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納百川才能獨步千古
海是寬廣的,做人應該有海一樣的胸懷,可以納百川之水。這也是智者倡導的一種精神。古人曾說過,“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君子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從古人的為人之道中我們可以看出,人的心靈是無所不包的,它可以容納寬廣與遼闊,也可以容納細膩與纖巧;可以容納真誠與執迷,也可以容納美麗與美好。
如果自己有一身毛病,就需先敷上點藥,休養幾天,人家才有可能與你接觸和交往。但有的時候,人們往往能容納大海,卻容納不了小溪。其原因就在於心胸不夠真正開闊,小家子氣,怎麼也裝不出大家風範。被別人容納是一種幸福,能夠容納別人則是更大的幸福。容納別人超過自己,不僅不會損害自己的聲譽,反而使自己更名垂千古。著名科學家牛頓的導師就是這樣一位深諳此理的心胸開闊之人,從而使自己成了後人渴慕和敬仰的對象。
牛頓1661年中學畢業後,考入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此時,他還是個年僅十八歲的清貧學生,有幸得到導師伊薩克·巴羅博士的悉心教導。巴羅當時是國內外知名的學者,以研究數學、天文學和希臘文聞名於世,還有詩人和旅行家的稱譽,英王查理二世更稱讚他是“歐洲最優秀的學者”,他把自己的專長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牛頓。牛頓大學畢業後,繼續留在該校當研究生,不久就獲得了碩士學位。又過了一年,牛頓二十六歲,巴羅以年邁為由,辭去數學教授的職務,積極推薦牛頓接任他的職務。其實巴羅這時還不到花甲之年,談不上“年邁”。他辭職,是為了讓賢。從此,牛頓就成為劍橋大學公認的大數學家,還被選為三一學院管理委員會成員之一。在這座高等學府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長達三十年之久。他的淵博學識和輝煌的科學成就,都是在這裏取得的。而牛頓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巴羅博士的教導、讓賢密不可分。可以說,牛頓的獎章中,也有巴羅一半的功勞。
容納須有豁達的胸襟和恢宏的氣度,既能收容他人的興奮,又能欣賞他人的成績;既能接受優秀的、溫馨的、賞心悅目的,又能兼收苦悶的、麻煩的、壓抑的和醜陋的。
一個能夠海納百川的人,必定視野開闊,豁然大度,能以大局為重,不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榮辱。正所謂:“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有自己的信念的人,是不會被炫耀或虛榮擊垮的。這個時代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時代,現在你不如別人,也許以後就會超過別人。在這種信念支配之下,你會走自己的路,心情明朗地爭取成功。當然,你的強與弱,是與別人無關的,但退一步想,這畢竟有利於你放棄狹隘,爭取成功。
喬治·馬歇爾是美國的一代名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作為美軍陸軍參謀長,對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作出重要貢獻。鑒於其卓越貢獻,1943年美國國會同意授予馬歇爾美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最高軍銜——陸軍元帥。但馬歇爾堅決反對,他的公開理由是如果稱他馬歇爾元帥,後兩個字發音相同,聽起來很別扭。其實真正的原因是這將使他的軍銜高於當時已病倒的潘興陸軍四星上將。馬歇爾認為潘興才是美國當代最偉大的軍人,自己又多受潘興提拔和力薦之恩,馬歇爾不願使他崇敬的老將軍的地位和感情受到傷害。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馬歇爾隨美軍赴歐參戰。當時的美國遠征軍司令潘興非常欣賞馬歇爾的才能,大戰末期將他提拔為自己的副官,視為得意門生。後來潘興雖然退役,仍然多次力薦馬歇爾晉升。在潘興的有力影響下,1939年馬歇爾以臨時四星上將銜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38年春,馬歇爾前往病榻探望潘興,潘興若有所思地說:“馬歇爾,總有一天你也會像我一樣當上四星將軍的。”馬歇爾滿懷感激之情地回答:“美國隻有您有資格獲四星上將銜,絕不可能再有另一個人!”聽到馬歇爾的肺腑之言,潘興頓時熱淚盈眶:“謝謝你,喬治。”馬歇爾當陸軍參謀長後,為了表示對他的敬意,美軍從此不再設元帥軍銜。1944年,馬歇爾晉升五星上將——美軍的最高軍銜。
一個人應有寬大的氣量,才能在社會、人際中樹立崇高的威望,如果氣量狹窄,計較這、計較那,勢必在做人處事時遇到挫折,難以大展身手。所以凡事應以大局為重,修身養性,才是硬道理。
做人絕招:
一個能夠海納百川的人,必定視野開闊,豁然大度,能以大局為重,不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榮辱。正所謂:“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二、上貴肝膽,平等待人
古人遵從“上貴肝膽,平等待人”的原則,因為他們相信,同別人交往,誠是取信於人的基礎,平等對人是與人相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