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聽了魏徵的話,思前慮後,感到很有道理,遂決定停罷封禪一事。這就使國家減省了一大筆財政消耗,使中原百姓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勞役煩擾。
作為專製皇帝,在求諫和納諫上,唐太宗是比較突出的一位。貞觀前期,對於大臣諍諫,太宗基本上做到了虛心聽取。但是,對一些言詞激烈,特別是像魏徵那樣直言不諱的進諫和爭辯,秉性要強好勝的太宗,有時也感到太傷體麵。有一天,退朝回宮,太宗氣憤憤地說:“總有一天要把這個鄉巴佬殺掉!”長孫皇後問要殺誰,太宗說:“魏徵經常當著百官的麵叫朕下不了台,朕非殺他不可。”長孫皇後一聽,急忙退出,穿上朝服(上朝所穿禮服)進來,恭恭敬敬地向太宗道賀。太宗驚訝地問道:“何賀之有?”
長孫皇後說:“我聽說君明臣直,皇上英明,臣下才敢直言。魏徵敢於直言,正是因為陛下英明啊!我怎麼能不表示祝賀呢。”太宗這才轉怒為喜,心中對魏徵更加敬重。
有一次,太宗在九成宮(在今陝西麟遊境內)丹霄樓宴會群臣。酒飲到半中間,太宗對宰相長孫無忌(長孫皇後之兄)說:“魏徵過去服侍隱太子(即李建成)和巢刺王(即李元吉)時,實在可惡,朕能夠拋荊日怨,發揮他的才能,可以無愧於古人。但是,魏徵每次進諫,隻要朕不聽他的話,朕發表什麼意見,他總是不立即讚成,這是什麼緣故?”
魏徵在一旁答道:“臣所以進諫,是因為覺得事理不對。如果陛下不聽取臣的話,而臣立即順從陛下的話,隻怕就照陛下的意見辦了。”
太宗道:“你可以當時答應一下,等別的時候再來提意見,這難道也不行嗎?”
魏徵說:“從前舜告訴群臣,叫他們不要當麵服從,敢於表達不同的意見。如果臣當麵答應了,等到別的時候又來提意見,這就是背後有意見。這可不是稷、契對待堯、舜的態度。”
太宗聽了大笑起來,說:“別人說魏徵舉動粗率傲慢,朕隻覺得他非常可愛。”
魏徵立即拜謝道:“陛下啟發臣要暢所欲言,所以臣才敢這樣。要不然,臣怎麼敢屢次冒犯陛下的尊嚴呢!”
正因為如此,魏徵死後,唐太宗痛心失去了“人鏡”。堅持真理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
他用手指捏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味兒?”有一位學生舉手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台,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讓每位同學都嗅一嗅蘋果。這一次,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事實很殘酷:
當你決定放棄自己的堅持,而去選擇與他人相同目標或是結果,真理便已離你遠去。
有個泥人過河的寓言故事:
某一天,上帝宣旨說,如果哪個泥人能夠走過他指定的河流,他就會賜給這個泥人一顆永不消失的金子般的心。
這道旨意下達之後,長時間內沒有泥人敢於冒這個險。過了很多年,終於有一個小泥人站了出來,說他想過河。
“泥人怎麼能過河呢?你不要白日做夢了。”
“你知道肉體一點兒一點兒失去的那種感覺嗎?”“你將會成為魚蝦的美食,連一根頭發都不會留下……”盡管很多人都勸阻他,然而,這個小泥人決意要過河。他不想一輩子隻做這樣一個小泥人。他想擁有自己的天堂。但是,他也知道,要到天堂,必須先過地獄——就是他將要去經曆的河流。
小泥人來到河邊,猶豫了片刻,便把他的雙腳踏進了水中。
頓時,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籠罩了他。他感到自己的腳在飛快地溶化著,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遠離自己的身體。
“快回去吧,不然你會被毀滅的!”河水咆哮著說。
小泥人沒有回答,隻是默默地往前挪動。一步,又一步……這一刻,他忽然明白,他的選擇,使他連後悔的資格都不具備了。如果倒退上岸,他就是一個殘缺的泥人;在水中遲疑,隻能夠加快自己的毀滅。而上帝給他的承諾,似乎比死亡還要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