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和父親一起留在北大(1 / 1)

1948年,中國國內戰場的局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東北全麵解放,華北也已大部被人民解放軍解放。

在北平城即將迎來解放的日子裏,湯一介和父親湯用彤也在人生道路的路口麵臨一次人生的重大選擇。

轉眼到了年底12月,這一天,北京大學校長胡適一連接到了好幾封國民黨政府發來催促他迅速飛往南京的電報。於是胡適先生匆匆離開了北京大學。臨走之前,胡適先生隻留下了兩封信,一封給他的秘書長鄭天庭,另一封給的就是湯一介的父親湯用彤教授。胡適先生在信中表明,自己要去南京,現在無法與大家告別,北京大學的一切事務,就全都委托給鄭天庭和湯用彤照顧了。

此時的湯用彤教授是北京大學哲學係主任。看著胡適先生的親筆信,他不知應該說什麼。17年前,胡適先生也曾給他寫過信,當時湯用彤教授也曾

像現在這樣,手中攥著胡適先生的親筆信,隻不過當年那封信的內容是胡適先生邀請他到北京大學任教。想不到17年後他又接到胡適先生的信時,已是“人去樓空”。

在人民解放軍取得節節勝利,國民黨政府日漸衰敗的形勢下,人民已經看到了新中國勝利的曙光。此時的湯一介已是北京大學哲學係二年級的學生,雖然他仍然是在勤奮學習和刻苦鑽研,但在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湯一介不單思想進步很快,而且已經成為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主青年聯盟的一員。

年輕的大學生湯一介對未來的新中國充滿希望,更堅定了留下來為祖國效力的信心。而湯一介的決定必然直接影響著他的父母,在戰爭年代失去了一雙兒女的湯夫人在這個時刻是絕對不會和她疼愛的兒子分開的。這一切,無形中都在影響著湯用彤教授。

胡適先生走後,國民黨南京政府又派來一架飛機,此舉自然是接走一大批學者。而在這批即將被國民黨政府接走的學者和名教授的名單中,就有湯用彤教授的名字。在這個人生道路的重大路口前,湯用彤教授最後把手中的機票給了別人,他和馮友蘭教授、賀麟教授等選擇了北京大學。湯用彤父子終於一起留在北大,應該說,兒子湯一介起了很大的作用。

從此,湯氏父子在新中國的北京大學開始了全新的生活。父親湯用彤教授繼續他的國學研究和教育,後又成為北京大學副校長,兒子湯一介則在北京大學哲學係開始了一個新中國大學生的生活。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