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成長的修養1(3 / 3)

存在的特征也就是存在的價值,可以類比為人性豐滿者的特征,存在的特征體現在存在的價值上,就如同一切理想心理治療(道家的不幹預)的長遠目標;理想人本主義教育的長遠目標;某些類型的宗教的長遠目標和表現;理想的良好社會和理想的良好環境的特征。

真:誠實,真實,坦率,本份,豐富,本質,應該,美,善良,潔淨和未摻假的完全。

善:性本善,形態勻稱,活潑,單純,廣泛,完整,完善,完全,獨一無二,誠實。

完整:統一,整合,傾向單一,相互聯結,單純,組織,結構,秩序,不分離,協同,同法則和相結合的傾向。

二歧超越:承認,堅決,二歧,兩極,矛盾,矛盾的整合或超越,協同,即對立轉化為統一,敵對者轉化為相互合作或相互鼓勵的夥伴。

活潑:過程,生機盎然,自發,自我調整,充分運轉,改變著又保持原樣,表現自身。

獨特:獨具的色彩,別於他人的特征,不能類比,新穎,可感受到的特性,就是那樣,不像任何別的東西。

完善:沒有什麼是多餘的,也不缺少任何東西,一切都在合適的位子上,無須改善,恰當,正是如此,適宜,正當,完全,不可超越,應該。

必需:逃脫不掉的,隻有與那保持一致,不能有一絲不同那樣就很好。

完成:結束,結局,符合規定,事情宣告結束,格式塔不再改變,目的實現,終點和末端,沒有缺失,全體,命運的實現,終止,頂點,圓滿封閉,生命還沒開始,生命的結束。

公道:公正合理,應該,適宜,成體係的性質,隻有,不能脫離,無偏私,不偏袒。

秩序:合法則,正確,沒有多餘的東西,完善安排。

單純:專一,純真且稍有無知,基本構造,問題的中心,不轉彎抹角,僅僅必需的東西,無修飾,沒有多餘的東西。

豐富:分化,複雜,錯綜,全體,無缺失或隱藏,都在眼前,“無所謂重要或不重要”,什麼都是重點部分,沒有非重點,一切順其自然,無須改善,簡化,抽象,重新安排。

不費力:從容鎮定,不慌亂,容易,輕輕鬆鬆地完成。

歡娛:玩笑,歡樂,有趣,高興,幽默,生氣勃勃,不費力。

自足:獨立性強,需自己,不需別的人或工具突破環境,超越環境,分立,依據自己的法則生活,同一性。

用愛心充實人生

愛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清晰性、迷惑性,但什麼時候才體現?又體現哪種呢?

當愛變得對於對象本身非常深切、非常純潔(無矛盾心理)時,對象的善就成為我們所需要的,而不是看它能為我們做些什麼,這時對象由手段而跨越到目的這一階段(有了我們的容許)。這裏可以舉蘋果樹為例:我們能非常喜愛它,不想讓它成為任何別的東西;它成為那樣子我們就很高興。任何對它的修理(包括善意的)都使它變得不像蘋果樹或違反了原來固定的生活。它看來是那樣的完美,我們甚至怕碰它,怕削弱了它。自然,假如它被看成是完美的,便沒有改善它的可能了。但實際上,事物往往是不完善的,是需要加以改進的,改革者頭腦中的“完美發展”畫麵。據他看,要比蘋果樹自身的最終結局更好;即他能比蘋果樹做得更好,他懂得的更多;他能比它自身更好地塑造它。所以我們認為要把狗改變成另外樣子的人不是真正喜愛狗,而且這樣會引起那些實實在在愛狗者的怒氣,或按照來自某一雜誌的形式有選擇地育種,弄得它神經質、病病懨懨、不懷胎、不能正常生育、患癲癇病,等等。但這樣的人確實自稱是愛狗者。那些培育矮樹的人,或訓練熊騎自行車或訓練猩猩吸煙的人也一樣。

真正的愛體現在不作要求、不求回報,能從奉獻中得到樂趣,當然更不能帶有狡詐和預謀。這有利於較少的抽象(或選擇對象的局部或某些屬性或個別特征),較少的對於整體的觀察,較少的原子化或分解。這等於說,這裏有較少主動的或強求一致的結構、組織、鑄型、或削足適履,以求符合理論或先定概念。也就是說對象應服從整體性,要有自己獨特的一麵,換句話說要留有本來麵目。對象較少按照有關或無關、重要或不重要、形或基、有用或無用、危險或不危險、有價值或無價值、有利或無利、好或壞、或其他自私的觀察標準被測定。對象也不那麼容易被成規化、類化,或納入某一曆史序列,或隻看作一類的一員,作為一種類型的一個樣品或一例。

而這無疑代表著有關對象的整體和局部都受到了同等待遇的關注。每一部分都會成為有趣的和奇妙的;存在愛,不論是對愛侶、對嬰兒,對一幅畫、或對一朵花,都幾乎總是能保證這種普遍分布的,以強烈和著迷的關心進行的觀察。

帶整體印象看有缺陷的局部就會發現缺陷原來也很迷人,也充滿魅力,因為它們賦予對象以特性和個性,因為它們使它成為它本身而不是什麼別的東西,也許恰恰是因為它們是不重要的、外在的、非本質的。

從中不難發現,存在愛者往往不忽略一些細節,相反的是非愛者或缺乏愛者會忽略這些細節,他會更容易地看到對象自身性質的本來麵目,接受它本身的資格和存在方式。它自己嬌嫩的、軟骨的結構更容易屈服於承受的觀察,這種觀察是非主動的,非幹預的,不那麼傲慢的。這也就是表明,它是被人所熟識的,從認知角度看,要比一種結構被認知者強加於它時更由它自身的形態所決定。後一種認知者會更容易成為太粗魯、太不耐心的,太像屠夫肢解動物屍體一樣,為了他自己的口味挑挑揀揀;太像霸權者要求一切聽他號令;也太像雕塑家,隻是按照雕像而去填充粘土。

不可在生活的海洋中“隨風漂流”

每個人都應該把擁有良好的人格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之一。良好的方法是一個人獲得不竭動力的保證。而剛毅頑強的精神,作為一種向上的因素,使他的動機保持穩定並受到刺激。人生最好是有一個較高的目標,但是這一目標的重要性,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認識到的。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就是在生命的海洋“隨風漂流”,他們沒有考慮這種生活方式究竟意味著什麼。要知道,漫無目的的生活是十分危險的,每一個不想遭遇災難和毀滅的人,都應該立即警醒,終止這種漫無目的的漂流。

生活中沒有固定目標的人,他的言行舉止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會讓他煩惱、恐懼、憂慮。他的承受力就像一根葦草一樣脆弱,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足以使他摧折。幹任何事情,他總是要左顧右盼,前怕狼後怕虎,他不可能有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鬥誌,最終,他也不能逃脫失敗和不幸。

因此,軟弱無能往往是和生活沒有目標聯係在一起的。實踐出真知,鬥爭長才幹。隻有樹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並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有力量,才能使自己逐漸成熟起來。

堅持一貫的目標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即使遲鈍愚蠢,隻要他鍥而不舍,持之以恒,也會取得一定的成績。莎士比亞指出:“一棵質地堅硬的橡樹,即便用一柄小斧去砍,那斧子雖小,但如砍個不停,終必把樹砍倒。”

迪士累利先生說過:“不向上看的人往往向下看,精神不能在空中翱翔就注定要匍匐在地。”喬治·哈伯特極有見地地寫道:“職業低下的人,如果把目標定得較高,他也可以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不要讓精神消沉,一個壯誌淩雲的人肯定會比一個胸無大誌的人有出息。”

一個具有崇高生活目的和思想目標的人,毫無疑問會比一個根本沒有目標的人更有作為,有句蘇格蘭諺語說:“扯住金製長袍的人,或許可以得到一隻金袖子。”那些誌存高遠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遠遠離開起點。即使你的目標沒有完全實現,你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會讓你受益終生。

合理的目標也就是創造的力量。如果你不想虛度此生,那麼就應當從現在做起。如果你還沒有確定一個恰當的目標,那麼,先不折不扣地完成手頭的工作,不管這一工作是多麼微不足道。隻有通過這樣的方式訓練,你才能逐漸地注意力集中,才能養成果敢的性格,才能有充沛的精力,為你將來完成更高的目標打下基礎。

人命定是自由的。我們通過我們所作的自由選擇創造我們自己,我們有能力選擇不同的行動路線。

但是,我們常常如此深深地沉溺於成規之中,陷入到現實的例行要求和從眾的壓力之中,以至於我們都看不見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其它的選擇,更談不到這樣去做了。我們的抱怨常常遠遠超過我們的行動,我們傾向於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阻撓我們意圖的人身上。

“隻要那個人沒有毀掉我的前程,我就要……”

“要是我有機會遇見那個好人……”

“要是我能碰到好運氣……”

“隻要我能清除掉我習慣的傾向,我就……”

“要是其他人像我一樣的可靠和體貼……”

“要是我具有多種經曆的優勢……”

“要是世界不變得如此激列的競爭……”

“要是給我提供了展示我才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