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以良好心態與行動選擇成功(7)(1 / 3)

30歲,身體各方麵的機能輕微下降:皮膚失去彈性,出現皺紋。聽力開始下降(最佳聽力時期在10歲)。心髒的肌肉變厚。脊椎骨彼此距離縮小,身體的姿勢前傾。女性達到性高峰。人體發育達到頂點。

40歲開始,可以明顯看出衰老:出現白頭發,發際後移。大多數男性在45歲後出現遠視。身體抗病能力下降,殺滅癌細胞的淋巴細胞明顯減少,殺滅其他病菌的能力也下降。體重稍有增加,身高降低。

50至55歲,衰老速度比較快,皮膚鬆弛,皺紋顯而易見。味覺遲鈍。多數女性月經停止,生育能力喪失。胰髒的胰蛋白酶和胰島素分泌減少,易患尿崩症。拇指指甲生長緩慢。

55至60歲,衰老變得更加劇烈,腦細胞機能低下。男性說話聲音更高,並且聲音發顫。肌肉及其他組織退化,體重減輕。但由於新陳代謝低下引起體內脂肪積蓄,因而體重減少並不明顯。而男性仍保持一定生殖能力,但精液量減少。

60至70歲,衰老速度相對減慢:身高比青年期降低2至3厘米,味覺更加遲鈍,隻有青年期功能的30%—40%。肺活量較青年期下降50%。60歲的人,肌肉力量隻有25歲時的一半。

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們無法抗拒時間在我們身上刻下一道道印記,更無力改變生命終歸會結束的現實。但是,我們沒有必要悲觀,因為我們可以改變對待生命的態度,改變自己的心理年齡。

據報道,有一位名叫弗拉索夫的俄羅斯老人,在過完61歲生日之時,鄭重地向家人宣布:他決定徒步穿越俄羅斯。家裏人都堅決反對,因為這一路要經過漫長的人跡罕至的山林,並且大多數時間都要與冰雪相伴。麵對這一艱險的行程,即使身強力壯的年輕人都不敢做決定,一個老人又怎麼能完成呢?

但是老人的信心絲毫沒有動搖,他最終說服了家人,同意了他的這個決定,但接下來的難題是,必須找一位朋友相伴。

剛開始,有一位摯友陪伴弗拉索夫老人一起行走。但是,那位朋友隻堅持到西伯利亞的托木斯克,大約行程5000公裏,便告退了。

此後,弗拉索夫老人孤身一人,在西伯利亞曠野上跋涉。

經過艱苦跋涉,他到達了俄羅斯最東端的薩哈林島。但是,他並不滿足這一壯舉,而是繼續北上,終於到達了與阿拉斯加隔海相望的楚科特加半島。弗拉索夫老人總共花費了13年的時間,徒步3萬公裏,橫穿了俄羅斯,從而創造了個世界奇跡。

記者在采訪他時問:“你這麼大的年紀,為什麼還要做出這麼一個常人難以承受的決定呢?”

老人的神情非常平靜,微笑著回答說:“我隻是用行動來證明,一個人在退休和進入70歲高齡之後,仍然可以生活得朝氣蓬勃。隻要你的信念不老,那麼衰老的隻是年紀。”

的確,變老的,隻是年紀!

契柯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這樣寫道:“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裏著火了,那你應該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

“要是有窮親戚上別墅來找你,那你不要臉色發白,而是要喜氣洋洋地叫道:很好,幸好來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該高興:幸好不是滿口的牙痛。

“要是你的手指頭紮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很好,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到眼睛裏!”

契訶夫在文章最後寫道:“以此類推……朋友,照我的勸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會歡樂無窮了。”

點燃希望的燈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病房裏,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裏看見窗外的一棵樹的樹葉,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叫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

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隻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惟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生存的支柱,有了希望,生命之樹才會常青!

很多人就是因為對治愈疾病一直抱有希望,才會忍住病痛的折磨,堅持著活下來。而當你心中的希望之火熄滅了,停止了追尋生命的步伐,死亡之神的腳步也就近了,

從前,有這麼一個故事說,一老一小兩個相依為命的瞎子,每日裏靠彈琴賣藝維持生活。一天老瞎子終於支撐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將離開人世,便把小瞎子叫到床頭,緊緊拉著小瞎子的手,吃力地說:“孩子,我這裏有個秘方,這個秘方可以使你重見光明,我把它藏在琴裏麵了,但你千萬記住,你必須在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才能把它取出來,否則,你是不會看見光明的。”小瞎子流著眼淚答應了師父。老瞎子含笑離去。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瞎子用心記著師父的遺囑,不停地彈啊彈,將一根根彈斷的琴弦收藏著,銘記在心。當他彈斷第一千根琴弦的時候,當年那個弱不禁風的少年小瞎子已到垂暮之年,變成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雙手顫抖著,慢慢地打開琴盒,取出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