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塞維的第4軍包括第19英印師和第17英印師,後來,集團軍直轄的第5英印師也歸梅塞維指揮。蒙巴頓給梅塞維的命令是:跨過親敦江後進入瑞波平原,與日本第15軍駐守在那裏的師團進行決戰,並奪取日本人在耶烏—瑞波地區的各重要機場。這一戰要打得既快又狠。
梅塞維部隊渡過親敦江後,遵命向東衝擊。4天之後,他們又占領了英多西北部的班毛,並同從北部揮戈南下的英第36師會合,向瑞波平原逼近。
可是木村兵太郎中將並不想在這塊寬闊的平原上決戰。蒙巴頓便與斯利姆研究製定了一個新方案——斯托普福德的第33軍從北麵向曼德勒施加壓力,去占領伊洛瓦底江上的渡口;這時,梅塞維的3個師要從吉靈廟向正南進發,盡可能悄悄地直插密沙河流域,然後從甘高向東南推進,在本各附近的伊洛瓦底江下遊占領一個渡口,目的是越過日軍衛曼德勒部隊的後方,在敏鐵拉附近建立一個戰略性屏障,從而封鎖他們徑南向仰光的退路,並截斷來自仰光的補給,最終將日本第15軍殲擊於曼德勒—塔澤—稍埠—敏建地區。
新方案開始實施。梅塞維的部隊在深入的側翼包抄行動時,秘密穿過叢林密布的甘高山穀,並在帕科庫出其不意地強渡伊洛瓦底江,然後利用裝甲部隊和空降部隊風馳電掣般挺進,直逼東南麵敏鐵拉日軍重要基地。
許多高級軍官乘坐的指揮車仍在假軍部裏進進出出,使日軍諜報人員仍以為梅塞維和他的軍司令部逗留在達木。
一切就緒,即將行動。但就在這時,75架美國運輸機卻被猝然抽調到雲南去,因為中國軍隊在廣西麵臨著日軍猖狂進攻。蒙巴頓為此向美國方麵提出抗議,說這些飛機都已裝滿了運給先頭部隊的補給品,而梅塞維這次向敏鐵拉的遠距離穿插是以空運補給為基礎的。但抗議沒有奏效,大部分飛機還是被調走了。現在,梅塞維必須沿著一條雨季無法通行的坎坷不平的土路,從達木到帕科庫冒險行軍700公裏。這條土路本是供老百姓的牛車通行的,而現在要通過的部隊卻達3個師之多,還有重型坦克、大炮和其他車輛。好在工兵部隊於15天之內,緊急加寬、加固了這條土路的2/3路段,使上述重型裝備得以勉強通行。
然而,由於美國的運輸機被猝然抽調走,直至1945年1月底前後,梅塞維的部隊終於陸續抵達了伊洛瓦底江岸地區。這條江是緬甸的主要河流,雖然江水當時處於最低水位,但是開闊鬆軟的沙洲卻又形成了另一道險障。盡管地勢對第41軍非常不利,梅塞維還是采取佯裝渡色漂偷渡成功。3月1日,蒙巴頓得知敏鐵拉還未拿下,非常氣惱,便要斯利姆親自飛抵前線指揮。斯利姆到現場後,在該城北麵集中兵力發起攻勢,最終占領敏鐵拉。
蒙巴頓麾下的部隊在敏鐵拉打贏了,下一步就是奪取曼德勒。其實,就在木村兵太郎中將調兵力反撲敏鐵拉的時候,蒙巴頓將尚能調用的兵力統統投入到了曼德勒外圍,伺機拿下曼德勒。接下來的目標是攻占仰光城。
3月20日,英軍完全占領了曼德勒。
蒙巴頓雖然打開了仰光的大門,但雨季即將來臨,必須迅速攻克仰光。
梅塞維的第4軍在和時間的賽跑中,還是輸給了雨季。於是在1945年5月1日,蒙巴頓對仰光實施兩棲登陸計劃。其實,在此之前,蒙巴頓就已經考慮梅塞維部隊被雨季阻擋的可能性,因此他從駐吉大港至若開一帶的克裏斯帶森的第15軍中,抽出一個師的兵力執行兩棲登陸任務,這個師將配署一個中型坦克團和一個傘兵營,並緊急搜尋了一些登陸艇集結待命。
5月1日,英軍在發動兩棲登陸之前的幾個小時,蒙巴頓令空軍飛越仰光上空進行偵察,發現日軍已經逃之夭夭了。然而,登陸計劃繼續實施。2日,他們合為一路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進入仰光城。5月6日晨,從勃固南下的梅塞維的第4軍先頭部隊,也終於開進了仰光。
4“緬甸蒙巴頓伯爵”
奪取緬甸之後的下一個重大步驟是進攻馬來半島及其新加坡。為此,熱衷於製訂計劃的蒙巴頓又推出了取名為“拉鏈行動”的作戰計劃。他本打算在7月份實施,但還是由於撥給他的艦艇、飛機和兵力不足,而被束之高閣起來。
7月中旬,蒙巴頓被丘吉爾叫往柏林參加波茨坦會議。波茨坦會議主要研究對日作戰問題,所以需要蒙巴頓代表東南亞戰區總部前來參加。
8月7日,蒙巴頓乘坐大型轟炸機回到戰區司令部。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同時,他從英美聯合參謀長會議接到命令,接管菲律賓以南的整個西南太平洋地區,目的是使麥克阿瑟的美軍部隊能從這些地區脫出身來去占領日本本土。
次日,英國參謀長委員會又給他下達了新任務:(1)重新占領已光複地區中的關鍵地域,確保對已投降的日軍進行有效控製,解除日軍武裝;(2)努力盡可能早地釋放英國和盟軍的被俘人員和其他被日軍監禁者。
蒙巴頓立即行動起來,他命令即刻實施“拉鏈”計劃,以任何可能得到部隊向馬來亞和新加坡進軍。同時,他指示沃克中將率令包括掃雷艇在內的各類軍艦所組成的混合艦隊,立即冒著雨季時節的風暴出海;命令其他部隊迅即出動,前往香港、西貢等地接收日軍司令部。
然而,幾天以後,麥克阿瑟給了蒙巴頓當頭一棒。此時麥氏已擔任了盟軍對日事務的最高負責人,他命令蒙巴頓在8月31日東京受降儀式正式舉行之前,不要采取任何軍事行動。後來由於台風襲擊日本列島等原因,受降儀式推遲到9月2日在美國的“密蘇裏”號戰列艦上舉行。
盡管如此,9月9日,蒙巴頓仍下令英軍在馬來亞的波德申和巴生港附近的莫裏布登陸。不出蒙巴頓所料,雖然日本天皇早已宣布了投降,但這裏的日軍還是進行了抵抗。12日,東南亞盟軍司令部的正式受降儀式在新加坡舉行。由於日本南方軍司令內壽一元帥事先被告知了儀式的程序,忍受不了這種格外的侮辱而稱病不去,由板垣大將代表他參加儀式。
板垣等幾位日軍將領,想走上前去與身著筆挺的白色皇軍海軍上將製服的蒙巴頓握手被斷然拒絕了。
為了獎賞蒙巴頓在整個戰爭期間的功勞,特別是他指揮英印軍隊擊敗緬甸日軍的輝煌業績,封他為“緬甸蒙巴頓伯爵”。1946年底,蒙巴頓被預任為英國地中海艦隊第一巡洋艦隊司令。轉年1月6日,他被送往樸茨茅斯海軍學院高級將領班進修,為擔任這個新職務接受崗位培訓。
然而不久,即1947年2月1日,蒙巴頓在倫敦被授予大英帝國駐印度總督的職務。3月22日,蒙巴頓攜夫人抵達德裏。兩天以後,英印當局舉行了新總督的就職典禮。1948年6月23日,蒙巴頓攜夫人乘專機返回倫敦。回國後的第3天,蒙巴頓就向海軍首腦提出了申請重返海軍。第一海務大臣約翰·坎寧安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痛苦考慮,於10月份決定,讓蒙巴頓擔任地中海艦隊第1巡洋艦隊司令。
1950年6月,蒙巴頓被調離地中海艦隊,回海軍部擔任第四海務大臣。1952年5月,蒙巴頓先被任命為地中海艦隊總司令。次年2月,晉升為正式的海軍上將,這樣,就為蒙馬頓一步步地獲得自己理想的職務鋪平了道路。
1955年3月,蒙巴頓出任第一海務大臣。1956年,蒙巴頓登上了皇家海軍的頂峰——被晉升為海軍元帥,1959年5月22日,麥克米倫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頓為國防參謀長,並建議這個職務的任期將由3年延長到5年。從地位上說,國防參謀長僅低於國防大臣,但由於後者屬於文官並受黨派競選的影響,所以,國防參謀長實際上是整個英國陸海空三軍武裝力量的專職首長。
1960年2月20日,蒙巴頓的妻子埃德維娜去世,終年59歲。
1965年7月1日,蒙巴頓告別49年的戎馬生涯離開了國防部。
1979年8月27日,蒙巴頓在“陰影”號遊艇上被愛爾蘭共和軍的恐怖分子炸死,享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