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把選擇與放棄看做一種人生觀(6)(3 / 3)

有人又對曹操說:“禰衡這小子實在太狂了,把他押起來吧!”

曹操當然很生氣,但考慮後還是忍住了,說:“我要殺他還不容易?不過,他在外總算有一點名氣。我把他送給劉表,看看結果又會怎樣吧。”就這樣,曹操沒有動禰衡一根毫毛,讓人把他送到劉表那兒去了。

到了荊州,劉表對禰衡不但很客氣,而且“文章言議,非衡不定”。但是,禰衡驕傲之習不改,多次奚落、怠慢劉表。劉表又出於和曹操一樣的動機,把他送給了江夏太守黃祖。

到了江夏,黃祖也能“禮賢下士”,待禰衡很好。禰衡常常幫助黃祖起草文稿。有一次,黃祖曾經握住他的手說:“大名士,大手筆!你真能體察我的心意,把我心裏要想說的話全寫出來啦!”

但是,後來在一條船上,禰衡又當眾辱罵黃祖,說黃祖“就像廟宇裏的神靈,盡管受大家的祭祀,可是一點兒也不靈驗”。黃祖下不了台,惱怒之下,把禰衡殺了。禰衡死時才36歲。

曹操知道後說:“迂腐的儒士搖唇鼓舌,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禰衡短短一生,沒有經過什麼大事,很難斷定他究竟才高幾何。然而狂傲至此,即便有孔明之才,也必招殺身之禍。可見,自視清高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不要為失敗尋找借口

一個人做事不可能一輩子一帆風順,就算沒有大失敗,也會有小失敗。而每個人麵對失敗的態度也都不一樣,有些人不把失敗當一回事,他們認為“勝敗乃兵家之常事”;也有人拚命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他的失敗是因為別人扯了後腿、家人不幫忙,或是身體不好、景氣不佳等。總之,他們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

在現實生活中,不把失敗當一回事的人實在不多,而這種人也不一定會成功,因為如果他不能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盡管有過人的意誌也沒用。但不敢麵對失敗,老是為失敗尋找借口,也不能使自己獲得成功。

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的人一般都不承認自己的能力有問題,固然有很多失敗是來自於客觀因素,無法避免失敗,但大部分失敗卻都是因主觀原因造成的。

也許你認為失敗是因為部屬侵占公款,但那也是因為你用人不當,管理不善。

也許你認為失敗是因為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但那也是因為你對全球經濟走向疏於了解、研究、判斷,無法預測。

也許你認為失敗是因為投資過大,但那也是因為你的判斷有問題。

總而言之,你完全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去研究失敗,如你的判斷能力、執行能力、管理能力等,因為事情是你做的,決策是你做的,失敗當然也就是你造成的。因此,你大可不必去找很多借口。即使找到了借口,那也不能挽回你的失敗。

前麵說過,有些失敗是來自於客觀因素,逃都逃不過,但你還是不要找這種借口的好,因為找借口會成為一種習慣,讓你錯過探討真正失敗原因的機會,這對你日後的成功是毫無幫助的。

麵對失敗是件痛苦的事,因為這就仿佛自己拿著刀割傷自己一樣,但不這樣做又能如何?人不是要追求成功嗎?因此碰到失敗,要找出原因來,就好比找出身上的病因一樣,以便對症醫治。

要找出失敗的原因並不很容易,因為人常會下意識地逃避,因此應雙管齊下,自己檢討,也請別人檢討。自己檢討是主觀的,有正確的,也有不正確的,別人檢討是客觀的,當然也有正確的和不正確的,兩相對照比較,差不多就可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了,這些原因一定和你的個性、智慧、能力有關。你不必辯白,應該好好看待這些分析,誠實地加以麵對,並自我修正。如果能這麼做,那你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並且成功得比較快,如果一碰上失敗就找借口,那很可能你一輩子失敗的機會會多於成功的機會,因為你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病因”,當然也就要時常發病了!

老是為失敗找借口的人除了無助於自己的成長之外,也會造成別人對你能力的不信任,這一點也是必須注意的。

失敗並不可怕,怕的是身臨失敗之境卻毫無意識,甚至自以為勝,這才是一種人生的悲哀!

思維影響人生

思維是一種心境,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感悟。在伴隨人們的實踐行動過程中,正確的思維,良好的思路是化解疑難問題、開拓成功道路的重要動力源。成功人士的首要標誌就是他們看待問題的方法。一個人如果是個積極思維者,經常進行積極思維,他就容易接受挑戰和應付各種麻煩事。由此,也就意味著成功已經開始了。

大概是40年前,南非某貧窮的鄉村裏,住了兄弟兩人。他們受不了窮困的環境,便決定離開家鄉,到外麵去謀發展。大哥好像幸運些,被奴隸主賣到了富庶的舊金山,弟弟卻被賣到很窮困的菲律賓。

40年後,兄弟倆又幸運地聚在一起。這時候的他們,已今非昔比。做哥哥的,當了舊金山的僑領,擁有兩間餐館,兩間洗衣店和一間雜貨鋪,而且子孫滿堂,他們有些承繼衣缽,又有些成為傑出的工程師等科技專業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銀行家,擁有東南亞相當分量的山林、橡膠園和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