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社交職場中學會選擇和放棄(3)(1 / 3)

一提到人際交往,卡耐基幾乎成了一個“成功人際交往”的代名詞。他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則——這一原則是建立在人的各種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質的內容)的基礎上,即人際交往是滿足人們需要的活動。

心理學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提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即人們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於所付出的。中國古語有“交友強於己”,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何止是得到的不能少於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於付出的,也會令人們心理失去平衡,開頭的那個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證。在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常有這樣的情況,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為孩子付出很多,結果孩子卻不領情,其實是孩子承受了太大的壓力所致。

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一次做盡”,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會令關係融洽、密切。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人不能一味接受別人的付出,否則心理會感到不平衡。中國人講究回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也是為了使關係平衡的一種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盡,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

人際交往要有所保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如何做以及其中包含的心理學的道理未必都知道。留有餘地,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也許是平衡人際關係的重要準則。

在鄉下,鄉親們對於給過他們幫助的人總是好酒好肉的招待,好酒好肉是他們能拿出的最好的東西,隻有拿最好的東西才能回報別人的幫助。也隻有這樣,在下一次有求於人時他們才會覺得自己不欠別人的,才不會心有愧疚。假如別人不接受他們的招待,那麼鄉親們也許再也不會求助於他。這是淳樸的本心,但也的確是正確的交往之道。所以,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係,那麼不妨適當地給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有所回報,不至於因為內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係。

留有餘地,適當地保持距離,因為彼此心靈都需要一點空間。而“過度投資”,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就會讓對方的心靈窒息。留有餘地,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

讓別人欠你一個人情

一個人不可能獨自憑借自己的力量去闖世界,即使是那些白手起家的有成就的人,也需要借助眾多的人的支持才能達到今日的業績。問及他們成功的經驗,都會對自己的講求信譽和以誠經營而自豪不已。講信譽,講誠信,送給別人一個人情,表現自己的誠意,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回報。十個欠你人情的人中至少有九個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一個人不可能賺到大錢,並且需要許多人的支持和幫助。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欠下許多人情債,但你不要急著去償還。

要賺錢的人,應當在心中貯存這樣一個信念,社會上的所有人都能幫助你,所以你要對這個社會心存感激。這會使你賺錢的信念變得更加強烈,更加堅定,會使你糾正一些對於賺錢的意義的錯誤看法。

這樣,你就能漸漸地得到別人的尊重。當然,並不是隻要心存感激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即使你有許多長處也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如果你看不起別人,別人也就會看不起你。同樣的,如果你對別人搞欺騙,使手段,早晚會被別人識破,那麼別人同樣也會借用你所使用過的手段來對付你。

你要答應為別人做的事不要過多,因為你有可能不能一一兌現,一旦有一件事情落空,你就會不好交差。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兩次,三次,你的形象就會在別人的心目中被人為地降低,認為你這個人做事不講信譽。久而久之你的威信將會一掃而光,誰還會來尊重你,誰還會來幫助你呢?

自己能辦到的事,不要讓人幫忙,免得讓人說你無能;答應別人辦的事,也一定要盡力去完成,否則別人非但會認為你能力不夠,還會覺得你沒信用。別人願意幫助你是一回事,你請求別人幫助你則又是另一回事。另外,你也不要非讓別人做不願意的事情。即使他們按照你的意圖做了,別人心裏也一定很不痛快,當然也不會尊重你了。

假如你能做到這一點,以這種心態和別人交往,你就會不好意思欠他人的人情債。

但是,即使你不願欠別人的人情債,在現實生活中你仍會不知不覺地接受別人的好處。人生就是這樣,所以沒有人情味的人往往會被別人說成是冷血動物,會遭到別人的冷遇和拋棄。

所以,有人有這種見解:至少,不要隨便接受他人的好意幫助。以這種觀點與他人交往,你的心裏才能坦蕩,才會毫無牽絆。

當然,最好還是將你欠的人情債還給他人,盡管要做到這一點會很不容易。不過,將來也許有一天,你會獲得大大的回報。

同樣。不是所有人都會積極去償還欠你的人情債。不過,總是有人會還的。因此,有機會的話,你還是應該試著讓別人欠你人情債,終有一天,你會連本帶利收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