艇群總共擊沉12艘船隻,計61464噸;另擊沉1艘小型護衛艦,而潛艇無一損失。
袖珍潛艇襲擊“梯比茲”號戰列艦
1942年1月17日,美國海軍部獲悉:德國戰列艦“梯比茲”號離開基爾之後,駛抵挪威北部的沿海峽灣。這一消息使英國海軍部非常震驚。1月下旬,英國首相丘吉爾指示英國參謀部要力求擊沉或擊傷“梯比茲”號。“梯比茲”號是“俾斯麥”號的姐妹艦,在“俾斯麥”號於1941年5月被擊沉後,它是當時德國最大的一艘戰列艦,素有“北方孤狼”之稱;標準排水量為417萬噸,航速30節,“艦上武備相當齊全,有380毫米主炮8門。當時,英美同盟國頻繁地向摩爾曼斯克等蘇聯北部港口派出一支滿載著戰略物資的護航運輸隊,而“梯比茲”號在挪威的泊地——阿爾屯峽灣恰好位於這條通往蘇聯航線的附近,它隨時都可能突擊同盟國的運輸船隊。
在“梯比茲”號進駐阿爾屯峽灣之後,英國曾數次派出魚雷機和轟炸機進行襲擊。但由於阿爾屯峽灣周圍群山環抱,霧靄繚統,防禦堅固,英軍的幾次空襲均未奏效。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海軍部決定采用特殊方式進行襲擊,即使用X型袖珍潛艇實施偷襲。
X艇實質上不過是一種能在有限距離內實施突襲的可潛器,長48英尺,直徑約6英尺。在其耐壓艇體內裝有一部供水上航行用的柴油機和一部供潛航用的電動機。每艇除艇長外,有艇員3人。它的主要武器是炸藥。每艇攜帶2個裝有炸藥的金屬筒,分別固定在主艇體外麵的左右兩側。X艇的艇員分為“航渡艇員”和“戰鬥艇員”兩種。
X艇的攻擊程序和方法是:X艇先由母艇(潛艇)從出發港拖帶至目標區;在航渡期間,X艇除每隔4小時上浮通風外,大部分時間在水下航行,上麵乘有“航渡艇員”,“戰鬥艇員”一直搭乘母艇,以便得到充分休息;達到目標區附近時,“戰鬥艇員”便接替“航渡艇員”;然後。X艇脫離母艇,駛向目標艦;抵達目標艦後,將炸藥筒解下,置於目標艦的下方,點燃炸藥,迅速撤離。
1943年9月初,英國海軍部得悉德國戰列艦“梯比茲”號和“沙恩霍斯特”號均停泊於阿爾屯峽灣,袖珍戰列艦“呂佐夫”號停泊於阿爾屯峽灣外側的蘭吉峽灣。於是,英國海軍部決定派出X艇襲擊上述3艘德艦。
受領這次襲擊任務的X艇共6艘:即X-5號、X-6號、X-7號、X-8號、X-9號和X-10號艇。它們分別由6艘潛艇負責拖帶。其中X-5號、X-6號和X-7號艇負責攻擊“梯比茲”號,X-8號和X-9號艇攻擊“沙恩霍斯特”號,X-10號艇則攻擊“呂佐夫”號。潛艇的出發日期定為9月11日。各艇預定在22日天亮時都到達卡亞峽灣。為了出敵不意和互不妨礙,規定各艇不得在22日1時以前實施攻擊。炸藥爆炸時間預定在22日8時12分,以使X艇有充分時間撤離。
1943年9月11日下午,擔任拖帶任務的6艘潛艇以一定的時間間隔從蘇格蘭西北部的卡恩旁海灣出發。每艘潛艇拖帶1艘X艇。從9月11日至14日,海麵風平浪靜,各艇均以較高航速向目標駛進。15日,X-8號艇在拖帶航行的過程中,拖索迸斷,該艇右舷炸藥筒進水,後因失去平衡而沉沒。16日,X-9號艇在拖帶航行的過程中,也同樣因拖索迸斷而沉沒。19日夜間,其餘各艇先後到達距海岸15海裏的預定展開地域。各拖帶艇在解下拖纜,派出X艇之後。仍留在雷陣以外擔任警戒任務。X-10號艇離開拖帶艇之後,因機械發生故障,不能保持平衡,加之潛望鏡馬達失火,使潛望鏡停留在升起位置不能下降。艇長隻好放棄攻擊,回到預定會合點,與拖帶艇艇會合後返航。3艘預定攻擊“梯比茲”號的X艇在破防潛網時被德國艦艇擊沉,離開拖帶艇後決定分散行動。X-5號艇在突入卡亞峽灣後,在突破防潛網時被德國艦艇擊沉。“X-6號和X-7號兩艇於20日夜間以水麵狀態順利地通過了索洛伊島西部雷區,21日晝間潛艇通過了長達15海裏的斯特傑恩峽,黃昏時到達了阿爾屯峽灣口。夜間,兩艇先後在距卡亞峽灣4海晨的勃拉特荷姆群島附近再次充電。22日1時,X-6號艇充電完畢,開始在水下慢速向卡亞峽灣口接近。5時5分,艇長從潛望鏡中發現一艘以高速由北向南行駛的小艇。X-6號艇加速尾隨該小艇突入了防潛網。
接著,它又尾隨另一艘小艇順利地通過了直接防護“梯比茲”號的防雷網。7時15分,X-6號艇因擱淺而露出眾麵。這時,它距“梯比茲”號隻有80米,很快被德軍發現。X-6號艇遭到了德軍輕武器的猛烈射擊,艇身傾斜嚴重,潛望鏡進水,電羅經失靈,艇長隻好盲目地指揮小艇向目標的概略位置駛去。不久,X-6號艇在迫近“梯比茲”號左舷時再次露出水麵。艇長知道逃走已無望,便解下兩舷的炸藥筒,將艇鑿沉。艇員離艇後被俘。炸藥的爆炸時間仍預定在8時12分。X-7號艇於22日0時45分從勃拉特荷姆群島開始向卡亞峽灣航行。4時從網門通過了第一道防潛網。X-7號艇在突破防雷時不如X-6號艇順利。經過一番周折,它於7時22分擺脫了防雷網障礙。當X-7號艇浮出水麵時,艇長發現“梯比茲”號就在距艇首不到30米的地方。X-7號艇急速下潛。在下潛過程中,它與梯“棉比茲”號的左舷相撞,並滑到其龍骨下麵。艇長迅速地解下了兩舷的炸藥筒。這時,X-7號艇的電羅經已失效,它隻能按估計的方向退出卡亞峽灣。7時40分,X-7號艇露出了水麵,被德國人發現,遂遭到德軍輕武器的襲擊。X-7號艇受到損傷,艇內開始進水。8時25分,潛艇上浮,艇長出艇後被俘,其他艇員隨艇沉入海底。
22日8時12分,X-6號和X-7號兩艇所放置的4個炸藥筒同時爆炸。“梯比茲”號戰列艦受到嚴重損傷,輪機艙和電機艙灌滿了水,艦上主機全部損壞,幾乎所有的照明設備和電機裝置失靈。艦上人員死1人,傷40人。“梯比茲”號遭到這次襲擊之後,在較長的時間內失去了戰鬥力,直到1944年4月才又複航。
諾曼底登陸戰役
美、英盟軍於1944年6月6日至7月18日在法國西北部諾曼底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戰略性登陸作戰,其目的是奪取集團軍群登陸場,保障主力部隊上陸和後勤供應,進而攻占法國西北地區,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向德國內地進攻,協同蘇軍最後戰勝法西斯德國創造條件。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對蘇發動大規模進攻。同年9月,蘇聯正式要求英國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但最初,英國對此采取消極拖延的態度。隨著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並開始轉入反攻,日軍在太平洋戰區遭到了挫敗以及美、英軍隊在北非登陸獲得成功,整個世界戰爭形勢發生了對美、英開辟第二戰場極為有利的根本變化。1943年月1月,英、美首腦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會議。
會上,確定在西歐實施登陸;同年3月,授命英國陸軍中將摩根負責組建英、美參謀部,著手製定在法國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的計劃。11月28日~12月1日,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黑蘭會議上正式商定,美、英盟軍將於1944年5月在法國西北部地區登陸,並在法國南部進行輔助性登陸。在德黑蘭會議結束後不久,經美、英協商,羅斯福正式任命艾森豪威爾為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自此,諾曼底登陸戰役的組織準備工作才進入實質性階級。
1944年月1月14日,艾森豪威爾到達倫敦就職,著手建立他的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美國史密斯上將任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英國摩根中將任副參謀長;同時,還宣布了同盟國遠征軍海軍、陸軍和空軍司令官的任命。
在美、軍登陸前夕,德國在西線的兵力為“B”、“G”兩個集團軍群,統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B”集團軍群由隆美爾元帥指揮,下轄第15和第7兩個集團軍;“G”集團軍群由勃拉斯科維茨上將指揮,下轄第1和第19兩個集團軍。西線德軍總兵力計有海防師33個、攻擊步兵師13個,裝甲步兵師1個、裝甲師9個和傘兵師2個,共58個師。德軍根據錯誤的敵情判斷,一直認為加來地區是美、英軍隊最可能登陸的地區。
因此,兩線德軍的主力第15集團軍23個師配置在加來地區400公裏長的海岸線上,擔任主要方向上的防禦;第19集團軍8個師防守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區;第1集團軍6個師防守比斯開灣沿岸地區;第7集團軍14個師防守諾曼底和布列塔尼半島地區,其中在諾曼底地區設防的隻有6個師。按1944年德軍標準師的兵力計算,在登陸開始時能直接用來抗擊美、英軍登陸的德軍地麵部隊不超過9萬人。
當時,德軍在法國等西線地區已喪失海、空優勢。空軍僅有戰術空軍第3集團軍,飛機總數約500架;海軍能用於抗登陸的兵力僅有中、小型水麵艦艇500餘艘和駐泊在比斯開灣各港口的潛艇49艘。
為了對付美、英軍隊在西歐的登陸,希特勒早在1941年12月就下令從挪威到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以最快速度構築所謂的“大西洋壁壘”。這是一道由堅固支撐點和野戰工事構成的、設有地雷和水中障礙配係的永久性抗登陸防線。盡管這道防線直到1944年盟軍登陸時遠未建成,但已初具規模。特別是在重點設防的加來地區,德軍沿海岸建築了一道縱深為5~6公裏的防禦地帶。在該地帶內,構築了綿密的由海岸炮兵陣地、火力點、鋼筋混凝土掩部、戰壕、坦克陷阱和防坦克壕組成的堅固支撐點。各支撐點之間敷設有大量的地雷和其他障礙物。在諾曼底地區,因係德軍的次要防禦方向,故防禦較薄弱。
在兵力布局上,各集團軍均將海防師和攻擊兵師配置在海岸地帶,占據堅固支撐點。進行陣地防禦;而將裝甲師和傘兵師配置於淺近的縱深,作為機動預備隊使用,以便在敵登陸部隊突擊上陸的初期限投入戰鬥,求得決戰勝利。因此,德軍這次抗登陸戰役的布勢基本上是寬正麵、小縱深。
當時,在法國西北部可供選擇的登陸地域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加來地區,另一個是諾曼底地區。加來地區距英國海岸僅20海裏,便於航渡和支援,但距英國主要港口較遠,且為德軍重點設防地區;諾曼底地區距英國海岸約65海裏,缺少良好的港口,且科唐坦半島東部又有河網沼澤地,不利於部隊行動,但諾曼底地區距登陸部隊在英國的上船港口和戰鬥機基地較近,海灘和內陸條件較好,能建立同時容納26~30個師的登陸場,且德軍防禦較薄弱。
經過周密考慮和權衡,盟軍最後選定從奧恩河口到科唐坦半島南端的諾曼底地區為登陸地域。整個登陸地域劃分為東、西兩個登陸區。西部登陸區為美軍登陸區,下分2個登陸地段,其代號為“猶他”和“奧馬哈”;東部登陸區為英軍和加拿大軍隊登陸區,下分3個登陸地段,其代號為“哥爾德”、“朱諾”和“斯沃德”。
盟軍登陸部隊編成第21集團軍群,下轄美第1集團軍、英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海軍編成西部和東部兩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分為“U”和“O”登陸編隊,負責輸送美第1集團軍上陸,由美國空軍第9航空隊擔任空中支援;東部特混艦隊分為“G”、“J”和“S”登陸編隊,負責輸送英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上陸,由英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擔任空中支援。各登陸編隊均有1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擔任炮火準備和炮火支援。
此外,西部和東部兩個特混艦隊還各有一個後續登陸。在預定的登陸之前,盟軍將在美軍登陸區空降2個師,在英軍登陸區空降1個師。第2集團軍和英皇家空軍轟炸機指揮部組成。盟軍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各軍兵種部隊總兵力計280餘萬人,各種艦艇55萬餘艘各型飛機13萬餘架。
諾曼底登陸戰役的指揮官:最高司令為艾森豪威爾,副司令為英國A·特德空軍上將,參謀長為美國W·史蒂斯陸軍上將,海軍司令為英國B·拉姆齊海軍上將,空軍司令為英國T·利·馬洛裏空軍上將,登陸部隊總指揮為英國蒙哥馬利陸軍上將。
在登陸戰役開始之前,盟軍的飛機和艦艇對諾曼底等地區進行了長時期的廣泛偵察,查明了德軍的海岸防禦配係、預備隊集結地域、彈藥庫和補給品貯存地,以及防禦縱深內的交通樞紐、橋梁、機場和軍工生產基地的位置等,從而掌握了有關德軍防禦的較完整的情報資料。在登陸前數個月,盟軍的戰略空軍和戰術空軍對德國北部和比利時的鐵路樞紐、公路、橋梁和其他重要目標進行了持續不斷的大規模轟炸,使德軍的交通運輸係統和軍工生產受到巨大破壞,部隊的機動受到極大限製。在登陸前的數周內,盟軍飛機對德軍防區的岸防工事和機場等重要目標實施反複轟炸,以破壞其海岸防禦配係和削弱其空中力量。
為了在登陸地點和時間上迷惑德軍,盟軍進行了一係列戰役偽裝。例如,在英格蘭東部虛設一個由美國巴頓中將任司令官的“美第1集團軍群”,進行軍事演習和假集結,發出大量電訊,並故意讓巴頓在肯特惹人注目地拋頭露麵;在多佛爾海峽的英國港口,設置大量假的登陸艦艇、坦克、滑翔機和物資器材堆積場;登陸前對加來地區的德軍防禦設施進行了集中轟炸,其投彈量比諾曼底地區多一倍;在登陸日前夜,派出一些小型艦隻和飛機進行佯動,利用電子幹擾器材模擬龐大的登陸艦隊和機群。通過種種偽裝措施,使德軍無論在開始登陸之前或之後都誤以為盟軍要在加來地區登陸,從而將德軍的大量預備隊吸引在加來地區。此外,盟軍還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在突擊上陸的時機方麵,盟軍的各種偽裝欺敵活動主要是使德軍相信盟軍完成登陸戰役準備的是早時間是在7月中旬。
為了確保登陸戰役的順利進行,盟軍在物資保障方麵作了充分的準備。1942年月1月31日~1944年5月30日,僅美國運至英國的補給品和裝備就累計達529萬餘噸。為了加快人員上陸和器材卸載的速度,避免卸載作業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盟軍工程兵部隊在戰役準備階段設計、製造了兩個用空心鋼筋混凝土沉箱構成的人工港;在登陸兵突擊上陸後,又在登陸區臨時設置了5個小艇避風所。此外,參戰部隊實施了符合實戰要求的訓練和模擬登陸的三軍聯合演習。
1944年6月1日,盟軍登陸部隊各第一梯隊師分別在英國南部的15個港口上船。6月3日拂曉,各登陸編隊自各土船港起航。駛抵懷特島南側海域會合,然後駛往登陸地域。由於氣象惡劣,艾森豪威爾於6月4日宣布將突擊登陸日由原定的6月5日推遲24小時。
6月6日淩晨,盟軍3個空降師的突擊梯隊共17萬人,分乘1200架運輸機在登陸地域淺近縱深進行傘降。傘降地域:美第82和第101空降師在科唐坦半島東南端,英第6空降師在奧恩河口附近。其任務是奪取海灘堤道和主要橋梁,占領主要登陸地段的翼側,阻止德軍增援,保障登陸部隊上陸。空降兵著陸後,不同程度地完成了預定任務。在空降兵著陸前,英皇家空軍轟炸機指揮部的轟炸機群對各空降地域進行了航空火力準備。6月5日午夜至6日晨5時,美、英空軍的2659架重型和中型轟炸機實施航空火力準備,對登陸部隊上陸地區的德軍岸炮陣地和岸防設施進行轟炸,共投彈約1萬噸。5時30分,盟軍5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的100多艘火力支援艦開始對80公裏登陸正麵實施艦炮火力準備,隨後轉入火力支援,較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突擊上陸。
6月6日晨,盟軍登陸部隊按照各自的登陸時間分別在5個登陸地段突擊上陸。在“猶他”登陸地段,美第7軍步兵第4師第一梯隊1個團於6時30分突擊上陸;9時30分,初步建立了團的登陸場;至6日終,步兵第4師3個團全部上陸完畢,並鞏固了正麵寬4公裏、縱深9公裏的師登陸場。在“奧馬哈”登陸地段,美第5軍步兵第1師第一梯隊2個團於6時34分突擊上陸,上陸後,登陸部隊遇到德軍有準備的抵抗,傷亡慘重,數小時內未獲進展;至6日終,部隊隻前進16~24公裏。在“哥爾德”登陸地段,英第30軍步兵第50師第一梯隊2個旅於7時25分突擊上陸,至6日日終,全師建立了縱深約8公裏的師登陸場。
在“朱諾”登陸地段,英第1軍加拿大步兵第3師第一梯隊2個旅於8時突擊上陸,部隊上陸後,遇到德軍堅固支撐點的火力壓製,傷亡甚大,至6日終,部隊距當天任務到達線尚有5~9公裏。在“斯沃德”登陸地段,英第1軍步兵第3師第一梯隊1個旅於7時25分突擊上陸;10時左右,第二梯隊旅上陸,13時左右,第三梯隊旅上陸;部隊除最初遭到一些損失外,進展迅速,沒有遇到德軍的頑強抵抗。至6日終,前出到比伊維爾、貝諾維爾一線,並與英軍第6空降師建立了聯係。
6月7~12日,經過6天的激烈戰鬥,盟軍在80公裏的正麵上建立了集團軍群統一的登陸場。6月18日,美登陸部隊攔腰切斷科唐坦半島,阻止德軍向瑟堡增援;22日午後,向瑟堡發起總攻擊;在航空兵和艦炮火力的支援下,經過數日的激戰,美軍先頭部隊於25日突入瑟堡,26日瑟堡守軍被迫投降;7月1日,拉阿格角和整個科唐坦半島被占領。英登陸部隊在德軍猛烈的抗擊下,前進遲緩;預定在登陸日奪取卡昂,到7月9日才攻占。
至7月初,盟軍已有13個美國師、11個英國師和1個加拿大師共計100萬人,567萬噸物資和172萬部車輛上陸。由於登陸場過小,美、英軍隊又展開了擴大登陸場的作戰。經過數日戰鬥。美軍於7月18日攻陷交通樞紐聖洛,從而將諾曼底地區的德軍分割開。美、英軍抵達卡昂、科蒙、聖洛、萊賽一線,形成正麵150公裏、縱深13~35公裏的登陸場。至此,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結束。在這次登陸戰役中,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7萬人。
諾曼底登陸戰役,曆時43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登陸戰役。它是在盟軍掌握了製空權和製海權的條件下,三軍密切協同作戰,出奇製勝的一個典型戰役。它的勝利實施,對美、英盟軍在西歐展開大規模進攻,推動西歐各國人民反法西斯的武裝鬥爭和加速納粹德國的崩潰,起了重大作用;並為組織和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