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成功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其根本原因在於太看重自我,囿於狹窄的自我,看不到他人或群體的重要作用。一個囿於自我的人,實際上是剝離了自我的社會意義,是對自我的歪曲和背叛。
事實上,成就一種事業從來就不是純粹個人的活動。固然,成功之路要自己走,自我是具體活動的承載者。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是純粹的個體活動。人一生下來就注定是某種群體中的一員。對於每一個致力於事業成功的年輕人來說,與人相處的藝術至關重要。
自己的一言一行必定與他人構成作用或反作用的關係。
為了使自己的努力獲得最大成功,我們需要別人。米歇爾是一位青年演員,剛剛在電視上嶄露頭角。他英俊瀟灑,很有天賦,演技也很好,開始時扮演小配角,現在已成為主要角色演員。從職業上看,他需要有人為他包裝和宣傳以擴大名聲。因此他需要一個公共關係公司為他在各種報刊雜誌上刊登他的照片和有關他的文章,增加他的知名度。不過,要建立這樣的公司,米歇爾拿不出那麼多錢來聘用高級雇員以及其他開銷等。偶然的一次機會,他遇上了莉莎。莉莎曾經在紐約一家最大的公共關係公司工作了好多年,她不僅熟知業務,而且也有較好的人緣。幾個月前,她自己開辦了一家公關公司,並最終希望能夠打入非常有利可圖的公共娛樂領域。但到目前為止,一些比較出名的演員、歌手、夜總會的表演者都不願同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是靠一些小買賣和零售商店。倆人一拍即合,聯合幹了起來。米歇爾成為了她的代理人,而她則為他提供出頭露麵所需要的經費。他們的合作達到了最佳境界,米歇爾是一名英俊的演員,並正在時下的電視劇中出現,莉莎便讓一些較有影響的報紙和雜誌把眼睛盯在他身上。這樣一來,她自己也變得出名了,並很快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了社交娛樂服務,他們付給她很高的報酬。而米歇爾,不僅不必為自己的知名度花大筆的錢,而且隨著名聲的增長,也使自己在業務活動中處於一種更有利的地位。
通過莉莎和米歇爾的相互合作與需要,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格局:米歇爾需要求助於莉莎,獲得為自己作宣傳的開支;莉莎為了在她的業務中吸引名人,需要米歇爾作為自己的代理人。你看,他們互相滿足了對方的需要。這一原則看來是如此的簡單明了,雙方的需要得到同等滿足。這個原則同樣可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有效的人際關係,隻有使相互間感情上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才是行得通的。這些基本的感情需要是:
(1)對工作成就的理解;
(2)認可與欣賞;
(3)友愛和安全感。
那些看上去總有運氣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都懂得如何有效地同別人打交道。就是說:他們懂得與他人相處,能把自己有效地融入群體之中,能及時地獲得他人的幫助。
著名成功學專家卡耐基認為,一個人在工作中獲得成功所要求的技能,85%是基於人際關係即與人相處和合作的品德與能力,隻有15%是因為技術和訓練。任何人際關係,無論是私人交往,還是業務關係,如果它是以成年人的那種互利的觀念來支配的話,對雙方來說隻會有益。你為別人提供急需的東西,人家也會滿足你的需求。
美國成功學研究專家A·羅賓在《喚醒心中的巨人》一書中明確地說:“一個人想要成功,有五個方麵不得不注意,其中人際關係被赫然醒目地列為第三大方麵。”羅賓堅信:“當你熟悉了建立人際關係的技巧,便會很容易地與人們建立最誠摯的關係,並從中獲益良多。就我看來,人生中最大的財富便是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