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溝通人際,成就事業(1)(1 / 3)

一、塑造完美的說話藝術

人們因職業、個性、閱曆及文化素養等方麵的不同,興趣和愛好也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的興趣、愛好還會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年輕時對垂釣感興趣,而到了晚年,卻愛好養花種草。而你若知道你的交際對象對某方麵感興趣,你與之交際時如果先談些與其興趣有關的話題,對方就容易向你打開話匣子。

有個青年向一位老醫生求教針灸技術,為了博得老醫生的歡心,他在登門求教前作了調查。他了解到老醫生平時愛好書法,遂瀏覽了一些書法方麵的書籍。起初,老醫生對他態度冷淡,當青年人發現老醫生案幾上放著書寫過的字幅時,便拿起字幅邊欣賞邊說:“老先生這幅墨寶寫得雄渾挺拔、開闊雄偉,真是好書法啊!”對老醫生的書法予以讚賞,促使老醫生升騰起愉悅感、自豪感。接著,青年人又說:“老先生,您這寫的是唐代顏真卿所創的顏體吧?”這樣,就進一步激發了老醫生的談話興趣。果然,老醫生的態度轉化了,話也多了起來。青年人對所談的話題著意挖掘,環環相扣,致使老醫生精神大振,談鋒甚健。

說話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兩個萍水相逢的人要想在短暫的時間內,達到心靈上的共鳴,說好第一句話至關重要。如何尋找和陌生人交談的話題呢?我們可以從天氣、籍貫、興趣和衣著方麵著手,問對方這些方麵的問題且不易觸及對方敏感處。

另外,我們麵對的交際對象性格迥異,有的生性內向,不僅自己說話比較講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別人說話有分寸、講禮貌。因此,與這樣的交際對象交談時,要注意說話方式,盡可能對其表現得尊重和謙恭些。某青年與一老學者在火車上一路同行,青年人欲借老學者的鋼筆寫字,遂說:“喂,鋼筆給我一下。”然而,老學者是位頗講究禮儀修養的人,他見青年如此失禮,便把頭扭向一邊,沒理青年人的話。倘若,青年人知道老學者的性格特點,把話換成:“請問老先生,把您的鋼筆借我用一下行嗎?”其結果可能就截然相反。也有的交際對象性格比較急躁、直率,講話猶如拉風箱般直來直去,也不太計較別人的說話方式。與這樣的交際對象交談時,要開門見山,不要兜圈子。

在溝通的時候,還要學會掌握幽默的技巧。在一次宴會上,國畫大師張大千向戲劇大師梅蘭芳敬酒,說:“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眾賓客均不解其意,梅蘭芳也愣住了,張大千接著往下說:“你是君子—動口,我是小人—動手,當然是我敬你。”這話正合著唱戲動口,繪畫動手的職業特點,張大千借“君子動口不動手”來借題發揮,引得滿堂賓客大笑不止,梅蘭芳也樂不可支,端杯一飲而盡。有時候為了化解矛盾,沒有任何合適的方式,隻有依靠幽默的力量,可見幽默的語言是多麼的有效。總而言之,社交說話時,如果能較好地運用上述方式方法,就能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上,就會使你“言到成功”。

欲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上,說話時除了采用上述幾種方式以外,還要注意“避人所忌”。忌主動提及別人的隱私。客觀地說,每個人都有一些不願公開的秘密。尊重別人的隱私,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現。所以,當你與別人交談時,切勿魯莽地隨意提及別人的隱私,這樣,別人就會覺得你遵循了人際交往的“禮貌原則”,因此,便會願意跟你交談和交往。反之,你若不顧別人保留隱私的心理需要,盲目觸及“雷區”,不僅會影響彼此之間談話的效果,而且別人還會對你產生不良印象,進而損害人際關係。比如,別人的戀愛、婚姻正遭遇某種挫折,而且又不願向旁人透露時,你若在交談中一味地刨根究底,就會引起反感。忌主動提及別人的傷感事。與別人談話,要留意別人的情緒,話題不要隨意觸及對方的“情感禁區”。比如,當你的交談對象正遇到某種打擊,情緒很沮喪時,你與之交談,對方又不願主動提及傷感的事,你最好回避這類話題,以免使對方再度陷入“情感沼澤”,進而影響彼此間的繼續交往和交談。忌主動提及別人的尷尬事。當別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盡如人意之事時,你若與之交談,最好不要主動引出這一令人尷尬的話題。比如,別人正遇上升學考試不及格抑或提拔升遷沒如願抑或某項奮鬥目標未獲預期的成功等等,而別人又不願主動向你訴說時,你若不顧別人的主觀意念而主動問及此事,那麼,你的交談對象就會因此陷入尷尬,進而對你的談話產生排斥心理。

我們經常聽人家講:“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地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不同的事、不同的話要用不同的方法說,這就是我們說話時要注意說話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