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的悟性很強,她渴望情感,牧師的話深深地震動了她——她感到一股暖流在溫暖著她那冷漠、孤寂的心。但是她馬上提醒自己:“我必須馬上離開,趁別人還沒有發現自己的時候,趕快走。”
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這就是她最喜歡幹的事情。
她每次都是偷聽,牧師幾句激動人心的話是很難阻止別人的冷眼的,因為她懦弱、膽怯、自卑,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進教堂——她認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有一次,她又偷偷地溜進了教堂,聽入迷了,居然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卑和膽怯,直到教堂的鍾聲清脆地敲響,她才驚醒過來,可是已經來不及搶先“逃”走了。
先離開教堂的人們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低著頭,尾隨人群,慢慢朝門外移動……
突然,一隻手搭在她的肩上,她驚惶地順著這隻手臂望上去,此人正是牧師。
牧師溫和地問:“你是誰家的孩子?”
這是小芳十多年來最最害怕聽到的話,這句話就像通紅的烙鐵,直直地戳在她流著血的幼小心靈上。
牧師的聲音不大,卻具有很強的穿透力,這是作為一位牧師多年鍛煉出來的:人們停止了走動,幾百雙眼睛一齊注視著小芳,教堂裏顯得異常安靜。
小芳被完全驚呆了,不知所措,眼裏噙著快要掉下來的淚水。
這個牧師是一個大好人,臉上立即浮起慈祥的笑容,說:“噢——我知道了,我已經知道你是誰家的孩子了——你是上帝的孩子。”
他撫摸著小芳的頭,發表了一篇簡短的演說:
這裏的人和你一樣,都是上帝的孩子!過去不等於未來:不論你過去怎麼不幸,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未來必須充滿希望。你現在就可以做決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從哪裏來,而是你要到哪裏去。隻要你對未來充滿希望,你現在就會充滿力量。
不管你過去怎樣,那都已經過去了。隻要你調整好心態,明確自己的目標,積極地去行動,那麼成功就是屬於你的。
牧師的話激起了教堂裏熱烈的掌聲。
那些平時瞧不起小芳的人沒有對小芳說一句抱歉的話,掌聲就是理解,就是歉意,就是承認,就是歡迎!
壓抑在小芳心靈上整整13年的陳年冰封被“博愛”瞬間熔化……她終於抑製不住內心的複雜情感,眼淚奪眶而出。
小芳的心態從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67歲時,她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攀越巔峰》,在書的扉頁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過去不等於未來!”
是的,站在現在,隻能回憶過去,展望未來,能夠把握的隻有現在。“過去不等於未來”,就是要求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和失敗。過去的都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到來,隻有現在是最現實的。過去決定了現在,而不能決定未來,隻有現在的作為及選擇才能決定未來。這就是我們擁有一個好的思路之關鍵所在。
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既生瑜而何生亮”說的是三國時吳將周郎忌妒諸葛亮時發出的一聲哀歎。其實,在人類曆史上,類似於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因為自己技不如人而產生忌妒並設計陷害對方的,更是不計其數。如龐涓與孫臏,公孫子都與穎考叔,唐高祖的兒子李建成、李元吉與李世民等,隻不過結果不一樣,有的陷害成功,有的身敗名裂。
實際上同樣的嫉妒與陷害,其手法也大相徑庭,在政治舞台上,或者在職場上還有一種很難被人發現並重視的陷害手段,叫“壓製”。其陷害效果一點也不遜色於以上真刀實劍的戧害,從長遠觀點看,他比真刀實槍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有一出戲叫《後老婆打孩子》就是這樣:說一男人妻死再續,生有前後兩窩孩子,該男經常外出,繼妻則對自己生的孩子與遺子兩樣待遇:送自己的孩子上學;反對已上學的前房孩子罰跪打罵,並百般虐待。自己的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前房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挨餓受凍。長此以往,前房孩子逐漸變得目光滯呆,畏縮不前。可在人麵前,這位“母親”卻盡情地誣陷說前房的孩子“低能”、“沒出息”。結果把孩子折磨得豬狗不如,後來其父歸來才得以解脫。
“沒媽的孩子多卑瑣”。這種現象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壓製形成的。世上許多“豬孩”、“狼孩”的形成就足以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哲人說“人能改造環境,環境也能改造人,就是這個道理。正像有人說的那樣,把一個“聰明人”放到“傻子”堆裏,“聰明人”也會變成“傻子”。這種手段更卑鄙,它比真刀實槍的傷害更殘忍。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退能現象。說的是當一個人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或欲望時,就產生了欲求挫折感。這時他好像變成了小孩子一樣,表現得十分固執,而且富於攻擊性,結果欲速則不達,猶如打麻將一樣,越輸越打,結果越打越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