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保衛戰(2 / 3)

與此同時,由勒西格中尉率領的第2中隊正在襲擊黑斯廷附近的拉伊雷達站,炸毀了地麵上全部建築。由海因茨中尉率領的第3中隊襲擊了多佛爾附近的雷達站,有3顆炸彈落在了天線塔附近。盡管有2座天線塔被炸得歪斜,但都沒有倒。其他地方的攻擊情況都差不多,幾乎都報告說完成了預定的任務。

當攻擊編隊返航時,各目標都冒起了黑煙。可是,透過滾滾向上的黑煙,人們發現絕大多數天線塔依然屹立著。後來查明,經過搶修,襲擊3小時後,英國絕大多數遭襲擊的雷達站又相繼開始了工作……

從11時30分開始,德軍第51、第54轟炸航空團的3個大隊出動了63架Ju-88式轟炸機,襲擊了樸茨茅斯港。這其中的1個大隊的15架飛機襲擊了文特油爾附近的雷達站,使那裏的雷達站遭到了嚴重破壞,以致不能修複。英國人為了堵上這個空隙,在懷特島經過11個晝夜施工,又建成一個新的雷達站。

這一天,英國有6個雷達站被擊中並遭嚴重破壞,1個雷達站被完全摧毀。但德國人沒有把集中襲擊繼續下去。而英國人則從被摧毀的雷達站廢墟中發出假信號,以使德軍誤以為他們的轟炸不是徒勞的。德國人果真陷入英國人的陷阱,不久就完全放棄了對英國雷達站的攻擊,這就為其最後失敗留下了隱患。

盡管襲擊雷達站的預期目的未能達到,但是德軍同時開始的對肯特州英國戰鬥機部隊前線基地的襲擊卻取得了很大成功。

9時30分,古茨曼少校的第2轟炸航空團第1大隊的DO-17式飛機在強有力的戰鬥機掩護下,對英國林奈機場進行了一次飽和轟炸。上百枚50公斤炸彈,把這個機場跑道炸得坑坑窪窪,連機場的機庫也被炸毀。接著遭到襲擊的是英國空軍戰鬥機司令部的霍金基地。同時清晨剛遭受襲擊的林奈基地又再一次遭到攻擊。

13時30分英國戰鬥機曼斯頓基地也首次遭到了猛烈攻擊。實施這次攻擊的是上午剛剛襲擊了英國沿岸雷達站的魯本斯德爾法編隊。由於此時英國雷達站還如同瞎子一樣癱瘓著,因此,魯本斯德爾法編隊奇襲獲得了極大成功。當曼斯頓基地收到警報後1分鍾,德軍攻擊的飛機就飛抵機場上空了。

聽到警報時,機場上英國皇家空軍第65飛行中隊的駕駛員們飛速地跳進“噴火式”戰鬥機的座艙,啟動飛機。12架飛機開始向跑道滑行,最前麵的3機編隊已經加滿油門在跑道上滑跑了。就在這一瞬間,德軍飛機鋪天蓋地飛臨機場上空,頓時黑壓壓的炸彈從空中向下撲來。經過一陣狂轟濫炸,從空中看去,機場上剩下的4架颶風式戰鬥機和5架其他飛機幾乎全部被炸毀了,炸彈也在機庫和機場宿舍爆炸,大火吞沒了大部分建築……曼斯頓機場的損失相當嚴重。

到了傍晚,沿海地區的小型作戰已結束。這一天德軍的第2、第3航空隊在強有力戰鬥機護航下,投入了300架俯衝轟炸機。英軍知道,大規模的空中作戰即將來臨,因為今天德軍空軍投入的俯衝轟炸機隻是總兵力的1/3。

3轟炸倫敦

從1940年8月13日至9月6日是不列顛之戰艱難的第二階段。德軍集中突擊英空軍基地和雷達站,尋殲英空軍主力。

德國飛機8月24日開始把那些致命的炸彈投向第11大隊的7個扇形站。

雖然英國的扇形站沒有一個被完全炸毀,但是受到一連串轟炸,遭到嚴重破壞,特別是位於比金山和肯利的扇形站損失慘重。這些神經中樞的功能開始萎縮。

此後,英國各前線機場也遭到空襲。8月31日,皇家空軍的戰鬥機指揮部遇到了它最糟糕的一天。一批又一批的德國轟炸機呼嘯而來,像月球上的環形山,機場的倉庫和指揮大樓被夷為平地,輸電線路被切斷,飛機被炸毀,地麵人員喪生。這一天,德國人總共扔下4400噸炸彈。皇家空軍共損失了39架飛機和14名飛行員——這是迄今傷亡最多的一天,自不列顛戰役打響以來,德國一天之內被摧毀的飛機頭一次少於皇家空軍損失的飛機。

在隨後的幾天裏,風暴和陰雲再也沒有光顧過英格蘭上空,接連幾天陽光燦爛,萬裏無雲。從8月24日到9月6日接連13天,德軍幾乎每天組織千機大轟炸,即平均每天出動近1000架飛機對英國南部的機場、空軍地麵部隊及航空工業實施攻擊。這些攻擊及其由此而引起的空戰在此間達到了高潮。不列顛戰役已經進入了決定性階段,英國皇家空軍駕駛員1個月以來一直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之中,每天要出動好幾次,他們已經太疲勞了。盡管他們堅持著進行最後艱苦的努力,但德軍方麵的數量優勢開始發揮效力。

隨後,為了迷惑英國皇家空軍的雷達監測人員,德國人在空中采取了一種新的戰術,即德國空軍的機隊整天在法國沿岸飛上飛下,正好在皇家空軍的雷達屏幕所能看到的範圍之內。臨測人員根本就無法預測究竟哪一隊飛機會突然轉向北方,掠過英吉利海峽,對英發動真正的進攻。

第11戰鬥機大隊的5個前進機場和6個戰區機場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肯特海岸上的曼斯頓和利姆2個機場有好幾次接連幾天不能供戰鬥機使用。保衛倫敦的主要戰鬥機基地比金山3天內遭到6次轟炸,基地調度室被摧毀,傷亡7名地麵人員,以致有1個星期之久隻能供1個戰鬥機中隊使用。皇家空軍的戰鬥機防禦力量開始變弱了。在這關鍵性的兩周中,英國被擊落重創的戰鬥機有290架;德國空軍損失285架飛機,其中戰鬥機214架,轟炸機138架。

9月7日下午,戈林親自指揮空軍動用300架轟炸機和600架戰鬥機,對倫敦進行第一次係統的轟炸。倫敦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巨大損失。英國麵臨著災難性的危險,整個國家也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丘吉爾首相焦慮地說:“如果敵人再堅持下去,整個戰鬥機指揮部的全部組織就可能垮台,國家就有淪陷的危險。”

是的,如果德國的這種打擊再持續下去,哪怕隻是持續1周,英國的天空就再不會出現有組織、成規模的抵禦力量,可以肯定地說,“海獅計劃”就能獲得進展。

8月24日夜裏,德國空軍2架飛機突然意外地轟炸了英國首都倫敦市區。幾枚炸彈落到了倫敦市中心,古老的聖賈爾斯教堂被夷為平地,附近一個廣場上的約翰·密爾頓塑像也從底座上被震下來了。一些住房被炸毀,炸死了若幹平民。這一誤投立即引起了英國的迅速反應。丘吉爾倒情願認為這是故意的。他認為,最能贏得美國的同情及援助的,莫過於倫敦變成廢墟的景象了。

丘吉爾將錯就錯,下令立即召開參謀部會議研究對策。第二天夜裏,一道命令傳到了皇家空軍轟炸機指揮部:對柏林進行報複性攻擊。

8月25日英國皇家空軍首次對德國首都空襲。晚上,柏林上空烏雲密布。從空中俯瞰地麵目標,模模糊糊,若隱若現,大約隻有半數的皇家空軍轟炸機找到了目標。這次空襲給柏林造成的實際損失很小,但在柏林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接著的幾日,柏林連遭到數次轟炸。8月28日的夜間轟炸,第一次在德國的首都炸死了德國人。德國官方宣布,炸死了10人,炸傷29人。希特勒大為震怒,當天下午,希特勒從他的臨時大本營伯格霍夫飛回柏林。他命令戈林的轟炸機部隊做好夜間空襲倫敦的準備,以此作為對丘吉爾“蠢不可及之舉”的懲罰。

就這樣,希特勒不是出於軍事目的,而是出於政治目的,是為了捍衛他個人的地位和尊嚴,做出了這一極愚蠢的決定。

8月31日,德國空軍統帥部決定,9月7日將攻擊重點轉向倫敦。

從1940年9月7日至10月31日是不列顛之戰轉折的第三階段。德國空軍改變了攻擊目標,全力轟炸倫敦,英空軍得以喘息,戰局出現轉折。

9月7日19時50分,由625架轟炸機、648架戰鬥機組成的聲勢浩大的德軍機群從不同航向、不同高度越過英吉利海峽直撲倫敦。英國戰鬥機部隊仍然估計德軍要再次襲擊他們的戰鬥機前進基地,因此,主動起飛以保衛空軍基地,因此讓出了飛往倫敦的可能通道。但是,這一回皇家空軍上當了,德軍已經改變了攻擊目標,他們要大規模閃電式空襲倫敦。

第一波次德機對泰晤士港、人口稠密的倫敦東區、伍爾威奇軍工廠等目標準確投下了高爆炸彈。英國23個飛行中隊全部怒吼著向轟炸機群橫衝過來。在廣闊的倫敦上空展開了激戰。但他們來晚了一步。德國成群結隊的黑色轟炸機凶神惡煞似的在倫敦上空嚎叫嘶吼,狂轟濫炸。短短1個小時內,德軍就成功地將300多噸高爆炸彈、燃燒彈瀉入倫敦。

倫敦頓時成為一片火海。泰晤士河北岸地帶被炸成一片長一英裏半、寬半英裏的燃燒著的廢墟,錫爾弗鎮完全被烈火所吞沒。大大小小的工業設施、交通樞紐、電力網絡、平民住宅以及議會大廈相繼被毀,爆炸聲、坍塌聲、呼救聲、慘叫聲以及警車、消防車的呼嘯聲伴著黑煙直衝雲霄。

城市瞬間化為瓦礫,草木頓時燃成灰燼,整個大地在顫抖。從純軍事角度講,德國首次大規模空襲倫敦獲得成功。

隨後數天,德軍的轟炸給倫敦帶來了空前災難。德軍飛機的轟炸使市區化作一片火海,火光映紅了天空,映亮了泰晤士河水……可是沒等消防隊員們把熊熊的大火全部撲滅,後續的德國轟炸機又在火光指引下,呼嘯而來,又投下雨點似的炸彈和燃燒彈。

倫敦市區遭德軍轟炸後的慘景9月9日下午5時,德國空軍200餘架轟炸機在強大護航機群的掩護下,第二次前去轟炸倫敦。不過這一回他們不再那麼幸運了。英國空軍早就作好了複仇準備,嚴陣以待敵人的再次入侵。

就在德國機群剛剛飛越英吉利海峽時,英國“噴火”式和“旋風”式飛行中隊就立即奉命起飛至倫敦的重要目標上空警戒。當德軍第一批幾乎被護航戰鬥機簇擁著的轟炸機編隊飛入多佛爾上空時,早在空中待戰多時的2個飛行中隊迅速猛撲過去,“旋風”式戰鬥機中隊專門襲擊敵人轟炸機,“噴火”式戰鬥機中隊則全力攔截敵戰鬥機。雙方飛機在天空中你追我趕,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蔚藍的晴空頓時被畫上了一道道白色的飛行尾跡,令人眼花緣亂。盡管德軍最後還是成功地進行了轟炸,但也給他們提出了有力的警告:再也別想在不受攻擊的情況下到達倫敦上空了。

其後幾天,德國不惜代價繼續闖入倫敦地區上空並給倫敦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市區有1000多處被炸後發生過火災,市民死亡近萬人,市區105的房屋被炸毀,到處是斷牆殘壁。人們缺水、缺電、缺煤氣、缺食物,甚至缺藥。

然而納粹的殘忍並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泯滅這個民族頑強不屈的靈魂。相反,他們的行為更增添了英國平民對納粹的仇視和憎恨。

在此命運攸關的時刻,英國戰鬥機司令部的戰術作了重大改變。“噴火式”和“颶風式”戰鬥機不再以零星分散的中隊投入戰鬥,它們采用能與敵方一爭高下的大機群編隊形式和德國空軍對陣。以“大型飛行聯隊”作戰的日子來到了。幾百架“噴火式”和“颶風式”飛機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光芒,像一把把利劍橫在天空,等待斬下侵略者的一個個魔爪。

9月15日,一個金色的秋日。這一天,德國空軍繼14日的2次猛烈空襲後,集中最大力量對倫敦再次進行了白天空襲。200多架德國轟炸機在600多架戰鬥機的層層掩護下,遮天蔽日地向倫敦壓來。德國飛行員感到勝利幾乎是垂手可得了。

皇家戰鬥機司令道了上將幾乎把所有的部隊全都派上了天。第11和第12戰鬥機大隊共有24個中隊,近300架飛機,一批一批地騰空。所有這些“噴火式”和“颶風式”戰鬥機在倫敦以南、以西的空中築起了一道鋼鐵防線。

此刻,這些皇家戰鬥機沒等占據有利攻擊位置,就迫不及待地在與德機同一高度上,從前方像一把把匕首直插德國轟炸機編隊,頓時把德國機群攪成了“一鍋粥”。幾十架“噴火式”戰鬥機隨即解散隊形,各自為戰。飛行員猛按射擊按鈕,槍口狂噴火舌,德國轟炸機頓時陣腳大亂,幾分鍾內就接二連三地冒著黑呼呼的濃煙墜毀了。今天雙方都竭盡全力,展開了大規模的混亂廝殺。

午後剛過2時,當德國飛機像無邊無際的潮水似的再次越過海岸時,英國又有2組結隊成雙的飛行中隊和3個半單獨行動的中隊迅速飛向敵機。德國飛行員碰上了比以前更為眾多的“噴火式”和“颶風式”飛機。空戰異常激烈,天空布滿了橫七豎八的道道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