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10000名科技人員享受了洛克菲勒基金提供的工作費用,他們當中有不少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除經營那些龐大的慈善機構外,小洛克菲勒還獨立從事了他畢生愛好的工作之一:保護自然。
早在1910年,他就買下了緬因州一個景色優美的島嶼,僅僅是為了保護這裏崎嶇起伏的自然美。他在島上修路鋪橋,既方便了遊人又保護了自然。後來他把它們全部捐給了政府,成為阿長迪亞國立公園。
1924年,他在周遊懷俄明州的黃石公園時,看到公園道路兩旁亂石碎礫成堆,樹木東倒西歪,為此大吃一驚。一問,才知是政府拒絕拔款清理路邊。於是,他立即花了5萬美元資助公園的清理和美化工作。5年之後,清理所有國立公園的路邊就成為了美國政府一項永久性的政策。
據統計,小洛克菲勒為保護自然花了幾千萬美元:
建設阿長迪亞國立公園花去300多萬美元;
購買土地,把特賴思堡公園送給紐約市花了600多萬美元;
替紐約州搶救哈得遜河的一處懸崖花1000多萬美元;
捐贈200萬美元給加利福尼亞洲的“搶救繁榮杉林同盟”;
160萬美元給了約塞米國立公園;
164000美元給謝南多亞國立公園;
花去1740萬美萬元買下33000多畝私人地產,把大特頓山的著名景觀“傑克遜洞”完整地奉送給公眾。
小洛克菲勒最大的一項義舉是恢複和重建了整整一個殖民期的城市——弗吉尼亞州殖民時期的首府威廉斯堡。
那裏的開拓者們曾經最早喊出“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是美國曆史上一塊“無價之寶”。
小洛克菲勒親自參加恢複和重建每一幢建築的工作。他授權無論花多少金錢、時間和精力,也要重新創造出十八世紀時期那樣的威廉斯堡。
結果,他總共付出5260萬美元,恢複了81所殖民時原有建築,重建了413所殖民時期的建築,遷走或拆毀了731所非殖民地時期的建築,重新培植了83畝花園和草坪,還興建了45所其他建築物。
1937年,美國政府通過一項法律,把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遺產稅率增加到10%,次年又把資產在1000萬及1000萬元以上的遺產稅率增加到20%。即便這樣,老洛克菲勒20年中陸續轉移,交到小洛克菲勒手裏的資產總值仍有近5億美元,差不多同他父親捐掉的數字相等。老人給自己隻留下2000萬元左右的股票,以便到股票市場裏去消遣消遣。這筆龐大的家產落到小洛克菲勒一人身上,大得令他或其他任何人都吃喝不完,大得令意誌薄弱者足以成為揮霍之徒,但他從來就把自己看作是這份財產的管家,而不是主人,他隻對自己和自己的良心負責。
隻要曾經在賭場中嚐過一次甜頭的人,似乎很難徹底脫離這個圈子,事實上因賭博而致身敗名裂的人很多。隻要涉及的話就萬劫不複,遠離就能得救,這淺顯的道理連小學生都懂得,可是賭徒偏偏無法自拔。對賭徒而言,賭博就像吃了迷藥一樣容易上癮,一上癮就再也無法跳出火坑了。
無論是賽馬,還是麻將,任何賭博都有輸也有贏,正因為有贏,贏的心理不斷得到強化,為了獲勝,就必須再賭下去。雖然再賭不一定會“輸”,但也並非絕對會贏。賭博也就在如此輸贏的情況下不停地持續下去。這就是賭博的魔力所在。
對於身陷賭局無法自拔的人,專家建議,不妨一次讓其輸到底,等到其囊空如洗之時,就不難戒賭了。
從走出大學以來的50年中,小洛克菲勒是父親的助手,然後全憑自己對慈善事業的熱情胸懷和眼力花去了82200萬美元以上,按照他的看法用以改善人類生活。他說:“給予是健康生活的奧秘……,金錢可以用來做壞事,也可以是建設社會生活的一項工具。”
他所讚助的事業,無論是慈善性質還是經濟性質,都範圍廣大而深遠.而且在投資前都經過了從頭至尾的仔細調查。
“我確信,有大量金錢必然帶來幸福這一觀念並未使人們因有錢而得到愉快,愉快來自能做一些使自己以外的某些人滿意的事”。
說這話的人是老洛克菲勒,但徹底使之變為現實的卻是他的兒子小洛克菲勒。
對他來說,贈予似乎就是本職,就是天職,就是專職。
毫不誇張地說,在20世紀前50年的美國社會生活中,每一個新開拓的事業,都深深打上了洛克菲勒家族的烙印。
金錢造就了“人”
再沒有比腰包鼓鼓更能使人放心的了,或者銀行裏有存款,或者保險櫃裏存放著熱門股票,無論那些對富人持批評態度的人怎樣辯解,金錢的確能增強憑正當手段來賺錢的人的自信心,想想吧,你隻要錢包裏有一張支票,或幾紮美鈔,你就可以周遊世界,買任何錢能買到的東西。
實際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告訴我們,隨著一個人財富的增長,他的自信心也隨之增強,所謂“財大氣粗”就是這個道理。錢,好比人的第六感官,缺少了它,就不能充分調動其他的五個感官。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金錢對於消除貧窮感的作用。
口袋裏有錢,銀行裏有存款,會使你更輕鬆自在,你不必為別人怎麼看你而過多憂慮,如果有人不喜歡你,沒關係,你可以找到新的朋友。
你不必為幾百塊錢的開銷而操心,你可以瀟灑地逛商品市場,自由地出入大酒店。
常常感到拮據的人往往怕掌握他收入的人,有家的男人怕被解雇;當他為自己的某種嗜好花了好幾塊錢時,會有一種犯罪感。因為這筆錢對他的家人來說可以買到其他必不可少的東西,因缺錢而產生的壓力阻止他自己想做好的事,他的欲望受到壓抑,他被縛住了手腳。
如果你渴望自由,如果你渴望表現自我,就把它們作為賺錢的動力吧,這種動力也是強有力的刺激源。有人曾這樣寫道:“讓所有那些有學問的人說他們所能說的吧,是金錢造就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