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把選擇與放棄看做一種人生觀(6)(1 / 3)

但是,它在多數情況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為多數人所接受,甚至所有的人都不理解。這時,堅持已見是自信心的表現,是有巨大創造才能的人所具備的一種心理品質。可是,當對自己的能力和貢獻大小的評價與多數人發生了分歧時,就應當考慮是不是自己用高倍放大鏡放大了自我心像,這時應當盡量拉短真實的自我與自我心像之間的距離了。

自我心像良好,自然會有自信心。在一定意義上說,良好的自我心像隻不過是自信心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有自信心的人通常的表現是,認為自己有智慧、有能力,至少不比別人差;有獨立感、安全感、價值感、成就感和較高的自我接受度。同時,有良好的判斷力、堅持己見,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適應性。

自我心像如何,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基礎。你覺得自己是個聰明的人,你就不會在難題麵前輕易罷休。你覺得自己將一事無成,你就不會再向更高的目標努力。因為良好的自我心像表現出來的就是自信心。

自信心是建立在自我心像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自信心以對自己基本客觀的估價為基石。

而盲目自大不僅對自己和別人都缺乏客觀的估價,而且它立足於已有的東西,坐井觀天,止步不前;它不指向未來,隻著眼於眼前;它不指向困難,隻局限於小範圍的排名次。

然而,優和劣之間的距離有時隻有一步之遙。當自信心幫你建功立業之後,你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了,而且自以為自己的功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時,曾幫你建功立業的自信心就轉化為盲目自大了,而且,這種盲目自大將帶來固執和僵化。

所以,自我心像能有助於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

不打沒把握的人生之仗

俗話說,不打沒把握之仗!當然,這並不是說有了把握就一定會打勝仗。戰局瞬息萬變,一個“有把握”的人所作的判斷並不一定就是對的,如果隻要有把握就一定能打勝仗,那曆史上不就不會有戰死的將軍了!

所謂“有把握”,是指對敵我雙方的情況以及外部環境都有個清楚地了解。了解的內容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對敵情的了解,如軍力大小、武器裝備、對方統帥的性格、作戰風格等。

2.對自己軍力的了解,是否能抵擋敵人的攻擊。

3.知道自己怎麼做,也就是在知己和知彼後,知道自己如何去打這場仗。

4.自己要充滿信心。

如果對這一切都不了解,自己也沒有信心,那不能算是有把握。當然,即使都了解也不一定能打勝仗,但至少勝的可能性要高些;而且“有把握”也是一種信心,這種精神上的武裝也是打勝仗的條件之一。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戰鬥,對於這種人性之戰來講,“不打沒把握之仗”對我們也頗有啟示。做事要有把握,你至少應了解以下幾個方麵。

1.要做的事情應當了解。例如你要做生意,就要了解這行生意的市場如何?投資多少?利潤如何?如果你要去說服一個人,就要了解這個人的個性、好惡,然後再與他交往;如果你要打一場球,就要了解對手的實力、主將、打法、教練等。

2.自身條件的了解。就拿做生意來說,你要了解自己的個性、人際關係和專業知識如何?財力如何?如果你想說服一個人,你要了解你的口才如何?地位如何?權威如何?以打一場球來說,你要了解自己球員的實力如何?主力隊員如何?打法如何?……

3.“知彼知己”之後,要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怎麼去進行投資,怎麼去說服對方,怎麼去打那場球!如果認為有勝算的可能,那就去做。如果認為不可能勝,那就不要勉強,明知麵臨失敗,還得去硬拚,那不是不大明智之舉嗎?

4.有了把握之後,還要有信心,因為信心能使人產生一種積極的力量,使你所做的一切發揮更大的效果。

當然,你做出這些評估之後,並不能保證你一做就會成功,但沒經任何了解行事,其失敗率會很高,不管後果如何,他們總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可明知山上無路,為何非得上山?這就好比走暗路,遲早會摔跤!

年輕人總是有一種陽剛之氣,他們常常管不了那麼多,總是做了再說。人生之中如果失敗一次,有時要付出半生甚至一生的代價。所以做任何事,尤其是成敗對你關係重大的事,一定要先做好“知彼知己”的功夫,有了勝算的可能才去做,這樣就可避免必然的敗仗!尤其這種事先評估了解的做法,對你日後細致穩妥地做事也有幫助!

“不打沒把握之仗”,這是每個年輕人都應謹記的一點。

自視清高導致失敗

自視清高是成功者的特種病,是英雄頭腦中的惡性腫瘤,是天之驕子的致命克星。人越是成功,就越容易形成這種習慣,而一旦形成,很少有人不失敗的。

公元219年7月,吳將呂蒙來見孫權,建議乘關羽和曹操作戰圍樊城的時候,偷襲荊州。這建議正合孫權之意,立刻委以重任。

可是,呂蒙發現鎮守荊州的蜀將關羽警惕性很高,荊州軍馬整齊,沿江又有烽火台警戒,互通軍情,很難正麵攻破。正在苦思偷襲之策,陸遜來訪,教給呂蒙一條詐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