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金屋藏嬌”究竟藏的是誰?
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開篇的第一句話便是:“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在公元前的中國,有一位太子,還在年幼之際就已經給自己物色好了理想的妻子,並且許諾:如果真能娶她為妻,他一定會用黃金造一座大大的房子送給她。這位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劉徹年幼時想娶的女子,是當時館陶公主的女兒,也就是劉徹的姐姐——陳阿嬌。《漢武故事》中記載:“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這就是“金屋藏嬌”的典故。
漢武帝長大後,真的娶了陳阿嬌為妻,立阿嬌為皇後,並且兌現了諾言,造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給阿嬌住。可是好景不長,被後宮佳麗圍繞的漢武帝很快就將自己青梅竹馬的姐姐棄之一旁,愛上了平陽公主府的婢女衛子夫,皇後阿嬌不得不終日獨守金屋。
被冷落的阿嬌並不甘心,她將自己的怒氣一股腦兒拋向了“情敵”衛子夫。不惜重金請來巫師,在後宮大行巫蠱之術,企圖報複衛子夫,奪回漢武帝對自己的寵愛。但不慎巫蠱之術暴露,漢武帝大發雷霆,廢除阿嬌的皇後身份,將她打入冷宮,並立即冊封衛子夫為皇後。後來,這位曾經被漢武帝藏於金屋的美人,淒然死在了冷宮之中。
漢武帝不僅僅隻是“金屋藏嬌”的主角,他還是中國曆史上一位有著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帝王。漢武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曆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漢武帝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
他還寫了中國曆史上第一份皇帝的罪己詔,他在詔書中向天下人懺悔:自己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他將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表白了自己內心的悔意。漢武帝敢於麵對天下人進行自我批評的行為,展示了他明君的姿態,也展現了他作為一國之君的氣度和勇氣!
在思想上,他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學當做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從此以後,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曆史舞台上獨領風騷,幾乎受到曆代統治者的推崇,因此使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此之外,漢武帝還派出使者前往西域,開辟了東起長安,西至羅馬,最遠至埃及亞曆山大的絲綢之路,為古代中國的外交外貿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原來這位“金屋藏嬌”的漢武帝有這麼多的成就,他不愧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32我們說家裏窮,會用“家徒四壁”這個成語來形容,這個成語最早形容誰家?
現在人們提到某個人家裏十分窮的時候,常常會說“家徒四壁”,意思是家裏什麼都沒有,隻有四麵的牆壁。可你知道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嗎?
話說漢武帝時候有個人叫司馬相如,文章寫得很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傳說漢武帝的皇後被打入冷宮,就花了一千斤黃銅去請他代筆寫一封情書送給皇帝。司馬相如大筆一揮,沒多久就寫了一篇《長門賦》,獻上去後,皇帝看了大為欣賞(不過據說皇後卻並沒有因此就被請回來)。
司馬相如年輕的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待遇,更不可能有這麼高的稿酬,甚至連平時的喝酒應酬都常常掏不起錢。時間一長,朋友的聚會他也覺得沒什麼臉麵去了。不過他有一個好哥們還不錯,雖然自己做了縣令,卻還是沒有忘記舊情,一直挺照顧司馬相如的。
有一天,臨邛一個富人卓王孫請縣令到家喝酒,縣令於是就叫上司馬相如一起去赴宴。碰巧富人的女兒卓文君剛剛因為丈夫死了回到娘家居住。司馬相如對卓文君可以說是一見鍾情,趁著酒勁兒就在屋子裏彈起了琴,彈的曲子是“鳳求凰”。卓文君也是個絕頂聰明的女子,自然一下子就能聽出來曲子裏的意思。又見司馬相如儀表堂堂,談吐不凡,連縣令都對他敬重有加,心想:這樣的男子,肯定錯不了。於是當天夜裏就跟著司馬相如私奔了。
一路上的興奮、緊張就不必說了,辛苦、勞累也不必說了。到了司馬相如的老家,一進門,卓文君的那顆被愛情燃燒得滾燙的心就冷了一多半:這能算是個家嗎?除了四堵牆之外,簡直一無所有!不過沒關係,畢竟娘家有的是錢,隨便給點就夠兩個人過日子的了。
卓王孫發現女兒私奔之後大為不滿,放出話來說,一個子兒都不給他們。不過卓文君知道老爺子好麵子,於是就帶著司馬相如回到臨邛,在離娘家不遠的地方租了個店麵,丈夫戴上圍裙當跑堂的,妻子就在櫃台裏賣酒。很快,富家女卓文君當壚賣酒的消息就傳遍了大街小巷,卓王孫的老臉再也丟不起了,就找到女兒,分給他們一部分家產,讓他們快點離開臨邛回成都。從此,他們再也不必為生計發愁了。
司馬相如也沒有讓卓文君失望。有了錢,就可以和上層人物結交了,他的文才得到了梁王的青睞,進而又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他寫出了《子虛賦》、《上林賦》等著名的作品,而且在從政的過程中,也表現出了很高的才能,成為漢代最有名的文人之一。
33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不是大奸臣?
看京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三國戲,三國戲中總少不了曹操。舞台上的曹操被畫成白臉,他陰險狡詐,口是心非,是一個典型的奸臣形象。
那麼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實際上,和戲台上相反,現實中的曹操完全可以稱得上一個偉人。
曹操出身於官宦之家,父親曹嵩官至太尉(軍隊中的最高長官)。曹操年少的時候就很聰明,不過他不太喜歡攻讀儒家典籍,也不大喜歡循規蹈矩,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他。隻有一個叫橋玄的老先生,特別賞識曹操,他預感到當時的社會即將大亂,正需要曹操這樣的人,認為曹操這個人因為不肯墨守成規,所以在和平時期常常會鬧出亂子,但在動亂時期卻可以采用各種手段收服天下,即所謂“治世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種人隻考慮最終的結果,而不關注具體的過程,稱得上真正的英雄。
曹操二十來歲就被舉薦為孝廉,開始做官。他在任做事雷厲風行,頗有政績。三十歲開始,曹操在平定黃巾起義和軍閥混戰中不斷地擴充自己的實力。後來經過官渡之戰,打敗袁紹,成為北方最有力量的一派。他實行屯田製,讓士兵開荒種地,既增加了隊伍的給養,又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狀況。在用人方麵,他提出“唯才是舉”的政策。最終,他成功地鞏固了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的統治,除了孫權和劉備這兩派勢力之外,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內部的統一。可惜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打敗,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爭取統一了。雖然東漢皇帝十分昏庸無能,但曹操一直到死都不願意自己篡位當皇帝,隻是安心做他的丞相、魏王。直到他死後,兒子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自己做了皇帝,並且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曹操不但是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而且是個了不起的詩人,他所寫的詩歌慷慨悲壯,著名的詩句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等等,至今仍然為人們所傳誦。而且在他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周圍團結了一大批性情相投的文人,成為所謂漢末建安文學的主力,他們父子也被合稱為“三曹”,和後來的“三蘇”一樣成為文壇佳話。
既然曹操這麼有本事,那為什麼還被後人視為奸臣呢?曹操被描寫成奸臣,最早應該是在吳國文人的筆下。吳國為了顯示自己分裂割據的合法性,總是讓文人墨客寫作詩文對曹操進行“抹黑”,不但抹黑現在的行徑,而且還搜羅或編造了不少他年輕時的頑劣事跡。三國歸晉之後,西晉統治者也犯不上去毀壞掉這些汙蔑自己前朝的文字。這樣,曹操就成了晉代人心目中的“奸臣”。
到了南宋,因為統治長江以北地區的是少數民族所建立的金,所以為了顯示南宋人的正統地位,就在文學作品中使勁地貶低北方,使勁地罵曹操,說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實際上也就指桑罵槐地罵了北方的金和蒙古等國,說他們都不是正統的王朝傳承者。而這個時期,正好也是戲劇演出十分活躍的時期,曹操自然而然就被刻畫成了陰險狡詐的奸臣形象。
可見,真實的曹操和舞台上的曹操並不是一回事。
34一位學者的藏書在戰亂中散落,他的女兒一點兒不差地默寫出好幾百本,她是誰呢?
我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父子檔”,比如漢魏時期的曹操和曹丕、曹植,東晉時期的王羲之和王獻之,宋代的蘇洵和蘇軾、蘇轍等。由於古代不以女子有才學為美,所以有名的“父女檔”相對少一些。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漢魏時期的蔡邕和蔡琰,此外就是東晉的謝奕和謝道韞了。
蔡邕非常博學多才,他善辭賦,通經史,精通音律,擅長書法,對數術、天文也很有研究,是文學、史學、音樂、繪畫、書法領域的大家。蔡邕的書法藝術,被認為東漢第一。當時政府刻“熹平石經”,把儒學經典《六經》的官方版本刻在了京城太學門口的石碑上。石碑上的隸書字體方平正直,中規入矩,寫碑的人就是蔡邕。蔡邕沒有兒子,隻有一個女兒蔡琰,字文姬,後人常稱其為蔡文姬。一方麵,蔡邕對女兒進行了很好的教育。另一方麵,蔡文姬從小耳濡目染,又聰明好學,把父親所擅長的幾乎全部學到手,成了名副其實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