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之所以肯以“萬金”之軀做夫差的仆人,劉邦之所以接受項羽的策封,是因為他們知道:學會適當的順應,可以避免“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涼。
有一位在別的部門擔任科員的同事,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才幹,大家都知道他很想當科長,同時也都認為他有當科長的能力。後來他真的被提升了,看他每天辦公、開會,忙進忙出,興奮中難掩驕傲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興,也希望他能更上一層樓。可是過了一年,他“下台”了,被調到別的部門當專員。
據說,得知消息的那天,他鎖上辦公室的門,一整天沒有出來。當了專員後,大概難忍失去舞台的落寞,他日漸消沉,後來變為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再也沒有升遷過。
事實上,人生的舞台上台下台本就平常;如果你的條件適合當時的需要,當機緣一來,你就上台了。
如果你演得好演得妙,你可以在台上久一點,如果唱走了音,演走了樣,老板不叫你下台,觀眾也會把你轟下台;或是你演的戲已不合潮流,或是老板就是要讓新人上台,於是你就下台了。
上台當然自在,可是下台呢?難免神傷,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認為還是要“上台下台都自在”。所謂“自在”指的是心情,能放寬心最好,不能放寬心也不能把這種心情流露出來,免得讓人以為你承受不住打擊;你應“平心靜氣”,做你該做的事,並且想辦法精練你的“演技”,隨時準備再度上台——不管是原來的舞台或別的舞台——隻要不放棄,終會有機會。
另外還有一種情形也很令人難堪,就是由主角變成配角。如果你看看電影、電視的男女主角受到歡迎、崇拜的情況,你就可以了解由主角變成配角的那種難過心情。
就像人一生免不了上台下台一樣,由主角變成配角也一樣難以避免——下台沒人看到也就罷了,偏偏還要在台上演給別人看。
由主角變成配角也有好幾種情形,第一種是去當別的主角的配角,第二種情形是與配角對調。這兩種情形以第二種最令人難以釋懷。真正演戲的人可以拒絕當配角,甚至可以從此退出那個圈子,可是在人生的舞台上,要退出並不容易,因為你需要生活。
所以,由主角變成配角的時候不必悲歎時運不濟,也不必懷疑有人暗中搞鬼,你要做的就是“平心靜氣”,好好扮演你“配角”的角色,向別人證明你主角配角都能演。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如果你連配角都演不好,那怎麼能讓人相信你還能演主角呢?
如果自暴自棄,到最後就算不下台,也必將淪落到跑龍套的角色,人到如此地步就很悲哀了。如果能把配角扮演好,一樣會獲得掌聲,如果你仍然有演主角的能力,自然會有再度獨挑大梁的一天。
人生的際遇是變化多端,難以預測的,起伏難免,有時是逃不過去的,碰到這種時候,就應有“上台下台都自在,主角配角都能演”的心情,這種心情不隻會為你的人生找到安頓,也會為你尋找到再放光芒的機會。同時,你的這種彈性也必將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因為沒有人會欣賞一個自怨自艾又自暴自棄的人。
成功者無論在什麼樣屈辱的環境下,都能上能下。昔日越王勾踐的“嚐糞之恥”,韓信的“胯下之辱”,都是忍辱負重的極端典型。
保持個性固然是正確的,沒有個性便沒有創造力,沒有主見,沒有獨立的人格,也就不會有深邃的思想。但成功者往往能在保持個性的同時,學會適當的順應,否則容易導致“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涼。而惟有能上能下,方能有效地保存實力,尋找機會,再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