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說服時要善於變換角度(1 / 2)

人難免因一時糊塗做一些不適當的事,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把握指責別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對方的錯誤,又要保留對方的麵子。這種情況下,如果分寸把握得不當,就會使對方很難堪,破壞了交往的氣氛和基礎,帶來嚴重的後果。

一位幹部到廣州出差,在街頭小貨攤上買了幾件衣服,付款時發現剛剛還在身上的一百多元外彙券不見了。貨攤隻有他和姑娘兩人,明知與姑娘有關,但他沒有抓住把柄。若他提及此事,姑娘定會翻臉說他誣陷人。

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幹部沒有和她來“硬”的,而是壓低聲音俏悄地說: “姑娘,我一下子照顧了你五六十元的生意,你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呢?你在這個熱鬧街道擺攤,一個月收入幾百上千,我想,你絕對看不上那幾張外彙券的。再說,你們做生意的信譽要緊啊!”

他見姑娘似有所動,又懇求道:“人家托我買東西,好不容易換來百把塊外彙券,丟了我真沒法交代,你就替我仔細找找吧,或許忙亂中混到衣服裏去了。我知道,你們個體戶還是能體諒人的。”

姑娘終於被說動了,她就坡下驢,在衣服堆裏找出了外彙券,不好意思地交給他。

說“軟”話,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在吃糖,心裏甜甜的。在上述案例中,這位幹部的一番至情至理的說辭,不但使錢失而複得,而且,還可能挽救了一個幾乎淪為小偷的青年。

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存在著吃軟不吃硬的心態。特別是性格剛烈、很有主見的人,你如果說“硬”話,比如以命令的口吻,對方不但會不理睬,還會產生抵觸心理;你如果來“軟”的,對方反倒會產生同情心,縱使自己為難,也會順從你的請求。

懇求就屬於“軟”話的一種。有很多時候,你要想說服人,說軟話要比說硬話效果好。然而,懇求並不是低三下四地哀求,而是一種“智鬥”。是一種心理手段。通過懇求的語言啟發、開導、暗示對方並使對方按你的意思行事。

哲理是智慧的結晶,令人回味,啟人思考。一個人的話語中是否含有哲理,標誌著說話者的思想成熟程度。因此,在說服時運用哲理,使道理具有深刻的意蘊,有助於對方從心底裏信服。

說服的哲理有四種類型。

1.警策型

話語出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是警策型哲理的特點。例如,“有人活了一百歲時走向墳墓,但他生下來就已經死亡。”(盧梭)語中“活了一百歲”與“生下來就已經死亡”是矛盾的,它隱藏著深刻的思想,表明了生理的存在與精神死亡之間的辯證關係。

2.若愚型

這一類型的語言往往說出的是最平常的事情,而這些最平常的事情一經提示,卻似乎是“點石成金”了,變成了耐人尋味的語言。例如, “光線最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別黑。”(歌德)“一朵花做不成花圈。”(赫伯特)其意蘊相當深刻。

3.忠告型

長者的口氣,明顯的善意,少許的專斷意味,是忠告型哲理的特點。例如,“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遠。”(拿破侖)是語重心長的話語。

4.總結型

這類語言的明顯特征是歸納經驗,作出一種可能性的描述。例如,“長久遲疑不決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歌德)“財富往往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感到渴。”(叔本華)讀後會讓你不由自主地點頭稱是。

說服對方,有時不能一蹴而就。因為對方的言行,也有其根據,而你未必能一下就知曉,所以,為了達到你的目的,對症下藥、變換角度是十分必要的。

變換角度就是在說服對方的過程中,要注意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表達思想。當某一角度不奏效或不對路時,要及時更換角度,尋找新的突破口,把說服進行下去。

變換角度的最佳方式是:事先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考慮好闡述問題的不同角度。一旦對方表示拒絕,就變換新的角度;再拒絕就再變換,直至達到目的。

一青年來到一家公司求職:“請問你們這裏需要秘書嗎?” “不要。”“要采購員嗎?” “不要。” “要門衛嗎?” “不要。” “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囉。”他拿出一塊牌子,上麵寫著:“本公司名額已滿”。公司老板笑了,最後這個人被錄用為銷售經理。

當勸說受阻時,先暫時退讓一下很有好處。退讓態度可以顯示出你對對方的尊重,從而贏得對方的好感,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這樣再亮出你的觀點來說服他們就容易多了。

以退為進的說服方法,在經濟談判中運用得較多,談判時能否靈活、嫻熟地運用“以退為進”的戰術,直接關係到談判的成敗。

美國一家大航空公司要在紐約城建立一座航空站,想要求愛迪生電力公司能以低價優惠供應電力,但遇到婉言謝絕,該公司推托說是公共服務委員會不批準,他們愛莫能助,談判陷入僵局。航空公司知道愛迪生公司自以為客戶多,電力供不應求,對接納航空公司這一新客戶興趣不濃,其實公共服務委員會並不完全左右電力公司的業務往來,說公共服務委員會不同意低價優惠供應航空公司電力,那隻是托詞。航空公司意識到,再談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於是索性不說了。同時放出風來,聲稱自己建發電廠更劃得來。電力公司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改變了態度,主動請求公共服務委員會出麵,從中說情,表示願意給予這個新客戶優惠價格。結果,不僅航空公司以優惠價格與電力公司達成協議,而且從此以後,大量用電的新客戶,都享受到相同的優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