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勵誌篇——挑戰一切困境與壓力(2)(1 / 3)

在一次朋友聚會上,酒到酣處,大家來了興致,有人提議唱幾首歌來助興。氣氛很活躍,當輪到京的時候,大家都有點擔心。京一向是個比較內向的女孩兒。平素話就很少,似乎嗓子也不是很好,人們從來也沒有聽到過她唱歌。京在大庭廣眾之下能行嗎?不過朋友還是把話筒遞給了她,她接過去猶豫著,臉也漲得通紅了。大家一再勸說,再三催促,我們一起鼓起掌來,或許是為了不掃朋友們的興,她鼓起了勇氣,在我們的掌聲中走上了舞台。唱了幾句,人們很意外地發現京的歌唱得還是很不錯的,我們的掌聲再一次響起。

京明顯大方起來,我們在台下由衷地稱讚著,都攛掇她再唱一曲。這時京的話也多了起來,臉上泛起淡淡的紅暈,那種興奮的情緒感染了我們每個人。

這僅僅是一次掌聲、一句鼓勵,就能使接受者心中孕育出一份美麗的心情,同時也彰顯了施與者的包容和友善,也表現出了一個人評價別人、審視自己的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

記得在巴黎旅遊時,在路邊遇到一個街頭賣藝者,他拉的小提琴是那樣令人著迷,不覺讓人產生無限感傷,眾多的行人都停下了腳步。一曲拉完,人們紛紛向他投去錢幣,轉眼工夫,錢已裝滿了罐子,應該說他的收入已經不少了,但賣藝者臉上卻沒有一絲欣喜。

“這已經不少了啊,他為什麼還不高興呢?”一個外國人望著賣藝人那依舊憂鬱的麵孔,疑惑地問她的同伴。

“也許他需要掌聲。”她的朋友淡淡地說了一句。

於是,那位行人緩緩地抬起手來,為之鼓掌,人們也跟著鼓起掌來。果然,賣藝人那張黯然瘦削的臉綻開了、他笑得很開心,很激動。他感激地看著每一個人。

原來,賣藝人除了那些錢幣外,心底最期待的其實是人們的掌聲。

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大舞台,台上的每一個角色都需要人們用心去欣賞,給予掌聲。偉大的事件固然值得稱讚,而一個小小的成功也同樣值得鼓勵。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要有成人之美。

生活中多一些欣賞,就多了一些給予,多了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信賴與祝福。人世間人人彼此欣賞。世界肯定會充滿溫暖與生機!

撒播美麗,收獲幸福

文/佚名

有一位旅行者曾給人們講述過這樣一段經曆:那是他去美國西部的一次旅行中,他與一位年邁的婦人坐在一起,老婦人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在旅途中,這位老婦人總是時不時地從敞開的窗戶中探出身去,從一個瓶子中把一些粗大的類似鹽粒的東西撒到路上。當她撒完了一瓶子之後,她又會從手提包裏把瓶子灌滿,然後繼續去撒。

後來有人告訴他,很多人都見過這位老婦人,當初人們也像他一樣感到奇怪。原來這個老婦人所撒的不是鹽,而是一種花的種子。這位老婦人極其喜歡鮮花,並且她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請在你旅途所經過的地方撒播鮮花的種子,因為你可能永遠都不會在同樣的路上再經過一次。

當這位旅行者再一次經過美國西部的時候,他忽然發現了以前沒有過的鮮花,他不由得想起了那位老婦人。啊,原來是她的鮮花開放了,他對那位老婦人充滿了深深的敬意。老婦人正是通過在自己旅途中撒播鮮花的種子,讓原野增添了無限的美麗。正是由於她熱愛美、傳播美,使得她經過的道路兩側鮮花綻放,生機盎然,令寂寞的旅程多了一些色彩。

如果我們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也能夠像這位老婦人一樣熱愛美、傳播美,那麼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麼令人心曠神怡啊!

的確,如果我們有機會去親切地接近大自然,它就可以把美帶進我們的生活,並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就像走進了一座巨大而精美的、彌漫著優雅和魅力的天堂。在這裏有輕風在馳騁,有泉流在激濺,有鳥兒在鳴啼,風的微吟、雨的低鳴、蟲的輕唱。再加上明媚的陽光、皎潔的月亮、美麗的霞光、宏偉的高山、豔麗的彩虹、撲鼻的花香……多麼讓人陶醉的畫麵啊!但是,這種美麗和恬靜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隻有那些與大自然的脈搏一起跳動,與充滿了溫情和愛的大自然相吻合的人們,才能真正地欣賞到它。

你是否曾經感受到了大自然所蘊含的美呢?如果沒有,那你就喪失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種幸福。

當我們的心靈馳騁於綠色無垠的原野,徜徉於翠竹掩映的溪畔時。我們肯定不會懷疑造物主是在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和愛好來製造人類的。想必,造物主也是希望人類的心靈能像大自然一樣美麗。

照鏡子看自己

文/佚名

老伴與鄰居老太太為了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來,誰是誰非,一聽就知道。我衝出門上前說理,氣中無良言,鄰居老太太一二三四理由十足,我也挖空心思甲乙丙丁,你來我往一場唇槍舌劍的爭論就展開了。可是越理越亂,神魂顛倒,苦悶至極。

懷著一肚子的氣回到室內,呆坐在椅子上,衣櫃上那麵鏡子裏現出了一個麵目凶巴巴的模樣。那樣子越看越難看,越看越像凶神惡煞。我將模模糊糊的鏡麵擦過之後,盯著鏡子問道:“這個是我嗎?怎麼會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