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勵誌篇——挑戰一切困境與壓力(7)(2 / 3)

聽到這兒,教室裏唏噓聲一片,甚至,就連教了一輩子書的老教授,也都發出一陣陣的感歎!

我隻看我所有的

文/一言

她站在台上,帶點詭譎地看著台下的學生,偶爾她口中也會咿咿呀呀的,不知在說些什麼。但是,她的聽力很好,隻要對方猜中或說出她的意見,她就會樂得大叫一聲,歪歪斜斜地向你走來,送給你一張用她的畫製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黃美廉,一位自小就患腦性麻痹的病人。腦性麻痹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她昂然麵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

全場的學生都被她不能控製自如的肢體動作震懾住了。這是一場傾倒生命、與生命相遇的演講會。

“請問黃博士,”一個學生小聲地問,“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沒有怨恨嗎?”

演講會的主持人心頭一緊,真是太不成熟了,怎麼可以當著麵,在大庭廣眾問這個問題,太刺激人了,他很擔心黃美廉受不了。

“我怎麼看自己?”黃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這幾個字。

她停下筆來,歪著頭,回頭看著發問的同學,然後嫣然一笑,回過頭來。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了起來: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上帝這麼愛我!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六、我有隻可愛的貓!

七、還有……

忽然,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人講話。她回過頭來平靜地看著大家再回過頭去,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沒有的”。

掌聲如雷聲般響起。

隻看自己擁有的,便會知足、快樂;總想自己沒有的,便會沮喪、悲傷。擁有怎樣的心情取決於你自己,請以感恩的心麵對生活。

應付未來的方法

文/火石

1871年春天,一位年輕人拿起了一本書,看到對他前途有莫大影響的一句話。他是蒙特瑞綜合醫院的醫科學生,生活中充滿了憂慮,擔心怎樣通過期末考試,擔心該做些什麼事情,該到哪去,怎樣才能過活。

這位年輕的醫科學生,在1871年看到了使他成為他那一代最有名的醫學家的一句話。此後他創建了世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欽定講座教授——這是在大英帝國學醫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他還被英國國王冊封為爵士。他死後,整整兩大卷書——厚達1466頁的篇幅,記述了他的一生。他的名字叫威廉·奧斯勒爵士。

他在1871年春天所看到的那一句話是由湯瑪士·卡萊裏所寫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42年之後,在一個溫暖的春夜,鬱金香開滿校園的時候,威廉·奧斯勒爵士對耶魯大學的學生發表了演講。他對那些耶魯大學的學生們說,像他這樣一個曾經在四所大學當過教授、寫過一本很受歡迎的書的人,似乎應該有“特殊的頭腦”,但其實不然。他說他的一些好朋友都知道,他的腦子其實是“最普通不過了”。

那麼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他認為這完全是因為他活在所謂“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在奧斯勒爵士到耶魯去演講的幾個月前,他乘著一艘很大的海輪橫渡大西洋,看見船長站在舵房裏,按下一個按鈕,發出一陣機械運轉的聲音,船的幾個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絕開來——隔成幾個完全防水的隔艙。奧斯勒爵士對那些耶魯大學生說:“你們每一個人的組織都要比那艘大海輪精美得多,所要走的航程也要遠很多,我要勸各位的是,你們也要學著怎樣控製一切,而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裏麵,這是在航程中確保安全的最好方法。到舵房去,你會發現那些大的隔艙至少都可以獨立使用;按下按鈕,注意你生活的每一個層麵,用鐵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