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致富的素質
沒有人會選擇貧窮
我們的商人富有進取心,我們的企業家非常勤勉,我們的工人發奮地工作。我們的國家積累了過去無法比擬的財富。我們的銀行擁有充足的黃金。在蒸汽機不知疲倦的轟鳴中,我們的工業產品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盡管我們有著如此之多的財富,然而,我們還有許多同胞遭受著貧窮。緊靠著富裕之國的大門,就能聽到悲慘之國的呻吟——奢侈安逸是建立在痛苦與不幸的基礎之上的。
國會的報告一次又一次地向我們披露了相當一部分勞動者所忍受的不幸。據描述,這些工人在工廠、車間、礦山、磚廠以及鄉村中勞動。我們一直在通過立法與他們所遭受的悲慘環境作鬥爭,但事實似乎無情地嘲笑了我們。
那些深陷貧困的人雖然得救濟,但他們依然並不領情。在施舍者與接受者之間連同情的紐帶都沒有。
因此,那些擁有一切和一無所有的人。富人和窮人,仍然站在社會的兩個極端,一條巨大的鴻溝橫亙在他們之間。
在那些粗魯原始的人中間,貧困的狀況是相同的。他們僅有的願望很容易滿足,他們對痛苦已經麻木。哪裏有奴隸製度存在,哪裏的貧困就不為所知。因為奴隸們僅夠溫飽正是雇主們的利益之所在,雇主們漸漸隻關心雇員們最起碼的生存要求了。隻有當社會變得文明和自由的時候,隻有當一個人生活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中,他才不會遭受貧困,或是經曆社會的不幸。
文明在這個國家已經達到了最高點,巨大財富也已被創造出來,貧困階級的痛苦應該被舒適和奢侈來迅速地補償,否則,衝突就不可避免。
許多現存的不幸都是自私造成的——或者是出於對增殖財富的貪婪,或者是揮霍浪費。增殖財富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巨大的動機和熱情。無論是富國,還是不幸的國家,都把它作為主要目標。
我們研究政治經濟學,並且讓社會經濟按照它自身的規律發展。“力爭第一”是正在流行的格言。高額利潤被當作至善——不管它是如何獲得的,或是付出了何種代價。金錢就是上帝。“隻有魔鬼才選擇貧困”。這種精神成了最高主宰。
許多所謂的“上層”,他們用來辯護的理由,不會比“下層”階級更多。他們把金錢花費在打腫臉充胖子上,他們過著一種荒淫無恥、揮霍放蕩的罪惡生活。
沒有人能譴責我們的工人缺乏勤勉。他們比任何一個國家的工人都更勤奮、技能更成熟。如果他們在節儉方麵也如勤勞一樣出色的話,他們也能夠生活在舒適與富足的環境中。但是,遺憾的是,這個階級有著揮霍的弱點。
即使工人中薪水最高的那部分人,他們的收入比專業人士的平均水平要高,但由於他們不計後果的消費方式,導致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仍屬於比較貧窮的階級。在經濟景氣時,他們不習慣為將來的壞日子作準備,所以,一旦社會壓力來臨,他們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一個能幹的工人,除非他在節儉方麵養成了好的習慣,否則,他的生活要求不會高於肉體的需要。他收入的增長僅僅能夠滿足他的畸形消費願望的膨脹。查德威克先生說,在棉荒期間,“許多家庭排著隊到為最貧困的人設立的救濟站去領取救濟。實際上,這些人以前的收入超過了許多助理牧師的收入”。
經濟周期是生意場上永恒的規律,就像埃及法老夢中的瘦牛和肥牛必定交替出現一樣。在一陣突然繁榮之後,接踵而至的必然是市場飽和、人心惶恐、社會貧困。
那些不願動腦卻揮金如土的人不注意吸取教訓,對將來缺乏足夠的準備。揮霍似乎是一個人最不可救藥的缺點之一。貝克先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所有在工廠區附近居住的人,他們不僅僅沒有任何積蓄值得一提,而且,失業兩個星期的工人們,因為缺乏最起碼的生活必需品而正在挨餓。”
雖然沒有發生罷工事件,但工人們已經迅速陷入了貧困的絕境。他們的家具和鍾表被送到了當鋪,當不幸的懇求聲充斥慈善機構的時候,許多家庭已經在指望救濟金了。
這種習以為常的揮霍——雖然其中也有許多是令人欽佩的例外——是導致工人們墮落的真實原因,也是導致社會不幸的重要根源。這種不幸完全是人性中的無知和自我放縱的結果。雖然造物主已給窮人創造貧困,但窮人並非必然如此。事實上也不定就不幸。不幸由道德的原因引起的——大部分是因為他們個人的邪惡與揮霍。
羅瑞斯先生在談到那些有著高工資的礦工和煉鐵工人的脾性時說:“用揮霍來形容他們的習性顯得多麼蒼白,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魯莽。這裏的年輕人和老人、已婚和未婚者,都一致公開承認自己是揮霍放縱的人。每個人都聽任這種魯莽的性格來降低他們人性中的高貴品質。他們麵對困難時的勇敢類似蠻勇。除了彌補因為閑散或狂歡而損失的時間外,他們很少緊張地工作。他們熱衷於為他們生病的朋友或是結婚的朋友舉行聚會,這一切似乎僅僅是為了花掉他們以前的積蓄。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是那種虔誠得讓人奇怪的人,在困境中,他們經常舉行祈禱會。他們真正的信條常常使他們墮入狂熱的宿命論。人們痛苦地同時也確定無疑地看到,一年底到另一年底,過剩與匱乏總是交替出現,所有的人似乎都感猶豫不定。發薪後通宵達旦地揮霍狂飲,星期天沉醉不醒,星期一也許到星期二都上班,接下來的兩三周內,整個家裏都滿地狼藉,不到下一個發薪日前,不會去收拾和整理;他們的孩子離開了學校,他們的妻子和女兒去了礦井,他們的家具進了當鋪。他們居住在擁擠泥濘的鄉間小道上,他們的房子常常從屋頂到屋腳都裂了縫。沒有下水管道,沒有通風,沒有足夠水來供應——這樣一種可憐的狀況,是與他們領取不菲的工資同時存在的。這些工資本可以保證他們過上舒適甚至富足的生活。上述情況似乎表明,沒有任何法律能夠救治他們的毛病。”
我們已經在進行各種“改革”。我們已有了家務投標權,家務事可以通過選票來表決。我們已經著手減輕勞工階級有關穀物、牛、咖啡、糖和供應品的稅收。我們已經把相當一部分應由救濟對象上交的稅轉加在了中層和上層階級的身上。這些措施已經出台。但對改善勞工階級的狀況收效甚微,本身還沒有落實這些主要的改革措施,他們也尚未在家裏實行改革。然而,改革的結果對於每個個體來講必定會是有益的。對個人有害的東西肯定對社會也會有害。當人變壞後,社會也會隨之變壞。
僅僅抱怨法律的不公和稅收的沉重是無濟於事的。即使阿裏斯多克洛蒂政府的殘暴也比不上邪惡欲望的殘暴危害之烈。男人們容易被引導到痛苦的路上去,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心甘情願和自願負責的——其結果就是虛度光陰、揮霍浪費、自我放縱、行為不端。因為我們所受的痛苦而去責備別人,比責備自己更容易被我們的自尊心所接愛。
非常清楚的是,那些生活一天到晚沒有計劃的人,缺乏條理的人,沒有事先考慮的人——他們花掉了自己的收入,沒有為將來留下任何積蓄——正在為今後的痛苦種下苦果。一切隻為了今天必然會損害將來。一個信奉“隻管今天吃好喝好,哪管明天是否去死”的人,會有什麼希望呢?
致富者應具有賺錢的素質
繼承大筆財富,最主要的缺點在於,經常會使繼承者變得懶惰並失去自信。有這樣一件事:玫克林夫人生下了一位男嬰,據說,他將可繼承上億美元的財富。當這個小嬰兒被放在嬰兒車中,推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時,四周擠滿了護士、助理護士、偵探,以及其他各種仆人,他們的責任就是要防止這個小嬰兒受到任何傷害。從那時到現在已有很多年了,但這種警戒情況仍然繼續維持著。任何仆人能夠做的事情,皆不準他自己去動手。他已長大到10歲了。有一天,他在後院玩耍時,發現後門並未關上。在他一生中,他從未獨自一個人走出那個後門,因此,很自然的,他心裏希望能夠這樣做。就在仆人們未注意到他的那一瞬間,他立刻從後門衝了出去,向著街道跑去,但還未衝到馬路中央,就被一輛汽車撞死了。
他一向使用仆人們的眼睛,以至於忘了利用自己的眼睛,當然他如果早點學會相信自己的眼睛,它們必然會為他提供服務。
拿破侖·希爾曾擔任某位大富翁的秘書。那位先生將他的兩個兒子送到外地上學。拿破侖·希爾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個月各開一張100美元的支票給他們。這是他們的“零用錢”.可供他們隨意花費。後來,這兩個人帶著他們的文憑回家了,他們還從學校中帶回了文憑以外的其他東西——久經訓練的好酒量。因為,他們每人每月所收到的100美元,使他們不必去為生活奮鬥,也因此使他們有機會去好好訓練他們的酒量。
幾年之後,他們的父親破產了。他那棟豪華大住宅,已經公開拍賣出售。兩兄弟中,有一人死於精神錯亂,另一人現住在精神病院中。
並不是所有的富家子弟都有如此悲慘的下場,但是,事實仍然如此:懶惰會造成畏縮,畏縮會導致進取心及自信心的喪失,一個人缺乏這些基本的優點,終其一生都要在不穩定中生活,就如同一片枯葉隨風飄蕩。
許多人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功成名就,主要是因為他在生命初期即被迫為生存而奮鬥。許多做父母的因為不知道從奮鬥中可以培養出進取心,所以他們會這樣說:“我年輕時必須辛苦工作,但我一定要我的孩子能過得舒服。”真是既可憐又愚笨的人呀。生活過得“舒服”,通常反而會害了孩子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被迫勞動更悲哀。但被迫工作,以及強迫自己作最好的表現,並使你培養出節儉、自製、堅強的意誌力、知足常樂及其他一百項以上的美德,這些都是懶惰的人永遠得不到的。
如果你隻是從事你的報酬份內的工作,那麼你將無法贏到人們對你的有利評價。但是,當你願意從事超過你報酬價值的工作時,你的行動將會促使與你的工作有關的所有人對你做出良好的評價,而且還將進一步建立起你的良好聲譽。這種良好的聲譽,將給你帶來更多的報酬。
卡洛·尼斯起初是汽車製造商杜蘭特的助手,後來成為了杜蘭特手下一家汽車經銷公司的總裁,他談晉升過程時說:
“當我剛去替杜蘭特先生工作時,我注意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但杜蘭特先生仍然留在室內,而且一直呆到很晚。因此,我也決定在下班後留在辦公室內。沒有人請我留下來,但我認為,應該有個人留下來,必要時可對杜蘭特先生提供任何他所需要的協助。”
“因為他經常在尋找某個人替他把某種公文拿來,或者替他做個重要的服務,而他隨時都會發現,我正在那兒等待替他提供任何服務。他後來就養成了呼叫我的習慣。這就是整個事情的經過。”
卡洛·道尼斯的“任勞任怨、不計報酬”既鍛煉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又贏得了老板的好評和信任,最終被提升到很好的職位,這些都是“不計報酬”而帶來的報酬。
拿破侖·希爾有一次被一所學院邀請去講學。他受到從未有過的熱烈的歡迎,並遇見了許多可愛的人士;從他們身上得到了許多珍貴的教益。他說此行不虛,因此婉言拒絕了學校付給他的100美元報酬。
第二天早晨,學院院長對學生動情地說:“在我主持這家學院的20年期間,我曾經邀請過幾十位人士前來向學生們發表演說。但是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人拒絕接受他的演講酬金,因為,他認為他已在其他方麵有所收獲,足以彌補他的演講酬金。這位先生是一家全國性雜誌的總編輯,因此,我建議你們每個人都去訂閱他的雜誌。因為,像他這樣的人,一定擁有許多美德及能力,是你們將來離開學校,踏入社會時所必須用到的。”
不久,拿破侖·希爾所主編的那家雜誌社收到了這些學生6000多美元的訂閱費。在以後的兩年當中,這所學院的學生以及他們的朋友一共訂閱了5000多美元的雜誌。
請問,你能夠在別處以其他方式投資100美元,而獲得如此大的利潤嗎?
有一句俗語:吃小虧占大便宜。比如百貨公司熱情接收顧客的退貨,不僅促使他們改進工作,而且會獲得廣大顧客的信賴,購物者因此更多,這難道不是占大便宜嗎?
A先生是一個樂天知命的商人,不論洽談生意成功與否,臉上常掛笑容,走起路來昂首挺胸,“不怨天,不尤人”,朋友都很喜歡與他為伍。
B先生則為人悲觀,對顧客沒精打采,一遇困擾就愁眉苦臉。受他的影響,他的員工工作熱情平平,上下關係緊張。
由於A、B兩人處世的態度不同,做事的方針便有差異。A先生樂觀積極,員工也活躍起來,遇有新構思、提議,也樂於同A先生分享,公司上下充滿幹勁,富有進取精神。B先生的公司恰恰相反,員工們受他的影響,悲天憫人,公司上下缺乏闖勁,這家公司無疑難以發展。
會賺錢的人肯定是A先生的同路人。因此建議朋友們抬頭挺胸,談笑風生,用快樂感染周圍的人。保持活力的形象有助你賺錢。
另外,你找朋友也要找樂天派,從他們的身上感受積極向上的情緒,你也會跟著積極向上。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鏡頭:“一個上了年紀而精神不錯的男人手臂上挎著一位妙齡女郎。這位男人往往是位成功的男人,在他身上仍有年輕人精力充沛、旺盛的影子。所以,人們看到這老少一對,並不會產生不協調的感覺。有時候,他們往往會令看到他們的年輕人汗顏。
一個人隻有精神力充沛,才能對所從事的事業鍥而不舍。這裏不妨對你說,健康的身體才是賺錢的本錢。因為身體不佳,對於自己,對於世界都會失去希望。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但要保養好你的身體,而且要永擦一顆年輕的心。如果你抑鬱寡歡,多愁善感,毫無自信,失去了追求和目標,你的身體也會隨之快速衰老。讓你的生理年齡(貌齡)和心理年齡,都大大小於你的實際年齡,你將更吸引人,特別是異性。
因此,每天愉快地生活吧,不要太勞心。
越謙虛的人,越能賺到錢。
擁有客氣的態度,對於生意人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即所謂和氣生財。對顧客要低姿態,是生意人的根本。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當我從事的石油事業蒸蒸日上時,我自始至終晚上睡覺,總會拍拍自己的額角說:‘如今你的成就還是微乎其微!以後路途仍多險阻,若稍一失足,就會前功盡棄。切勿讓自滿的意念,攪昏你的腦袋,當心!當心!’”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勸說人們要謙虛,尤其在稍有成就時應格外當心,不要驕傲。
人們大都會有這麼一種想法:愈是謙遜的人,你愈是喜歡找出他的優點來推崇;愈是把自己的所作所為看成了不起,孤傲自大的人,你愈會瞧不起他,更喜歡找出他的缺點,加以全力攻擊。洛克菲勒正是明白這個道理,才說出這番話,並且從中獲益的,因為經過一番警惕後,因小有所成而引起的過度興奮的情緒,便可平靜了。
樂極就會生悲,過度興奮就會出差錯。就像打麻將一樣,和了一個大牌就會心慌,接下來如果情緒不穩定就會出錯牌。
金錢就像流水一樣,由高處往低處流,愈到下遊,覆蓋的麵積愈大,土地也愈肥沃。賺錢的情形就是這樣。采取低姿態,謙虛、滿懷感謝之心的人,金錢會順流向他而去。愈是有涵養、穩重的君子,態度愈謙虛;相反的,毫無內涵、輕薄的小人,態度愈驕傲。
愈是賺大錢的人,態度愈謙虛。想要賺錢你就要有謙虛的態度。如此,金錢必會像水一樣,不間斷地向你湧來。
拿破侖·希爾曾向一家公司董事長推薦一位具有相當水準的朋友。他是個賺錢的料,能力非常強。假若這位董事長能重用他,對公司一定有很大幫助。
這位朋友備受董事長的信任。他所設計的商品,推出後沒多久,就受到大眾的歡迎,賺了一大筆錢。
可是,賺了錢的董事長卻沒有將紅利分給這位朋友,他得到的仍是固定的月薪而已。
這位朋友很快就被另一家同行公司“挖”走,這位朋友對那位董事長也疏遠了,由此,失去了這位朋友,這位董事長也失去了很多賺錢的機會。
這位董事長是位典型的具有獨占利益觀念的人。也許他也想到這樣的不好,可是原始的戀財之心使他原諒了自己。這位董事長既有能力又有經驗,隻是他的獨占之心限製了他的事業發展。
有些人在還沒有賺錢之時,也許有這樣的想法:“等賺了錢。我一定要好好回報他們。”“要是賺了錢,我一定把其中幾分之幾拿出來,分配給大家。”可是一旦錢賺到手,想法則完全變了,稍有良心的,隻拿出少之又少的一部分來“犒勞”大家。這樣的人,太貪心,最終結局一定是眾叛親離。
就如同男女之間性生活一樣。男方一味地考慮自己,每次想的是自己的滿足,而不顧女方是否與他一同分享快感。如此長久下去,這對男女走的必是分離的道路。
越是富有的人,越不會鋪張浪費,揮金如土;而錢少的人則往往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來擺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