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言最初見到夜淩宇的時候,夜淩宇才九歲,那時還是個不成氣候的孩子,夜淩宇的父親——夜榆當年三十四歲,已經是個事業有成的大老板,隻可惜妻子去世得早,自己一個人帶著夜淩宇,讓他經常覺得有些力不從心。當初夫妻二人對自己的兒子寄予厚望,故命名為夜淩宇,希望他能超過他的父親。可惜自己常常分身乏術,兒子學習需要幫助自己又沒有時間,於是就想請個家教,這個家教就是白言。
白言當時十七歲,正準備考大學,都說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放在他身上正合適。家裏窮,父親在他小時候工作時受了傷,不嚴重但是需要長期靜養,家裏經濟狀況不允許,所以就從醫院回了家,但之後重活是幹不了了。父母都沒什麼文化,最高學曆一個是高中畢業一個是初中畢業,全家都指著母親給人做做零活維持生計。白言知道如果他想繼續讀書,學費會是一大問題,所以才開始做家教。
十七歲的白言,成熟懂事,深受夜榆的喜愛。雖然比夜淩宇年長,但至少也算是孩子,夜榆自然希望讓他們多接觸,至少能影響自己兒子一絲半毫。所以在夜榆知道了白言家的情況之後,夜榆立即決定替他出學費,而相對的要求白言多幫忙照顧夜淩宇。夜榆商場上常有應酬,所以白言就擔當起老師、管家和保姆這三個職業來。
白言對夜榆一直非常感激,畢業後白天就在他公司幫忙做事,晚上回到家還是那個管家。夜榆說過許多次,不用他再來做這些,他已經不在欠夜家任何東西。但白言堅持,他想報恩,夜榆給他的不隻是學費,而是未來。夜榆見拗不過他,就也同意他留下來,但也隻讓他幫夜淩宇學習,這管家是說什麼也要再找一個。沒想到竟然被夜淩宇拒絕了,理由是都已經六年了,吃慣了白言做的飯。夜榆寵兒子,隻好答應,從此白言就正式上崗。那是夜榆和夜淩宇還在一起住,所以理所當讓的,夜榆成了老爺,而夜淩宇則是少爺。
又過了些年,夜淩宇十九歲,已經上了大學,也從夜榆那搬了出來。夜榆也默許了白言跟著他。就在那一年,夜淩宇遇到了清寒。那年清寒九歲,是個孤兒。白言也不知道兩個人是如何相遇的,隻是突然一天夜淩宇帶了個小女孩回來。從那天開始夜淩宇成了老爺,而清寒則成了小姐。
白言一直也不清楚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夜淩宇當時不足三十歲,沒有收養能力,那麼說清寒隻可能是夜榆收養的。但夜榆明明連自己的兒子都無暇顧及,又怎麼會收養另一個孩子,而且還直接塞給夜淩宇。他能想到的解釋隻有是夜淩宇向夜榆要求的,至於原因,他不理解。白言也想過,也許是自己在那個年紀就開始照顧他,所以他覺得自己也要這樣做。但自己是自己,少爺是少爺,自己是環境所迫成熟的早,夜淩宇從小被嗬護著長大,哪懂得照顧人。白言不是沒勸過夜淩宇,但夜淩宇決定了的事情不是他可以改變的。所以,最終雖然夜榆是清寒法律上的監護人,而夜淩宇是她名譽上的監護人,但是實際照顧她的任務完全落在了白言的肩上。
夜淩宇一開始對清寒感興趣,但沒持續多久就不再關心。這一點在白言的預料之中,終歸是孩子,養寵物的心態,哪能真的希望他會認真負責。清寒卻意外的成熟懂事,乖巧的讓白言都覺得心疼。白言本以為過些時候夜淩宇就會厭煩,然後把清寒送走,他甚至準備好了,如果真的發生就接替他做清寒的監護人。但他沒想到的是,一年之後兩個人的關係發生了變化。那是一個星期天,他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但是可以感覺到那天晚上回來的時候房間裏氣氛的變化。他當然也問過,但是兩個人都回避這個問題。那之後兩個人的關係似乎是近了,但也說不上親近,反倒是相互承認與信任的感覺。
夜淩宇二十五歲的時候,接手了夜榆的公司,但那時夜淩宇還年輕,缺乏經驗,所以說是接手也隻是掛名,夜榆還是在背後掌權。不過從那時候起白言就完全脫離了和夜榆的關係,改到在夜淩宇手下做事,而這個管家他也一直做了下來。
現在,夜淩宇三十歲,已經可以在商界獨當一麵。所以夜榆也徹底的解放出來,五十五歲就早早退休,又找個對象,兩個人到處遊山玩水,逍遙自在。清寒也已經二十歲,上了大學,看著他們的時候白言不緊感歎:自己不過才三十八,怎麼已經見證了兩代人的成長。要說夜淩宇是兒子輩的話,清寒豈不就是孫子輩的了!自己連婚都沒結過,卻已經有這種滄桑之感,每次想到這裏,白言都忍不住長長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