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文拓》複刊(1 / 1)

如果說北大先修班在學習和思想上都帶給了湯一介巨大的收獲,那麼在重慶南開中學遭到“被迫停刊”的《文拓》在北大校園複刊,則是湯一介在北大先修班最難忘和愉快的經曆。

北大先修班就設在當時國會街北京大學的第四院,即原來的“國會議院”。來到北大第四院不久的湯一介即萌生了複辦南開《文拓》的意願。而他的想法也立刻得到了和他一起進入先修班的黎先智及原來重慶南開中學幾個同學的支持。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曾在千裏之外被迫沉寂的《文拓》終於在北大校園複刊了。

複刊的《文拓》仍以散文為主,並恢複了副刊《仙人掌》,既取仙人掌有刺之意,又不失《文拓》曆來之犀利文風。而湯一介此時則寫出了篇幅較長的《美學研究之種種》在《文拓》以連載方式登出。

北大四院的《文拓》還常常舉辦各類年輕人喜愛的活動。比如請教堂的神父輔導英語會話,舉辦西方古典唱片音樂欣賞晚會,在北大四院禮堂舉辦400多人參加的音樂會,為同學們舉辦詩歌朗誦會等。《文拓》舉辦的這些活動非常受歡迎,特別是湯一介在詩歌朗誦會上為大家朗誦的《哭亡女蘇菲》,更是深深打動了台下的聽眾,以至於朗誦會後,很多同學都找到湯一介向他要這首詩。

北大四院的《文拓》還有一個很有影響的活動就是請來名人學者和教授為大家作報告。這其中包括:西語係的馮至教授為同學們講歌德,徐炳昶教授講中國古代社會,廢名教授講阿賴耶識,許德珩教授講社會學及空想社會主義等。學者們的精彩演講以及“名人效應”更為北大校園的《文拓》豐富有趣的活動增添了無限的光彩。

受國內形勢的影響,當時的北大學生也有國民黨和共產黨兩派,這也使沒有明顯立場的《文拓》受到兩麵夾擊。因此,《文拓》雖無限“閃光”,卻也有“校園內國民黨方麵學生的攻擊和共產黨學生的看不起”之“不如意”。

隨著北京大學學生運動的日漸高漲,湯一介和《文拓》的成員終於改變了“不明顯”的立場,他們後來全都堅定地參加了學生運動,這樣,《文拓》也隨之在北大第四院自動停刊了。但是,《文拓》又一次閃耀的光彩以及和《文拓》共同在北大四院走過的歲月卻深深留在了湯一介的記憶中。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