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和學中認識自己
文/佚名
26歲的菲奧娜·坎貝爾是一位南非女孩兒,她從16歲就開始徒步旅行,用了整整兩年時間,途經十四個國家,步行16181公裏,縱跨非洲大陸,闖入吉尼斯世界奇跡榜。在菲奧娜的整個旅途中,最艱苦的日子應該是在紮伊爾境內。1991年9月,紮伊爾正是政局混亂的時候,她被法國外籍軍團空運出境。當她又回來時,那幾個月幾乎是在噩夢裏度過的,她無論走到哪裏都會遭到滿懷敵意者的攻擊,他們向她扔石頭,肆意地侮辱她。
後來她說:“當地人害怕並仇視我們,他們認為我們是人販子,是專吃婦幼的野人。麵對落在我身上的石頭和侮辱,惟一的辦法就是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前進,不要抱怨,也不要消沉。”之後,她又在熱帶雨林裏整整被困了七個月,從早到晚,身上從來沒有幹過,衣服發黴,身上也長了瘡。她對人們說:“你看外表幹了,以為瘡好了,其實裏麵還是爛的。”
是什麼讓菲奧娜有毅力去做這樣的旅行的呢?菲奧娜說:“當你不知道何去何從的時候,你會感到世界是如此空曠,廣漠而令人迷茫。這是一次折磨人的探險,所以必須好好地安排生活。”在這縱跨非洲的真實跋涉中,菲奧娜真正地成長起來,甚至是超出了普通的人。她曾怨恨過讓她搬了二十二次家、轉了十五次學的父親,父親是海軍軍官,這一旅程讓她走出了對父親的怨恨。
現在的菲奧娜顯得更成熟和自信了,她的周遊計劃沒變,但周遊的初衷已經變了。她認真地說:“雖然我說不出自己哪兒變了,但我肯定是有不少變化。我現在已經看到了以前我從未意識到的,我需要它們。”
在旅途中,她也對自己原有的文化背景作了深刻的反思:“回憶起在旅途的日子,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在那些人中間能看到一種恬淡與和諧,一種愉悅與溫馨,他們擁有真正的快樂與友誼,他們對人的洞察力遠比西方人強,他們總是注意你的一舉一動,包括你的身體語言。在他們麵前,你無法掩飾。”
菲奧娜勇敢地將自己的夢想賦予了行動,而且在行動中發現並升華了自己對一個個嶄新環境的敏銳感悟和理解能力,是那些極特殊的環境挫折從不同角度開發了她的潛能,激活了她的潛在力量。當她閱曆各種文化後,她才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才真正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事情要先做起來,才能判定自己行或不行。隻有做,才能讓我們更好地發現自己。
我們敗給了驕傲
文/佚名
一個人的情緒往往總是被個人的個性氣質所左右,有些人的個性很容易被激怒,而有些人的忍耐力卻比較強。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驕傲自滿就是一種典型的個性氣質。
驕傲使人落後,這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兵法中,就有一條是驕兵必敗。如果因為一時的勝利,自認為不可一世,甚至是忘記了敵軍的存在,必然會得到沉痛的教訓。明末的起義領袖李自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他成功奪下了北京後,卻輕視了雄居關外的清兵,結果一敗塗地,將勝利的果實白白地送給了清兵。在三國時期,呂布的驕人戰跡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驕傲的呂布最終也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三國時期的呂布可以稱得上是最厲害的將領之一了,他曾轅門射戟,嚇退袁紹的三萬精兵。但正是這一切,使他驕傲得忘乎所以,盛名之下,呂布開始得意忘形起來。他目空一切,惟我獨尊,動不動就怒氣衝天。
呂布欲占領徐州,他派出使者陳登,但陳登卻沒有完成任務,呂布聽到這一消息,暴躁得如一頭獅子,拔出劍來砍人和案桌,大罵陳登父子無用。他又因為一件小事,向侯成大發雷霆。侯成終於忍無可忍,串通了其他將領叛變投敵,致使呂布最終不戰而降。
人不能過於自負,不要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高出多少,目空一切最終隻能是一個結果,那就是失敗。一代英雄呂布也正因此,最後無奈地在下邳敗給了曹操,以三丈白綾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奪天下,不僅是以勇武取勝,更重要的是謀略、智慧的較量。能控製自己不可一世的傲氣,運用謀略才稱得上是英雄;不能控製自己性情,隻憑借匹夫之勇的人是懦夫。劉邦在項羽要把他的父親烹煮的恫嚇之下,依然麵不改色。劉邦是一個善於鬥智的人,所以他會戰勝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而呂布隻不過是又一個項羽罷了。
雖然我們的個性有時很難改變,但我們的脾氣還是可以控製的。不論我們的個性如何,我們都可以積極有效地去管理自己的脾氣,要記住這個真理——驕者必敗。所以,我們要想取得令人滿意的成就,就一定要保持謙虛的作風。因為謙卑能使人的心靈升華,並為自己的成功鋪平道路。
人生最為可怕的,不是一次次的挫折和失敗,而是在一次勝利後就驕傲得認不清自己。我們可以在挫折和失敗中吸取教訓,改變錯誤。但一旦驕傲起來,心態失去了控製,那就危險了。放眼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傑最後是敗在了驕傲上。
小鎮徹底變了
文/[美]約翰·麥克斯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