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就是科學史上大名鼎鼎、活了90歲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他踏踏實實地把手頭上的每一個玻璃片磨好,用盡畢生的心血,致力於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終於創造了科學的奇跡,也創造了成功的神話。
愛迪生小時候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神童。他隻上了三個月的小學,校長就對愛迪生的母親說:“我斷定他是一個低能兒,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的,你把他帶回去吧!”於是,愛迪生被迫輟學。當母親把校長的話告訴愛迪生時,愛迪生憤慨地喊道:“憑什麼這樣看待我?我將來一定要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人物!”
從此,愛迪生下決心發奮圖強,走上了一條頗為坎坷的成功之路。後來,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愛迪生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有人曾問他獲得成功的秘訣,愛迪生肯定地回答說:“很簡單,我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兒灰心喪氣。”
一般常用“百折不撓”來形容一個人的毅力,愛迪生所說的“我絕對不允許自己有一點兒灰心喪氣”,就是“百折不撓”精神的一種表現。實際上,許多成功的取得何止是“百折”,甚至還可能“千折”、“萬折”!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心,沒有持之以恒的韌性,經不起挫折,那麼肯定是難以獲得成功的。
18世紀瑞士數學家歐拉被人們譽為“豐產的數學家”,他一生所寫的著作與論文多達886種。有人把這些著述彙集成全集,竟有74卷之多。歐拉因長期觀察太陽的運動而視力受損,49歲那年,一場火災又把他的全部手稿化為灰燼。然而各種挫折都沒能摧毀歐拉的堅強毅力。於是,他全憑自己的記憶,經口述後請別人整理,又寫出400多篇論文。我們若能用這種積極與樂觀的態度去麵對挫折,把它們看做對自己的挑戰,那麼還會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有什麼挫折不能承受?有什麼理想不能實現?
科學告訴我們: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努力程度和有沒有“堅持下去”的精神。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說過:“告訴你使我成功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