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製。
心理學家認為,對於每個人來說,要增強理智行事能力,必須理智地控製自己的七種正麵情緒和七種反麵情緒。這七種正麵情緒是:愛、性、希望、信念、熱心、忠實、欲望;七種反麵情緒是:恐懼、嫉妒、恨、報仇、貪婪、憤怒、迷信。所有這些情緒,都是心理狀態,都能夠加以控製和引導。正麵的情緒,需要有效地組織和引導,而反麵的情緒則需要合理地進行控製,否則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
反麵的情緒,實際上就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情緒,也叫消極情緒。駕馭情緒,最重要的就是控製不愉快的情緒。
人生總會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危機,當這些挫折和危機持續而無法解決時,人們就會產生焦慮、煩躁、失望、恐懼等消極情緒。如果你沒有一定的自製能力,聽任這種情緒左右,就極易做出衝動的行為,或者產生絕望的心態,這都不利於你成就事業。美國成功學家保羅·史脫茲認為,在逆境中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缺少機會,也不是資曆淺薄,逆境中最大的“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製。情緒是一把雙刃劍,它能把成功者引向失敗,又能讓不可能變為可能。因此,若想提高你麵對逆境理智行事的能力,首先就必須學會自製,學會控製不愉快的情緒。
一、擺脫傷心。人們每有所失——例如友情、愛人和自尊心等——就覺得傷心。你覺得傷心時,應設法找出失掉的是什麼?這種喪失對你有什麼影響?所喪失的曾經滿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後能在哪裏取得補償?你覺得傷心,而且知道是誰令你傷心,應該怎麼辦?如果可能,就去找那個人當麵直說他傷害了你,怎樣傷害了你和為什麼你有這種感覺。為什麼告訴他?因為不論你是否喜歡,你的情緒一定要以某種方式發泄出來。倘若不向引起你情緒惡劣的人發泄,這些惡劣情緒就會隨時隨地地發作,往往發作的地點和時間都不對。妻子不在吃飯時向丈夫說出真心話,而在廚房裏摔碟子,就是例子。所以最好是在情緒開始惡劣時就向引起你這種情緒的那個人說明。
二、克服焦急。人們在恐懼受傷害或有所喪失時就會變得焦急、憂慮、恐懼、緊張。比如17歲的瓊安在她母親進醫院檢查和接受小手術時,家人為了不讓她擔心,對她母親的病況諱莫如深。瓊安唯恐會有最不幸的事發生,開始懷疑每個打來的電話都可能傳達壞消息。她非常焦急,僅能勉強應付學校和家裏的工作。最後別人把她母親的真相告訴了她,她便覺得好過多了。如果你感覺焦急,就應設法確定你恐怕喪失的是什麼——是不是別人的愛或照顧,是你對境況和對自己本身的控製,還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價值感?想一想有什麼能幫助你防止損失,或幫助你準備應變。
三、充滿自信。在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真正的“絕境”。無論黑夜多麼漫長,朝陽總會冉冉升起;無論風雪怎樣肆虐,春風終會緩緩吹拂。因此,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說,當挫折連續不斷、失敗如影相隨時,我們不要盲目沮喪,因為,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先征服你自己。能夠駕馭情緒,不被情緒牽製,這是成功者的一種傑出本領,它能讓你在順境中不盲目樂觀,在逆境中不輕易失望,而總是用一種積極的情緒對待生活,對待事業,對待成敗。
四、平息憤怒。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不著眼於大事,對不值一提的小事卻耿耿於懷,甚至憤怒不已。其實,一受刺激就感到憤怒的人,是不會取得成就的。如果不是原則的問題,你就沒必要過於計較,忍讓不是懦弱,相反,這是一種自信、堅忍的品格,是一種宏大高遠的追求。如果我們能夠以較大的度量,以諒解的態度對待別人,就可以化解矛盾,贏取信任。
五、無須內疚。有的人經常感到內疚,感到後悔,或者認為自己說的某句話不得體,或者認為自己做的某件事不妥當,把每一件不順遂的事都歸咎於自己,因而總是在埋怨,在自責,在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別人會討厭自己。其實,人不需要活得這樣累。我們可能會犯錯誤,可能存在缺陷,但這並不構成你內疚的理由。人非聖人,更非神仙,誰沒有一點兒失誤,誰沒有一點兒過錯?稍有不當之處就內疚,就後悔,甚至因此而消沉,這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影響你的心態,影響你以後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總結教訓,可以尋找失誤,但沒有必要過多地內疚。
消極情緒像一匹野馬,如果你能駕馭它,它能日行千裏。如果你把消極情緒引向正的一麵,它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就要求對消極情緒進行引導,進行升華。日本學者池見酉太郎指出:“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將不快的能量積滯於內心,又不知不覺地被這些消極能量吞噬著身心。為避免發生這種情況,最重要的是掌握升華的技巧,以便巧妙地將其轉化為創造性的力量,從而使自己的能量從病態折磨中解放出來。”卡耐基說:“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每個人首先麵臨的是情緒管理。因此,我毫不猶豫地將情緒管理稱為整個人生的第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