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大業須先幹小事確立專一的目標(2 / 3)

愛德華·利頓認為,他真正專心致誌的學習是從離開大學校園跨入社會之後開始的。直到現在,他還覺得在生活閱曆和各種知識的積累方麵,他毫不遜色於與他同時代的絕大多數人。在政界和各種各樣的社會事務中,他收獲頗豐;他遊曆了大量地方,所見甚廣;除此之外,他還在各地出版了大約60卷著作,其中涉及到的許多課題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那麼在一天中,他通常拿出多少時間來研究、閱讀和寫作呢?他可以告訴你,不到3個小時,而且在國會的開會期間,可能連3個小時都沒有。然而就是這短短的3個小時,他卻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用心極專,心無旁鶩。

英國散文家查爾斯·蘭姆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道:“柯爾律治死了,據說他的一生中留下了4萬多篇有關形而上學和神學的論文,但是其中卻沒有一篇完整的作品。”

柯爾律治的一生都沉溺於精神的幻想,而這種幻想卻消耗了他的精力,使他的生命過早地耗盡了,就如一隻腳踏在半空中一樣不切實際地生活著。柯爾律治原本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但是他意誌薄弱,缺乏勤勉的習慣,且厭惡長期連續性的工作,他空有萬般才華卻一事無成。在生活的許多方麵,他到最後麵對的都是悲慘的失敗。他在有生之年整日埋頭於自己臆想的荒謬絕倫的人生幻象之中,在當他麵對死神時,他仍然沉緬於幻想之中不能自拔。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下決心、定計劃,但直到他步入天堂的那一天,也仍然是紙上談兵而已,根本沒有付諸行動的決心。盡管他時時有新主意、新目標,但是他從未鍥而不舍地完成過一件事。他的生活正如秋風中的落葉一般,隨風飄零,任意東西,漂泊不定。

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成功者之所以能超越芸芸眾生,原因就在於他們能夠全身心地追求某一目標,全力以赴,矢誌不移。因此他們的成就往往與其集中精力的程度成正比。

英國油畫家賀加斯既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也不是那種天資卓越、才氣四射的天才人物,他的成功就在於他那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的精神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他會將視線和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某一張臉上,直到這張臉如照片般留在他的腦海中,以至於他可以隨時隨地將其複製出來。他能做到一絲不苟、謹慎細致地研究和觀察任何物體,仿佛他永遠沒有機會再看到它們一樣,這種仔細觀察的習慣使得他在研究工作的細節描述上令人歎為觀止。在他所生活的時代,他的著作幾乎影響到了所有重要的藝術流派。

在百老彙,人頭攢動,一列列浩浩蕩蕩的隊伍由此經過,樂隊在賣力地演奏著歡快的樂曲,就在這喧鬧嘈雜的環境中,坐在阿斯特大廈台階上的賀拉斯·格裏利先生卻以他的帽子為桌子,為《紐約論壇報》寫了一篇社論。後來,這篇文章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並被多家報刊、雜誌引用。

有一次,一位先生來到《紐約論壇報》要求與編輯見麵,因為他受到了一篇文章的辛辣嘲諷,覺得自己遭到了冒犯。於是,他被帶進了一間長7尺,寬9尺的狹小辦公室裏,編輯賀拉斯·格裏利先生正在奮筆疾書,而且他的頭幾乎垂到了寫字的紙上。那位憤怒的先生開口便問:“請問您是編輯賀拉斯·格裏利先生嗎?”“是的,先生,請問您有何貴幹?”格裏利先生迅速地回答,但是他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紙麵,手也沒有停止書寫。

見此情景,怒火中燒的來客立即破口大罵,汙言穢語如決堤的河水般洶湧而至。他絲毫沒有顧及到自己的形象是否受損,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失教養。但格裏利先生卻不為所動,仍然鎮定自若地伏案工作,仿佛沒有受到任何幹擾。他的筆尖在紙上迅速地劃過,自始至終沒有關注來客,至於那些惡言惡語,他更是充耳不聞,安之若素。大約20分鍾以後,那位憤怒的先生對自己的謾罵也感到有些厭煩了,他突然轉身,準備奪門而出。

這時,格裏利先生抬頭看了那位先生一眼,並從座位上欠身站了起來,像老朋友一樣拍拍那位先生的肩膀,以一種令人愉快的音調說道:“朋友,別走,坐下來放鬆一下你的心情,這樣做你會感到好受一點。此外,這對我思考應該再寫些什麼有很大幫助。”

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是,他們都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一旦確立,他們就會為此破釜沉舟,不在奮鬥中成功,就在奮鬥中死亡。他們的這種品質使得他們所向無敵,無往不利。

亞當斯曾經說過,布魯厄姆勳爵與坎寧一樣都是天資聰穎、才華橫溢的卓越人物,但不同的是,盡管布魯厄姆勳爵成了舉足輕重的英國大法官,而且獲得了律師這一行業的最高榮譽,並因為他在科學領域的諸多發現而享譽科學界,然而,從更高的意義上來說,他的一生總的來說是失敗的。事實上,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名聲就已是江河日下了。他總是在追求新事物,並且總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盡管他才華橫溢,但是他並沒有在曆史上或文學上留下任何真正不朽的業績。

“當銀板照相法最初剛剛風靡時,布魯厄姆勳爵正住在戛納的鄉間別墅裏。”馬蒂諾小姐回憶說,“一位藝術家準備給別墅和陽台上的一群客人留一張影。他要求勳爵一動不動地保持5秒鍾,但是發誓紋絲不動的勳爵還是動了,結果,照片上布魯厄姆勳爵的位置上呈現了一團模糊的陰影。”

“這隻是一件小事,甚至微不足道,”馬蒂諾小姐繼續說道,“但是通過這件小事足以反映了他的個性特征。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在人類曆史長河這一特定的畫卷中,這個才華卓著的人本來應該成為叱吒風雲的中心人物,然而,由於他缺乏恒心卻斷送了他本該輝煌燦爛的事業。在曆史的畫卷中,本該由布魯厄姆勳爵占據一席之地的位置,現在永遠都是一片模糊了。這樣的悲劇隨處可見,不足為怪,有多少人僅僅缺乏一點恒心和決心,從而使生活隻能是模糊一片!”

人們常說: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則百事可為;用心浮躁,淺嚐輒止,則一事無成。這句話很有道理。福威爾·伯克斯頓就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勤奮和對某個目標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求某個目標時,他從來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正是他對自身奮鬥的目標的清楚認識和執著追求,才造就了他最後的成功。

毫無疑問,針尖和刀刃起著披荊斬棘的先鋒作用。雖然針尖幾乎細不可見,剃刀或斧頭的刀刃薄如紙片,但是如果沒有針尖或刀刃,那麼針或刀也就無法發揮作用。生活中,隻有那些能夠在某一領域學有所專、研有所精有著刀刃般銳利鋒芒的人,才能夠克服艱難險阻,最後順利到達成功的巔峰。

我們應當避免阻礙我們心智全麵發展的狹隘觀點,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一角隅裏。此外,我們也必須避免使自己成為普瑞德筆下的那個無所不能的悲劇人物——

他的談話任意東西,飄搖不定,正如一條奔騰湍急的河流,不停地轉彎,在岩石間碰撞。一會兒談起了穆罕默德,一會兒又講起了摩西,剛才還在說嚴肅的政治,現在卻又在詼諧地調侃。一開始還在談及生活瑣事,諸如如何給賽馬釘馬掌,如何給黃鱔剝皮等,忽而話題又轉到了深奧的天體運行規律,告訴我們行星為何發光發熱。

如果你在孩子學步時就教育他要專心致誌,視線集中,那麼,他通常會順利地到達目的地而不會跌倒。與此相反,如果他精力分散,那麼他大半會在中途跌倒,擦傷手腳。

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年輕人在求職時常被問及這樣的問題:“你能幹什麼?”而不會被問到是哪所大學畢業的,或者父輩姓甚名誰,何方人士。我們的社會所需要的是專業方麵的訓練。絕大多數在著名公司位極頂峰的領袖人物都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從最底層一步步提升起來的。

英國傳記作家塞西爾在解釋政界風雲人物瓦爾特·羅利先生的成功原因時這樣評價說:“據我所知,他是一個能夠承受苦難的非凡人物。”

我們的心靈所渴望的東西往往可以經由大腦的思考和雙手的行動而獲得,如今這已成為一條規律了。同樣,知識、財富和成功的起伏變遷也如大海的潮起潮落一樣存在著內在規律。全神貫注地集中精力,用所有的才能將某個堅定不移的目標鎖定,並且憑借無與倫比的力量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勇敢地忍受各種艱難困苦,義無返顧地沿著充滿幸福與榮耀,同時也是荊棘遍布的道路前進。這是我們在所有的成功中找到的一條普遍軌跡。

一位著名的化學家曾經說:“如果把一英畝草地所具有的全部能量聚集在蒸汽機的活塞杆上,那麼它所產生的動力足以推動世界上所有的磨粉機和蒸汽機。但是由於這種能量是分散存在的,所以它在科學上毫無價值。”

沃特斯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永遠不要抱著投機的態度來學習。他在這裏所說的投機的學習態度,是指那種由於認為所學的東西未來某個時候可能會帶來好處,而毫無方向地進行學習的態度。這種學習態度隻能導致一無所獲。要想獲得成功,首先要給自己製訂一個計劃,確定一個奮鬥目標,然後腳踏實地地為之努力,把你所有的精力和才幹都全身心地投入,這樣就離成功不遠了。

“那些同時有著很多目標、精力分散的人,就會很快地耗盡他們的精力,隨著精力的耗盡,消磨的就是原先的雄心壯誌。”馬休斯博士說。

所有偉大藝術的共同特征就是目標明確。如果說某位畫家想要在一張畫布上同時表現多種創作理念,並且讓所有的創作對象都處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那麼他必定不是藝術上的巨匠。如果一個藝術家能夠細致入微地給予不同的對象以不同的表現程度,而且在整個創作的過程中,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個中心主題和中心形象,並且使所有居於次要地位的人物、光線和陰影為其服務,那麼,這樣表現其作品的藝術家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在一種和諧的生活中,不管上帝賦予了你多麼卓越的天資,也不管你的學識修養多麼地廣博精深,然而,一種核心的精神、核心的才能是不可或缺的。這使得你的其他才幹隻能作為一種陪襯,並且能夠各得其所、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

年輕人的目標應該是符合內心渴望並切合實際的,雖然我們經常被教育要誌存高遠,但是如果你隻是含含糊糊地給自己確定一個大概的目標,且希望在行動的過程中加以調整或更改,那麼即使你的目標再遠大再宏偉,也隻能如美麗的肥皂泡一樣,迅速地消逝。

眾所周知,箭一旦離弦,就隻能筆直地射向目標,它不可能在中途改變方向,轉幾彎再決定射向哪裏。磁針也如離弦之箭一樣,不一一指向星空中所有閃爍的天體,然後再決定指向何方。事實上,所有的天體都在吸引著它。太陽光芒萬丈,燦爛輝煌;流星在向它頻頻召喚;滿天的星鬥都在向它眨眼,希望它能夠指向自己,然而磁針卻憑著自己的本能,從不迷失方向,它的指針永遠堅定地指向北極星,無論在溫暖和煦的陽光下,還是在狂風怒雨的風暴中,它都始終如一。因為從古到今,甚至是遙遠的未來,當其他的天體都在不知疲倦的繞著它們中心旋轉運行時,北極星卻在自己的軌道上緩慢地移動著,在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是不變的,因而人們常常靠它來辨別方向,指引航海和旅行。

同樣,在我們生命旅程中,也會頻頻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它們試圖誘使我們偏離對既定目標的追求,偏離對真理和自身職責的追求。但是,正如月球雖然憑著借來的光華可以銀光四射,流星雖然在天際璀璨耀眼,但它們卻無法為迷路的旅人指引方向一樣,我們的雙眼決不能被形形色色的誘惑所吸引,從而使真正切合自己的既定人生軌道偏離正確的方向。

雇傭軍總指揮拉爾總督駐紮在特倫頓,他在打牌時收到一份情報,情報的內容是說華盛頓的軍隊正在穿越德勒華,要向這裏進攻。但是拉爾總督連看都沒看就將情報塞進了口袋裏,直到打完牌才拿出來看。結果,在他倉促地把隊伍集合起來準備應戰時,華盛頓的軍隊已經開始猛烈地進攻了,最終拉爾總督的軍隊全軍覆沒了。僅僅耽擱了幾分鍾就讓他付出了尊嚴、自由和生命的代價!由於愷撒沒有及時看到一條消息,致使他在到達議院時丟掉了自己性命,因此拖延有時是會帶來致命的危險後果的。慣於采取果斷行動的人更能把握成功

愛爾蘭女作家瑪麗·埃奇沃斯曾經說:“沒有任何一個時刻像現在這樣重要,不僅如此,沒有現在這一刻,任何時間都不會存在。如果一個人沒有趁著熱情高昂的時候采取果斷的行動,以後他就再也沒有實現這些願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會消磨,都會淹沒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忙碌中,或者在懶散消沉中消逝。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現在這一刻發揮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