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為人處世要學會選擇放棄(1)(3 / 3)

有句俗話:“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個人一生一世,熙熙攘攘,挑肥嫌瘦,朝三暮四,為了什麼,還不是為自己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鎖鏈嗎?古人雲:“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福。”當你福並臻,名利雙收之際,也就招致了雙重的捆綁,戴上了雙重的鎖鏈。這就是自己的代價。所以一個人應該學會——放棄自由。

古時有位高人在給慕名前來學到的人第一次講道理時,池先拿了一滿杯黑顏色的水,然後再往這杯子裏倒清水。杯裏的水不斷外溢,而杯中水仍有黑顏色混在其中。這時,那高人對求學者說:“要想得到一杯清水,必先倒掉髒水,洗淨杯子,學習也是如此。”

有追求必有所放棄,學習也是如此。要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就需要不斷拋棄陳舊的觀念,更新知識,不斷調整改變思維方式。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愛因斯坦也說過:“我不久學會了識別那些導致深邃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隻是充塞耳目、會轉移主要目標的東園撇下不管。”論證時可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

放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放棄、意味著永遠不再擁有,但是,不會放棄,想擁有一切,最終你將一無所有,這是生命的無奈之處。如果你不放棄眼前的熱烈,就無法享受花前月下的溫馨……生活給予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豐富的寶庫,但你必須學會放棄,選擇適合你自己應該擁有的,否則,生命將難以承受!

一個決定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個決定是對是錯,恐怕要用一生作賭注。其實,有未必真得,無未必真失,有無隨緣、得失在心,人生的遭遇不可用“得失”二字定論。愛過又痛過,才算了解愛,雖然這愛性味苦澀、無花無果,隻在心裏生長,隻任歲月將它磨蝕……好在有時間這帖藥,它根治不了你的傷,或許能慢慢止住你的痛。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成功是多元的,並沒有貴賤之分,適合自己的、自己擅長的就是最好的,也便是成功的。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曆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此時,父母隻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麵的不可造就之才。”麵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隻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不,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麵的“前程遠大的高材生”。在同類學生中,他遙遙領先……

瓦拉赫的成功,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人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的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這一現象人們常稱之為“瓦拉赫效應”。幸運之神就是那樣垂青於忠於自己個性長處的人。鬆下幸之助曾說,人生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個性長處,經營長處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則,必將使自己的人生貶值。他還說,一個賣牛奶賣得非常火爆的人就是成功,你沒有資格看不起他,除非你能證明你賣得比他更好。

據說,有一次,愛因斯坦上物理實驗課時,不慎弄傷了右手。教授看到後歎口氣說:“唉,你為什麼非要學物理呢?為什麼不去學醫學、法律或語言呢?”愛因斯坦回答說:“我覺得自己對物理學有一種特別的愛好和才能。”這句話在當時聽似乎有點自負,但卻真實地說明了愛因斯坦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和把握。

是的,一棵草吃一粒露珠。成功學專家A·羅賓曾經在《喚醒心中的巨人》一書中非常誠懇地說過:“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的巨人,等待著我們去喚醒他……上天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他給我們每個人以無窮的機會去充分發揮所長……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藏著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這個能力我們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隻要下決心改變,那麼,長久以來的美夢便可以實現。”

行事不縱容美德不濫用

與人相處,美德固受人誇,一旦你稍有不慎,不能以你的美德給人以好處時,別人就會暗暗怪你,你活得多累。

看過三毛小說的人都會知道,三毛到美國留學,是帶著東方女性的美德與一群雜色人種共處一個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