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要正確對待職場中的失敗(1 / 1)

對於每一個馳騁職場的人來說,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就要以失敗為師,正確對待失敗。

害怕失敗是每一個人都存在的心理。麵對大大小小的錯誤,每一個人都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恐怖感。

失敗也需要成大事者仔細診斷。對此發明大王愛迪生認識得最深,實踐得最好。他為電燈的發明失敗了無數次。在每一次尋找最合適做燈絲的材料失敗後,他的助手歎口氣說:“唉,又失敗了。”“不,”愛迪生輕鬆地說,“這是我們又成功地找出了一個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把失敗看成一次成功的實踐,從失敗中有所收獲,這是一個成功者所具有的最佳心態,他們最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往往會在失敗的教訓中獲益,然後從失敗中走向成功,實現最輝煌的轉折。

當然,關鍵是你要在這次失敗中吸取教訓,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隻有愚蠢到不可救藥的人才會在同一個地方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這樣的人也不會從失敗中把握未來,實現命運的轉折。

馬登年輕的時候,曾經在芝加哥創辦一份教導人們成功的雜誌,當時他沒有足夠的資本創辦這份雜誌,所以他就和印刷工廠建立了合夥關係。後來事實證明這是一本成功的雜誌。

然而,他卻沒有注意到他的成功,對其他出版商造成了威脅。而且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一家出版商買走了他合夥人的股份,並接收了這份雜誌。當時他是以一種非常恥辱的心態,離開了他那份以付出心血為出發點的工作。

馬登失敗的最大原因在於,他忽略了以和諧的精神與他的合夥人合作,他常因為一些出版方麵的小事而和他爭吵。當機會出現在他麵前時,他並沒有掌握住它。他的自私和自負,應該對這些負起責任,而他在業務上不夠謹慎,以及說話語氣太強烈,也都是造成他失敗的原因。

但是,馬登卻能夠從這次的失敗中,找到等值利益的種子,他離開芝加哥前往紐約,在這裏他又創辦了一份雜誌。為了要達到完全控製業務的目的,他必須激勵其他隻出資但沒有實權的合夥人共同努力。他同樣必須謹慎地擬訂他的營業計劃,因為現在他隻能依賴他自己的資源了。

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這份雜誌的發行量,就比以往那份雜誌多了兩倍多。其中一項獲利來源,是他想出來的一係列函授課程,而這一係列的函授課程,就成了個人成功學的第一筆編纂資料。

當馬登被踢離在芝加哥的事業時,曾經一度處在彷徨階段。他可以從此放棄創辦雜誌並接受他太太的主意,安穩地從事律師工作。但是,他在失敗中找到了等值利益的種子。而且他培養這粒種子,以圓他人生最大的夢想。

看來失敗也是一種收獲,你可以從失敗中學到很多。把失敗顯露出的壞習慣,予以擊敗,以好習慣重新出發。失敗驅除了傲慢自大,並以謙恭取而代之,而謙恭可使你得到更和諧的人際關係。失敗使你重新檢討你在身心方麵的資產和能力。失敗借著使你接受更大挑戰的機會,增加你的意誌力。

健身的人都知道,光隻是將杠鈴舉起來是沒有用的:練習者必須在舉起杠鈴之後,以比舉起時慢二倍的速度,將杠鈴放回舉起前的位置,這種訓練稱為“阻抗訓練”,這所需要的力量的控製力,比舉起杠鈴時還要多。

失敗就是你的阻抗訓練,當你再度回到原點時,將注意力集中在拉回到原點的過程上。利用這一方法,可使自己再次出發後,能有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