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女士把這樣的三條緞帶送給了一個朋友,希望他能送給別人。於是這位朋友送了一條給他事事挑剔、不苟言笑的上司,因為他覺得由於上司的嚴厲使他學到了很多東西。最後他對這個上司說:“這兒還有一條,希望您可以把它拿去送給另外一個影響您生命的人。”
他的上司非常驚訝,因為所有的員工都對他敬而遠之。在公司裏,他的人緣差極了,他根本就沒有想到會有人感念他嚴苛的態度,把這當成正麵影響,來向他致謝,這使他的心頓時柔軟起來。
這個上司坐在辦公室裏,一個下午都若有所思。一下班,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把那條緞帶給了他的兒子。他們父子關係一向不好,他總是忙著公務,很少顧家,對兒子除了責備,好像就沒別的了。那天,他懷著一顆歉疚的心把緞帶送給兒子,同時為以往的態度向兒子道歉。然後他告訴兒子,其實他的存在帶給他這個父親和這個家庭無限的喜悅與驕傲,盡管他從未稱讚他,也少有時間與他相處,但他十分愛他。
聽完了這些話,兒子號啕大哭起來,撲向了父親的懷抱。他說,他一直以為這個父親從來都不愛他,也不在乎他,所以他覺得人生一點價值都沒有,他也不喜歡自己,他正準備以自殺來結束痛苦的人生,沒想到原來父親這麼愛自己。這位父親頓時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他差點就失去獨生兒子。從此,他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調整了生活重心,重建了人際關係。就這樣,他的生活、他的家庭,都因為一條小小的緞帶而徹底改觀。
因為有了一個提醒,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也因為這個提醒使我們接受自己、關愛自己。我們是可以創造奇跡和不同的人的,不論是誰都有這樣的能力。也隻有如此,我們才能看到這世界美好、光明的一麵,也才能生活得愉快,真正地去愛,去創造生命。
脫了長衫追尋夢想
文/佚名
一個大學生,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一家雜誌社當編輯。幾個人編輯一本薄薄的雜誌,並且一月隻有一期,幾乎沒有什麼工作量。在風華正茂的大好歲月,他卻因沒有合適的人生舞台而無所事事。在胡思亂想之中,他充沛的精力日漸消逝,空歎無用武之地。
他一再自詡是個“思想家”,但卻沒有深厚的知識積累,也沒有天才般的智慧,有的隻是一閃一現的靈光,總是使他無法脫穎而出,成就大業。看著他人在商海裏拚搏,他卻不屑一顧,無關痛癢。他最終成了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沒有生活,也就沒有感覺;沒有感覺,也就迷失了方向。生活一旦遇變,即刻隨風飄搖,心中空虛,所以他一旦有難處便顯得脆弱和蒼白。
後來,他因同事與上司的排擠,別離了那份安定的工作,外出去闖世界,也終於算是走出了自己“平庸”的現狀,以及由此引發的內心的焦慮。
他踏上了坎坷與磨難的漫長謀職路,人們見了他,看著他蒼白緊張的神情,也就愛莫能助了。高不成低不就,他閑逛了好長一陣子,漸漸地生計都成了問題,他不得不把家中的書拿到街上去擺地攤。這下可算是脫下長衫了,幻想逐漸消失,他也認清了自己,不再以多讀了幾年的書而矯飾了。
後來得知他現在已經是某大公司的公關經理了。原來的桀驁不馴、我行我素、自高自大的生活態度,已經隨著生存競爭的洗禮而出現了改觀。
為什麼一個人要把自己構思成理想的形象呢?就是因為他不能容忍真實的自己。自我美化、自我理想化,其結果隻能是抵消其現實的自我真實形象。一旦把自己抬得過高以後,便不能容忍真實的自我,甚至還會引起惱怒和自我鄙視,並且還會因為達不到自己的那種要求而煩躁不安。最終會使人動搖於自我欣賞和自我歧視之間。想像中的自我與真實的自我使他們左右為難。並且這種矛盾和衝突將會使一個人舉步維艱,使之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因此,這也是一個人不能開心地生活的主要原因。
正確認識自我,正視自己的優缺點,永遠不要讓自己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是誰偷走了快樂
文/佚名
在一個小鎮上住著一對夫妻,丈夫為了養家糊口,在外地做起了生意。生意很紅火,他總是忙碌著,很少有時間回家。兒子也進城讀書了,半年才能回家一次。這樣就把女人一個人留在了家裏,開始還行,可是時間長了,這種終日無所事事的日子,總讓她覺得很煩悶很無聊,每天都過得不快樂。
丈夫知道了,就對她說:“你不要總一個人待在家裏,出去到親戚朋友家串串門,跟他們聊聊天,打打麻將,就開心了。”
女人就出去和親戚朋友鄰居們串門聊天,打麻將,果然那一段時間過得很好。可是時間長了也就沒什麼話題可聊了,麻將打膩了,她又心煩起來。
丈夫又對她說:“那你就去養隻小貓或是小狗玩玩,現在也時髦這個,說不定你會從中找到樂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