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情商決定成敗 (1)(1 / 3)

情商的內容

自我認知的能力

古希臘德爾斐城的帕提農神廟裏,鐫刻著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它是這座神廟裏惟一的碑銘,它要求人們在情緒產生的時候,即能感知它的存在,進而有目的地調控它。

然而,認識自己並非易事,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為什麼不高興……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不斷地問自己,然而至今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即便如此,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

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一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動物園裏生活的小駱駝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睫毛那麼長?”駱駝媽媽說:“當風沙來的時候,長長的睫毛可以讓我們在風暴中都能看到方向。”

小駱駝又問:“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背那麼駝?醜死了!”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裏耐受十幾天無水無食的環境。”

小駱駝又問:“媽媽,那為什麼我們的腳掌那麼厚?”駱駝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重重的身子不至於陷進軟軟的沙子裏,便於長途跋涉啊。”

小駱駝高興壞了:“哇,原來我們的身體這麼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麼我們還在動物園裏,不去沙漠遠足呢?”

我國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說“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如上文中的小駱駝對自身的許多困惑皆來自於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

我們常常會說某人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這裏所謂的“自知之明”也是自我認識的一個普通說法。

認識自我包括的內容如下:我對身體外形的認識——有什麼優勢,有哪些缺陷;我的情緒個性——易衝動的還是沉著的;我的氣質類型——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我有什麼長處,哪些短處……

比如一些人會因為自己的身高或胖瘦而不能坦然麵對,那麼他的自我認知就出現了障礙。

也有一些人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位置認識不清,導致命運的悲劇發生。

清朝鹹豐年間,金融業受控於兩大集團,北是山西幫的“票號”,南是寧紹幫的錢莊。安慶人胡雪岩年輕時就在錢莊當學徒,與官宦子弟王有齡結為“生死之交”,利用王有齡的官場與社會關係開設錢莊。胡雪岩曾在王有齡窮困潦倒之際給予其資助,因而後來王有齡得誌後常想著對胡雪岩報恩。胡雪岩通過不斷網羅人心,層層投靠,精於謀劃,采用靈活的手段,靠經營絲綢、茶葉和軍火發了大財,漸漸成為江浙巨商。

後來,太平天國李秀成兵圍杭州,胡雪岩的家業即將毀於一旦,但他把危險看成機會,購置了大批糧食支援守城清軍抗敵。不料清軍無能失守,好友王有齡自縊。胡雪岩於是投奔左宗棠麾下,為其籌措軍餉,鎮壓太平軍,以保家業。但所耗錢財巨大,一個商人財力終歸有限,他又以機靈應變之能與洋人談判,開我國近代史借外債之先河。此舉深得左宗棠賞識,遂保薦二品頂戴和黃馬褂,胡雪岩還受賜紫禁城騎馬之殊榮,成為清末赫赫有名的紅頂商人。

胡雪岩春風得意,又協助左宗棠購辦武器鎮壓回撚起義,成為軍火商人。一夕間獲利百萬,官助商勢,商助官銀,使他家業飛升,成為官場、商場的紅人。此時,胡雪岩開始大興土木,妻妾成群,生活腐化,當然也沒能脫開古訓:樹大招風,福兮禍依。

左宗棠與當權重臣李鴻章矛盾尖銳,作為左宗棠財政支持人的胡雪岩自然也就成了李鴻章的眼中釘,“排左必先除胡”成為李鴻章的重大策略。同時,胡雪岩與外商之間的勾當也暴露天下,引發左宗棠之疑,他的敗相已然顯露。尤其他想維持江南蠶業,與洋人競爭,孤軍奮戰,終因資金周轉不靈而漸漸支撐不住。而當年他用錢支持過的清政府,見他抵擋不住,便棄之而去。到了此時,胡雪岩完全敗北,妻離子散,人去樓空。人生亦曾富貴,亦曾淒涼,宛若黃粱一夢。

胡雪岩作為一代徽商的傑出代表,他本來可以榮華富貴地過一生,然而其大起大落,敗在其成功之時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他作為一名商人,越俎代庖,幹涉到朝廷的“內政”,做了許多本該是政府做的事,結果隻能是吃力不討好,成為左李二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