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創造篇——收獲中讀懂人生(2)(3 / 3)

有記者問安南,為什麼他這個生長在窮鄉僻壤茅舍裏的孩子會成了聯合國秘書長,而那些受過良好教育、有著優越環境的孩子卻都很平常,安南說:“我得感謝我的‘敵人’——苦難與困境。”勇敢地麵對痛苦

文/佚名

盟軍在北非獲勝了,人們都在慶祝這二戰期間的勝利。可是就在這時,伊麗莎白·康黎女士卻收到了國際部的一份電報,電報上說她的侄兒戰死在沙場上。這是她最愛的人,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她決定離開這裏——離開家鄉,離開工作,把自己永遠藏在孤獨和眼淚之中。

她在收拾她的東西,準備告別。忽然從一個相冊裏掉出了一封早年的信,打開一看,那是她侄兒在她母親去世時寫給她的。信上這樣寫道:“我知道你會撐過去的。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你曾經對我的教導:不論我們遭遇了什麼,我們都要勇敢地去麵對生活。我也永遠記著你的微笑,像男子漢那樣,能夠承受一切的微笑……”

她把這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似乎侄兒就在她的身邊。她看到了侄兒那雙熾熱的眼睛正在望著她說:“你為什麼不照你教導我的那樣去做呢?”

康黎漸漸冷靜下來,她打消了辭職的念頭。她一再對自己說:“我應該用微笑替代悲痛,繼續去生活。因為事情已經是這樣了,誰也沒有能力去改變,但我們還是有能力繼續生活下去。”

人生是一張單程車票,一去無返。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紀的教堂,在那裏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的一行字:事情是這樣的,就不會那樣。假如藏在痛苦的泥潭裏不能自拔,那隻會與快樂無緣。告別痛苦的手隻能由你自己來揮動,享受今天盛開的玫瑰的捷徑隻有一條:堅決與過去分手。過去的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苦苦地守候著過去,不去享受今天呢?

羅曼·羅蘭曾說:“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麵犁破了你的心,一麵掘開了生命的新起源。”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一個痛苦就是一個結,是它為我們結束了過去,又給了我們新的開始。

不知生,焉知死,同樣不知苦痛,怎能體會到快樂。隻要我們品嚐了痛苦的滋味,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甘甜。

堅強和勇敢是支撐我們站起來的脊梁,無論是痛苦的時候,還是遭遇困境的時候,我們都不能氣餒,而是要抱著堅定的信念,快樂地麵對每一天,這才是勇敢。

奮起於匿名求愛信

文/佚名

不知不覺大學的生活過去三年了,娟子看著同班的女同學都有了男朋友,隻有自己還是形影相吊,很自卑。她總是覺得自己不漂亮,甚至還有點醜,她也為此常常在背地裏偷偷地流眼淚。

娟子的這一心思被學校一位細心的老師覺察了,於是就假冒一個男生的名義,給她寫了一封匿名的求愛信。

尊敬的娟子:

我已經想了很久了,終於冒昧地給你寫信,但願你不會紅顏大怒。

我一直都在默默地觀察著你,你是個極有特色的好女孩兒——當你的女同胞接二連三地有了男朋友,你卻一如既往地保持著一個少女應有的莊重。與你的女同胞相比,你顯然比她們更有內涵,更有東方少女那種高雅清淡的色彩和魅力。因此,在我的心目中,你的形象格外聖潔,就像是神話中的天使!正是因為你格外莊重,格外嚴謹,出於對你的尊重,任何人在你麵前都沒有放肆失禮的理由。請恕我暫時不公開我的姓名,但我肯定會天天關注你,在畢業之前,就讓我從一個遙遠的地方,滿懷希冀地看著你吧!

沒有你,我將失望至極!

我堅信,在下一個期末考試中,你一定會是凱歌高奏的!你那燦爛的天使般的笑,將使我變得格外歡欣鼓舞!到那時,就讓我也真誠地為你高興,好嗎?

一個一直渴望著得到你的青睞的關愛你的男同胞。×月×日

果然,在娟子收到這封信以後,心情一下子就開朗起來,從此徹底由身到心地變了一個人。

是這封信使娟子這個原本自卑的女孩兒恢複了勇氣和信心,她抬起了頭,她的步伐從此也充滿了自信,她不再在角落裏暗自垂淚,而是走在了陽光下。她開始奮發圖強,年終,她果然以全優的成績引起了全班師生的熱切關注。

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引發出了我們的力量,但這是一個必然的規律。當我們跌入人生的低穀時,我們一定要去尋找這份讓我們站起來的動力。

絕不屈服於權威

文/佚名

伽羅瓦是一位法國的優秀數學家,可惜21歲那年就戰死在愛情的決鬥場上。十四年後,他的數學群論終於得到了世人的理解,被公認為是近代代數的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