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創造篇——收獲中讀懂人生(3)(2 / 3)

他思忖了一會兒,回答說:“應該說還算屬實吧。”

醫生笑了,說:“既然他也沒有升職,而且還給你指出了你的不足之處,那麼你不但不應該恨他,應該感謝他才對。想想看,如果你在以後能把這些失誤做好,還怕沒有升職的機會嗎?”

這個男子讚同地點了點頭。醫生隨手摘下一個砝碼,橡皮圈頓時彈回去大半。

接著,醫生又問:“你和你妻子之間的感情好嗎?兩人之間的感情真的到無可挽救的地步了嗎?”

他又搖了搖頭,回答說:“我們兩人的感情應該還是很不錯的,我們有一個很乖的女兒。就是她不能理解我罷了。”

醫生問:“那麼說,即使另外一個女人再理解你,她也不可能給你帶來當前所有的幸福,你也不可能下定決心和她生活在一起是嗎?”沉默了一會兒,那個男子如實地點了點頭。醫生笑了,他又把另一個砝碼從橡皮圈上摘了下來,那個橡皮圈馬上恢複了原狀。醫生將這個橡皮圈遞給了他,並解釋道:“你看,這不就恢複到原來了嗎?你已經沒有一點兒負擔了,你還是那個完整無缺的‘橡皮圈’,你也沒有失去先前的彈性。”

生命擔負不起過多的沉重,我們還是放下沒有必要的負擔吧。隻有取下生活中那些沒有價值的砝碼,我們的生命才會充滿彈性。

機遇在有挫折的地方

文/佚名

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下崗成了一種時代的必然。下崗就真的沒有出路了嗎?那就讓我們看看下崗的白麗是怎麼做的吧。

白麗原來是一家紗織廠的普通工人,她工作兢兢業業,生怕出現任何的差錯,就連走路都是那麼的小心謹慎,與人說話總是和和氣氣。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下崗的厄運還是降臨到她的頭上。她也著實被這突如其來的不幸嚇了一跳。雖然下崗對現在的中國人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白麗還是無法承受這痛苦的打擊,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她跑到廠長辦公室哭訴,一再哀求讓她留下來。開始領導還應承著,可後來越來越不耐煩,敷衍說道:“好好,你的問題我們知道了,會解決的,大家都有困難,也不光你一個,回去等著吧!”

生活的無奈讓這個本來脾氣十分平和的人也有了火氣。她想不通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下崗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並且多年的努力也沒有給人留下一點感情……

她很失望,但平靜下來後她又不得不麵對這個現實,橫下心來一想:“下崗就下崗吧,不見得我離開了工廠就活不下去!”

氣歸氣,可現實的生活還是擺在麵前,靠什麼生活的問題不得不讓她頭痛。除了紗廠的工作,她是什麼也不會做,一下崗她就成了一個純粹的家庭婦女。幾天下來,她發現超市裏賣的“淨菜”,不過就是普通的蔬菜,洗幹淨,分揀好,價錢就高了一倍。她想,別的不能幹,洗菜我還是在行的嘛!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一個主意。很快就聯絡到了幾個一同下崗的女工,張羅了一個月後,成立了一家淨菜加工廠,她出人意料地當上了廠長。

工廠的生意還算不錯,至少每天都有得做。轉眼一個月過去了,月底一結算,她怎麼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淨掙了三四千元,這比上班的工資可要高出了好幾倍啊!

這時她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她心想:“事情真是奇怪啊,在原來我想都沒敢想自己這樣的一個普通工人也能當廠長。看來這下崗倒還下對了,要是不下崗,也許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還有這個能耐!”

外在事物的改變並不一定是壞事,它可以幫助我們重新來認識自己,並發現自己的潛在能力。如果沒有這種外在的刺激,我們的一生很可能就會如此平庸地過下去。有時一個人的命運就是這樣的富有戲劇性,當我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小心翼翼地從事著一件事情的時候,偏偏不幸就突然而至了,讓我們一時痛苦到了極點。還有時是感到對目前的工作或是生活很不滿意,卻沒有勇氣去打破這種現狀。這都是由於一個人被固有的思維惰性所困的結果。在此時,隻有一個外在的刺激才能打破這種現狀,這時我們才會發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才會有強大的動力促使我們走出困境。

因此,在我們看來外在的刺激,即使是壞的,也不見得就真是一件無可救藥的壞事。隻要我們在這種刺激的驅使下,能夠求新圖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世上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

人生隨處有芳澤

文/佚名

曾鞏是北宋時期很有名氣的一位文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在年輕時,他和胞弟、表弟等六人幾次科考都沒能考中。有一年,曾鞏與其弟去應試,不料又是名落孫山,回到鄉裏有人作詩諷刺他們:“三年一度科場開,落殺曾家兩秀才。有似簷間雙燕子,一雙飛去一雙來。”

曾鞏並沒有因為別人的嘲諷而灰心喪氣,而是一再教育其弟要經得住失敗的考驗,在學習上要永不懈怠,刻苦攻讀。又到大試之年,曾鞏與其兄弟六人再次赴考。工夫不負有心人,考試結果張榜公布,曾鞏兄弟六人都中進士,且名列前茅。可見人應該有信心堅持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標,做什麼事都不應該灰心喪氣。

既然是選擇了考試成才這條路,那麼就要去努力、去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