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對孫子說:“年輕時,我一和別人生氣,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我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跟別人生氣呢?一想到這裏,我的氣就消了。氣消了,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工作和學習了。”
孫子又問:“爺爺,您老了,成了巨富,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
富人笑著說:“老了生氣時我繞著房子和土地跑3圈,邊跑我就邊想——我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又何必跟人斤斤計較呢?——想到這裏,我的氣就消了。”
富人的做法值得借鑒。仔細想想任何事情都不像你想像的那樣,那麼值得耿耿於懷。讓你生氣、懊惱的不過是自己罷了。你可以讓自己變得快樂,也可以讓自己痛苦,這取決於你的選擇。
一蓑風雨任平生
莊子雲:“安時而處順,憂樂不能人也。”此話是說,一個人荇能安於時代潮流,囚循自然法規的發展那麼悲哀和歡樂就不會占據他的心了。
“一蓑風雨任平生”,表達的恰是蘇東坡豁達的人生觀。蘇東坡不僅才華橫溢,而且為人正直,敢於批評時政,因而使人側目,不喜歡他的人總想找機會整治他。
有一次官僚們拿蘇東坡的詩作根據,斷章取義,硬說他諷刺朝廷、把他從湖州刺史任上抓來,關在大牢裏,幾乎殺頭。經他的弟子和許多好友大力營救才保住性命,最後把他貶到了黃州受人管治。但是對他的迫害並沒有到此結束,後來他又受到了多次貶斥,被貶去的地方也越來越遠,最後竟然被貶到了當時極為荒涼、偏僻的海南島。
他在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曾很有深意地慨歎:“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字,高處不勝寒。”盡管如此,蘇東坡還是吟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詞句
無奈中,卻又包含著對世間得失的豁達。該來的自然會來,夫去了強求也無可奈何,更何況這個世界本就不那麼完美。
試想,蘇東坡屢遭迫害,如果他一味地追求名利,與那些官場小人頑固地爭鬥,那麼他也不會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幹占風流人物”的豪放與灑脫了。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風的小花,生長在一棵高聳的大鬆樹下,小花非常慶幸有大鬆樹成為它的保護傘,為他遮風擋雨,每天可以高枕無憂。
有一天,突然來了一群伐木工人,三兩下的功夫,就把大樹整個鋸了下來。
小花非常傷心,痛哭道:“天啊,我所有的保護都失去了,從此那些囂張的狂風會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會把我打倒。
遠處的另一棵樹安慰它說:“不要這麼想,正好相反,少了大樹的阻擋,陽光會照耀你,甘霖會滋潤你。你弱小的身軀將長得更健壯,你盛開的花瓣將一一呈現在燦爛的陽光下。人們就會看到你,並且稱讚你說,這朵可愛的小花長得真美麗啊!”
其實,失去與獲得全在你一念之問,不是說擁有就是錯誤,而如果一味地貪戀擁有,那絕對是大錯特錯。
放棄不切實際的要求
從前有一個國王,後宮的後妃為他生了一群白白胖胖的王子,好不容易,他最寵愛的妃子終於為他生了一位晶瑩剔透的公主。國王非常疼愛小公主,視如掌上明珠,舍不得稍加責罵,凡是公主所要求的東西,國王從來不曾拒絕過,就是天上的星星,國王也要攀登太空,為公主摘下來,點綴為彩衣。
公主在國王的嗬護縱容下,慢慢成長為豆蔻年華的少女,漸漸懂得裝扮自己。有一天,春雨初霽的午後,公主帶著婢女倘徉於宮中花園,隻見樹枝上的花朵,經過雨水的潤澤,花苞上掛著幾滴雨珠,顯得愈發的嬌豔;蓊鬱的樹木,翠綠得逼人眼睛。公主正在欣賞雨後的景致,忽然目光被荷花池中的奇觀所吸引住了。原來池水熱氣經過蒸發,正冒出一顆狀如琉璃珍珠的水泡,渾圓晶瑩,閃耀奪目。公主看得入神忘我,突發異想:“如果把這些水泡串成花環,戴在頭發上,一定美麗極了!”
打定主意,於是叫婢女把水泡撈上來,但是婢女的手一觸及水泡,水泡便破滅無影。折騰了半天,公主在池邊等得忿忿不悅,婢女在池裏撈得心急如焚。公主終於氣憤難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宮中,把國王拉到了池畔,對著一池閃閃發光的水泡說:“父王!你一向是最疼愛我的,我要什麼東西,你都依著我。女兒想要把池裏的水泡串成花環,作為裝飾,你說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雖然好看,終究是虛幻不實的東西,怎麼可能做成花環呢?父王另外給你找些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還要美麗!”’國王無限憐愛地看著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