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保衛戰(1 / 3)

倫敦保衛戰

1誘降

自從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百萬大軍閃電襲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緊接著1940年4月25月初,德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挪威等國相繼淪陷。6月22日,法國投降。

這一消息很快傳遍整個世界。迅速得手的勝利使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的欲望無限地膨脹起來。自從1925年希特勒出版了自己的行動綱領《我的奮鬥》一書後,已經整整15年了。這期間,他建立了自己的衝鋒隊和黨衛軍,由一個啤酒店暴動的失敗者,一躍變成了德國政府的總理和整個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他的納粹黨黨旗已經在差不多整個西歐大陸飄揚。今天,希特勒感到他一生中輝煌的時刻已經到來。在西進占領歐洲一度旗開得勝之際,他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東方。多少年來,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強烈欲望不時地再現在希特勒深思熟慮的大腦中,尤其在這勝利之際。他早已覬覦蘇聯廣袤的領土,準備向蘇聯發動進攻。

為了避免兵家大忌的兩線作戰,希特勒希望此時能與英國媾和。他相信,隨著法國投降,此時英國人已經嚇怕了,隻要他做出和平姿態,英國人就會不戰而降。於是,希特勒通過瑞典向英國放出了和平試探。萬萬沒有想到,3天後,英國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通過廣播正式拒絕希特勒的“和平建議”。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作出對英登陸作戰的決定,下達了關於“海獅”計劃的第16號指令。希特勒感到有必要進一步明確顯示德國的力量,以使英國醒悟過來。他決定首先通過戰略轟炸並輔以政治誘降征服英國,英國如不投降便實施登陸。於是,一個代號為“海獅”的進攻英國的作戰計劃很快擬製完畢了。

“海獅計劃”總的戰略意圖是:從拉姆斯格特延伸到懷特島以西的廣闊戰線上,進行一次奇襲性軍事行動。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為基地的3000架飛機去摧毀英國的防禦工事,在空戰中消滅英國空軍,並用火力製止住英國海軍,奪取製空權和製海權,派25個至40個師在盡可能寬闊的戰線上登陸,一舉占領英國。

德國領導人也已經看出,他們能否實現入侵不列顛的計劃,完全取決於能否控製英吉利海峽和他們在英國南部海岸選定的登陸地點的上空。完全掌握運輸艦隻上空和海灘上空的製空權,是實現橫渡海峽和登陸的決定條件。因此,必須摧毀皇家空軍和倫敦與海岸之間的機場係統。

此時,德國空軍的確實力雄厚。德軍空軍司令戈林對勝利毫不懷疑,他自恃擁有可以實現這一巨大目標的3支龐大的航空隊:

第2航空隊由凱瑟林將軍指揮,駐在荷蘭、比利時和法國東北部,指揮部設在布魯塞爾,前沿指揮部設在灰鼻角。第3航空隊在斯比埃爾將軍指揮之下,駐在法國北部和西北部,指揮部設在巴黎,前沿指揮部設在多維爾。這2個航空隊是主力,總共有戰鬥機929架,轟炸機875架,俯衝轟炸機316架。第5航空隊在施登夫將軍指揮下,駐在挪威和丹麥。第5航空隊隻有部分兵力參加,它要比第2、第3航空隊小,隻有轟炸機123架,Me-110戰鬥機34架。

這3支航空隊可對英國形成半月形攻擊的態勢。而當時英國本土防空隻有戰鬥機約800架,高炮2000餘門。德國無疑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戈林向希特勒宣稱,他的空軍“隻需4天時間,就可像進犯波蘭那樣戰勝英國”。

為了迎擊德軍空軍的空襲,英國加強了自己的防空體係。經過努力英國已經構成了2道雷達探測網。第一道為本土防禦雷達網,能有效地監視飛行高度4500米以下的飛機;第二道為本土低空搜索雷達網,用於搜索760米以下飛機,並且在主要方向,配置了成千上萬的對空觀察哨,以彌補雷達情報的不足。

德軍Me-110轟炸機轟炸倫敦。空軍當局還在英格蘭西南部組建一個新的戰鬥機大隊,即第10戰鬥機大隊。大隊部設在巴思附近的魯德洛。其任務是負責英國西南部的防空作戰,截擊進入該地區上空的德軍飛機。第10戰鬥機大隊的建立,減輕了英格蘭南部第11戰鬥機大隊的負擔,使之能全力來保衛首都倫敦及其東南地區。可是當時,空軍的戰鬥機數量是嚴重不足的,戰鬥機生產成了一個大問題,還有飛行人員的補充,也相當困難。

法國投降時,英軍僅有1204門重型高射炮和581門輕型高射炮。這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的。因為,飛機生產工廠必須給以堅強的防禦,各個機場也應該有嚴密的防空力量,而西部港口、海軍基地以及許多工業區也應增設高射炮。按編製需要,英軍應有重型高射炮2232門,輕型高射炮1860門,可實際擁有的高射炮還不到需要量的一半,真可謂杯水車薪。當時英國高射炮的生產量非常低,每月隻能生產大口徑高射炮40門,並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有所增加。為此,不得不暫時犧牲對倫敦以及其他一些城市的防禦,而把較多的高射炮用來保護飛機製造廠、機場以及其他要害目標。

英軍防空火箭攔截德機。為了阻止德軍飛機對英倫三島的入侵,尤其是阻止德軍布雷飛機的活動,英軍在沿海和主要大城市布置了1450個防空氣球。14條河流和入海處平均布設了10個氣球,它們全是水上係留的氣球。還有不少防空氣球布置在飛機工業和其他目標的防禦上。這些防空氣球內充氫氣,又大又輕,通常升到敵機飛行的高度,可有效地幹擾德軍飛機的入侵行動。為了使防空氣球便於機動和縮短施放的時間,在移動時將球收回距地麵數米高,然後係在卡車上轉移。他們還使用了一種“傘係攔阻索”的設備。它的一端裝有降落傘,而另一端係有鋼索。使用時在德軍可能來襲的方向利用火箭將此設備先發射到空中。當火箭發射到200米高空後,降落傘打開,從而使那些搖晃不定的鋼索構成了一道防飛機的低空障礙。

為了統一指揮英國本土的防空作戰,在空軍部之下設立了防空指揮部,統一指揮皇家空軍的戰鬥機部隊、雷達分隊、警報觀測分隊和陸軍的高射炮部隊。為了指揮方便,又將本土劃分為6個防空區。每個防空區劃分若幹防空分區。各防空區駐有1個戰鬥機大隊,每個大隊負責3~8個防空分區,幾個防空分區指揮2~3個戰鬥機中隊。

到英倫空戰開始時,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實力稍有所恢複。1940年7月中旬已達到了650架左右。它們大多數是“颶風式”和“噴火式”戰鬥機,其餘則是比較老式的飛機。不列顛之戰開始不久,英國航空工業隨即加緊了作戰飛機的生產,幾乎每一個成年人,每一分鍾都投入到戰鬥機的生產中,從而創造了飛機製造業上的奇跡。英國上下,不僅工廠生產戰鬥機,而且一些小車行和車間也都生產飛機零件。在6、7、8三個月中,英國每月生產約500架戰鬥機,至少比德工廠多生產100多架飛機。空戰高潮階段,皇家空軍曾遇到飛行員嚴重缺乏的危機,但從未有過缺少飛機的時候。為了迎戰德國空軍,英國積極生產一種叫作“噴火式”的戰鬥機。這種性能優越的戰鬥機後來為整個“不列顛之戰”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英國皇家空軍的明星。

為了防備德軍的空襲,居民住所的窗戶玻璃上都糊上一條條細紙條形成一個米字形,以防炸彈震破玻璃傷人。家家擺滿了一桶桶防火用的沙子和水,還要儲備好食品和飲用水,以防德軍入侵切斷補給時,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撤離兒童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近5000名5歲~15歲的孩子被船運到大英帝國自治領地;近2000名兒童被撤運到美國,另有2666名兒童等待撤運。英國政府還將全國銀行儲備的黃金運出英國,轉移到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這筆巨款後來被英國政府用來購買大量美國武器和裝備。

6月5日、6日少量德軍飛機開始襲擾英國各地,實施分散的空擊。後來又加強了對海上英國運輸船隊的空襲。這就迫使英國當局把抗擊德軍飛機空襲作為戰時問題列為當務之急,從而為通向整個“不列顛之戰”奠定了基礎。

經過丘吉爾多次與美國總統羅斯福交涉,美國終於同意英國以租讓西印度群島的基地來換取美國50艘驅逐艦。這一交易,與其說使英國得到了軍援,不如說是在推動美國參戰的路程上所取得的重大進展。7月間,美國大批火炮、槍支和彈藥等武器運過大西洋,安全抵達英國。美國於1940年下半年和1941年上半年,給予英國道義上和物資上的援助,這使處於困難時期的孤軍奮戰的英國得到最有力支援。

1940年7月,英吉利海峽白浪滔滔。在燦爛的陽光中遠遠望去,海水和天空顯現各自深淺不同的藍色,隻是在遙遠的地平線上才融為一色。遠處德國空軍的大批飛機正飛越英吉利海峽……“不列顛之戰”從此掀開序幕。

從1940年7月10日至8月12日為不列顛之戰的第一階段。此間,德軍企圖攻擊英吉利海峽的英國艦船和英國南部諸港口,以引誘英戰鬥機出戰,查明英空軍的兵力部署、防空作戰能力。

自從7月10日的第一場大戰之後,在隨後的10天德軍不斷空襲英國運輸船隊,使用的兵力也日益擴大,皇家空軍損失了50架戰鬥機。7月20日,有6位皇家空軍的飛行員身亡,這是迄今傷亡人數最大的一次。德國欣喜若狂,英吉利海峽上空的戰鬥似乎正在按德國人所希望的發展。

此後的英吉利海峽空戰幾乎每天都有,從7月10日至31日德國損失180架飛機,其中100架是轟炸機;英國損失70架戰鬥機,約4萬噸貨船被擊沉,但是皇家海軍的艦艇完好無損。因此,就戰鬥機的損失而言,雙方不相上下,打了個平手。

德國空軍在摧毀英國戰艦上並沒有取得多大進展,同時,它也沒能使英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疲於奔命,因為英國空軍有意隻派少數飛行員參加戰鬥,德國空軍引誘英國戰鬥機起飛,想在空中加以消滅的企圖也已落空。

遭德空軍轟炸的英空軍基地英吉利海峽上空的初戰失敗並未能打消希特勒吞並英國的野心。相反,他希望“德國空軍對英國的偉大空戰”立刻開始。8月1日,希特勒簽署了德軍最高統帥部下達的關於加強對英國海戰和空戰的第17號總指令。根據這個總令德軍擬製了“鷲日作戰”計劃,規定共同擔負這一任務的第2、第3航空隊的首要任務是殲滅敵戰鬥機,即英國空軍的“噴火式”和“颶風式”戰鬥機,其次是戰鬥機機場、海岸雷達站以及英格蘭南部的所有地麵防空組織。希特勒真希望德國空軍能迅速、無情、勇猛地完成消滅英國空軍、奪取製空權的任務,以便在不久的將來開始真正的入侵——“海獅”行動。

2“鷲日作戰”

1940年8月12日,星期一,一連幾天陰雨後,英吉利海峽上空出現了暫短的好天氣,能見度良好。

上午一隊德軍飛機編隊貼著海麵向西飛去。當他們的飛機爬升起來後,很快就看到了海峽對麵英國海岸的懸崖峭壁。此次飛行的任務不是去空戰,而是執行特殊的任務,炸毀英國東部和南部海岸的雷達站。攻擊的目標是聳立在英國東部和南部海岸的天線塔。這種高聳的天線塔在法國海岸用望遠鏡隔著海峽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幾個月來,德軍一直在有組織地監聽英軍的無線電通信和雷達使用情況。德軍吃驚地發現敵人在組織上正取得新的進步。英國已經在本土的東、南、西部沿海地帶部署了許多部雷達,組成了“海岸低空搜索雷達網”。網內各雷達站收到情報送中央指揮所,再經過中央指揮所的分析,就可知敵人飛機出動的情況,從而正確而合理地指揮英軍戰鬥機中隊起飛攔截。這一措施使德軍喪失了至關重要的突然襲擊的法寶。不用說德軍的轟炸機入侵,就是當德軍飛行在法國上空集結時,英國人就已經通過雷達探測清楚了。德國空軍要想改變同英國皇家空軍作戰時的不利地位,就必須首先破壞英國沿海雷達站。這就是今天魯本斯德爾法編隊的任務。為此,每架飛機的機翼下都掛了250公斤或500公斤的炸彈。雖然它們是戰鬥機,卻掛著相當於Ju-88俯衝轟炸機2倍的炸彈。

這次攻擊行動既是為“鷲日作戰”準備,也是德軍空軍在英國本土上空大決戰的序曲。

魯本斯德爾法上尉看了看表,差幾分鍾11時。他簡短地下達了命令後,已飛到海岸的各中隊立即散開,迅速朝各自的目標飛去。

馬廷·盧茨中尉帶領第1中隊從伊斯特本剛進入英國內陸,就發現了佩西文雷達站。德軍的6架“梅塞施米特式”飛機開始爬高。可是由於2個機翼下分別掛著500公斤的炸彈,爬高就不那麼靈活了。飛機好不容易爬到了所需的高度,接著作了一個大轉彎,收油門,呼嘯著向目標俯衝。當光學瞄準具對準4根天線塔中最近的1根時,盧茨中尉第一個投下炸彈。緊接著,機群像一陣突然刮起的暴風一樣,掠過雷達站上空。共有8顆炸彈命中了目標,其中1顆直接命中了細長的天線塔,還有1顆炸斷了主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