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番外三 淒涼犯(2 / 3)

“你不反對就好。”太後頓了頓,又道,“瑤光長大了,先帝也走了這麼多年,你若想與她母女相認,也是使得的。”

明慧的眸子亮了一下,卻很快黯淡了下去,搖頭道:“當初我意氣用事,把她舍在宮中,如今又有什麼麵目相認?她一直以為生母已逝,現在讓她認母,隻怕反添她煩惱。她並不是沒有母兄疼愛,我亦已習慣與青燈古佛相伴,還是不認的好。”

太後歎息一聲:“言之成理,那這件事就此作罷了吧。”

她要說的事已經說完,便想起身傳喚宮人,卻又聽到明慧遲疑道:“太後留步。貧尼……受人之托,還有件事想向太後稟明。”

太後坐了回去,頷首道:“請講。”

“寺中還有個人想求見太後。”

“什麼人?”太後漫不經心地問道。

明慧猶豫片刻,靠近太後耳邊低語數句。太後微露詫異之色,好一會兒才道:“請禪師引路。”

“這邊請。”明慧開了門。

門外不遠處就有宮人守候,見二人出來都起了身。太後擺了擺手:“我想與禪師走走,你們不必跟著。”

明慧領著太後向寺院後的小徑走去。山路曲折,並不好走,太後腿腳有些不便,雖在明慧的攙扶下,也有些氣喘籲籲。走了不短的時間,兩人才見到一處簡陋的木屋。明慧在屋前停了腳步,對太後說道:“就是這裏了。”

太後點頭,上前推開了門。

屋內也如外觀一般簡陋。太後環顧片刻,見室中不過一幾一榻及角落裏一個小小的箱籠而已。幾上置有經卷,榻上一人擁被向內而臥,看不清麵容,隻可見其散落於腦後的白發。聽見有人入內,那人緩緩轉頭,卻是一個枯瘦的老婦。

那老婦病得甚是沉重,不但膚色蠟黃、眼窩深陷,她睜開眼時,眼白還微微泛黃,眼神也已渾濁。她便用這渾濁的目光打量著來人。太後走到臥榻之前,遲疑片刻後,才不確定地問了聲:“是崔娘子嗎?”

“是!”那老婦掙紮著要起身,“民婦見過太後。”

“你我之間不必講究這些虛禮。”太後讓她躺下,“多年不見,我竟認不出娘子了。”

這老婦便是當年被先帝廢為庶人的崔氏,太後曾聽說她被廢出宮後便一直帶發修行,不想竟又在這裏碰上了。

崔氏又躺了回去,對太後張了張口,卻沒有發出聲音。

明慧跟著太後進了屋,此時上前代為解釋道:“崔居士是十年前搬來的寺中,一直在此帶發修行。貧尼雖然見過,卻一直不知她的身份。若不是數日前她向貧尼吐露,貧尼也想不到寺中的女居士竟然就是當初的廢後。她堅持要見太後,卻不說明因由,貧尼也甚是為難。可貧尼看她實在虛弱,又怕她是有什麼未了的心願,便鬥膽懇請太後一見。”

太後點頭,向崔氏道:“若有我需要幫忙的事,隻管開口。”

“不,”崔氏嘶啞著開口,“民婦不是想求太後幫助,而是想向太後認罪。”

“認罪?”太後不由得一愣。

“民婦做過一件錯事,萬死不能贖其罪孽。”

太後似是意識到了什麼,麵無表情地問道:“是什麼事?”

“當年那個孩子……”崔氏艱澀地說道,“是……是民婦所害。”

明慧聽說過哀孝王之事,聽聞此言也是大驚。她隻是同情崔氏的遭遇,卻想不到還有這樣的隱情。若是太後遷怒,會不會給寺中惹出禍事來?

她忐忑地觀察著太後的反應,覺得太後在聽到崔氏的話時瞳孔似乎微微收縮了一下,接著猛然拽住了崔氏的手,難以置信地問道:“你說什麼?”

“哀孝王之子是民婦授意……推入水中……”

“為什麼?”太後語氣變得激憤起來,“你為什麼要害他?”

崔氏在宮中為後時,太後還隻是妃嬪,又一向恭順,還是第一次見她動怒。崔氏忍不住渾身顫抖,別開頭道:“朝臣中並不是沒有同情哀孝王的人,他的遺腹子留著始終是個隱患。”

“先帝讓你做的?”太後尖銳地問道。

“不是,”崔氏連忙搖頭,“先帝從沒這麼說過,他對那個孩子比對自己的兒子都好。罪婦那時認為先帝太過仁厚,必是下不了這個手,所以……”

“所以你就代他出手了?”太後諷刺道。

崔氏掙紮著下床,跪伏在地。她年老病重,做這幾個動作已是用盡了全力,伏在地上不住地喘著粗氣。明慧到底不是當事人,見狀有些不忍,挪了一下腳步,轉念間又覺得她罪有應得,且不知太後會是什麼態度,最終還是留在了原地。

“請……太後降罪。”崔氏喘息著說道。

許是見了崔氏的病弱之態,太後的怒意稍減,語氣也略微平靜下來:“你的意思是,先帝並不知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