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元帥發來緊急令

老舍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經常會收到各家報刊的約稿信。一次《青年界》雜誌的主編趙景琛向他迫切誠懇地約寫一篇文章,老舍先生應約,很快寫了一篇兩千多字的文章。在給趙景琛寄稿時,附寄了這樣一封信:

景琛兄:

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得!馬來!

參見元帥。

帶來多少人馬?

兩千來個人,還都是老弱殘兵!

後帳休息。

得令!

這封信,老舍先生寫得風趣形象,妙不可言,給人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畫眉深淺入時無

唐朝有個叫朱慶餘的人,有一年他進京趕考,他先謁見了前輩詩人、水部郎中張籍,把自己的舊作和新篇都呈獻給他過目,請求指教。張籍一向重視提拔和獎掖後進之士,他讀了朱慶餘的詩篇,非常滿意。

考期臨近了,一天,朱慶餘又把一首題為《閨意獻張水部》的新作給張籍看。張籍打開詩稿,琅琅有聲地誦讀起來: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借閨房情事來隱喻考試。作者自比新娘,把張籍比作新郎,把主考官比作公婆。“新娘”對“新郎”說:“我剛才畫好的眉毛,深淺合不合時樣呢?”意思是說:我的詩文是不是合主考官的心意呢?比喻生動,句式活潑,含蓄蘊藉,耐人咀嚼。

不久舉行了考試,朱慶餘果然考中了進士,做了朝廷中的秘書省校書郎。“突然”與“突然之間”

海明威的兒子在回憶錄《爸爸教我寫作》中寫道:有一天早晨,爸爸說:“你自己寫一篇短篇小說,不要期望寫得很好。”我坐在桌子邊,苦思冥想。用爸爸的打字機,滿滿地打出一篇故事,交給爸爸。

爸爸戴上眼鏡,給自己倒了一杯酒,讀了起來,我在一邊等著。他讀完之後,抬頭看了我一眼。“非常好,吉格,比我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寫得好多了。我看要改的就是這個地方。”他指著稿子,“應把‘突然之間’改成‘突然’,用字越少越好——這可以保持動作的持續性。”爸爸笑了起來:“你可以得獎了,孩子,你很有想像力。”他相信我們家裏又出了個優勝者,可以在學校短篇小說比賽中得頭獎。

得獎的應該是屠格涅夫,因為這篇小說是他寫的,我隻是在抄錄時變了變背景,換了換名字。我對這篇小說的惟一貢獻是把“突然”改成“突然之間”。我抄錄時估計爸爸沒讀過它,因為有幾頁還沒裁開。換了一個詞,師出便有名

朝鮮戰爭爆發後,毛澤東決定中國出兵支援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開始,他和周恩來總理商量,決定用“中國人民支援軍”的名字向朝鮮戰場派兵。但在向民主人士征求意見的時候,黃炎培先生認為不妥。

黃先生說:“所謂支援軍,總是有人派出去支援的。那麼是誰派的呢?是我們國家嗎?我們是不是要跟美國宣戰?”確實,如果用“支援軍”的名義,事情便可能有點複雜化。

毛澤東一聽,覺得有道理。他隨手拿起筆,圈去“支援”二字,思索了一會兒,寫下了“誌願”一詞。毛澤東解釋說:“這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我們不跟美國宣戰。我們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嘛,人民誌願去朝鮮幫助作戰。這是民間的聯係,而不是國與國的對立。”

周恩來當即表示讚同:“對!誌願軍在世界上是不乏先例的。馬德裏保衛戰不就有其他國家的誌願軍嗎?”

黃炎培先生頻頻點頭笑著說:“改得好,改得好,師出有名,戰無不勝!”這一年中國就派出了抗美援朝誌願軍,開赴朝鮮戰場,支援朝鮮人民。具體和抽象

小華在寫作文時,有個問題搞不懂,就問當老師的媽媽。

小華:“什麼叫‘具體’?”

媽媽:“‘具體’就是看得見、摸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