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父子情深(1 / 2)

1964年,湯一介的人生道路開始不平靜,這一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他的父親湯用彤先生因病不幸逝世。

湯用彤先生的逝世,使中國學術界失去了一個著名的國學大師,一個優秀的現代哲學史家和佛教史家。而對於一直和父親感情很深的湯一介來說,更是在悲痛之中愈加懷念父親。

在湯一介的心目中,父親對自己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尤其是在人生經曆,哲學夢想的追求中,父親對傳承“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家風的教誨,父親的勤奮與學術成就,父親的憂國憂民思想,都對自己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湯用彤先生1893年誕生在甘肅渭源縣城。辛亥革命後考入北京清華大學堂,後赴美國哈佛研究院攻讀哲學。湯用彤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佛教史、魏晉玄學及印度古代哲學史的研究。而他的著作《魏晉玄學論稿》和《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更是研究魏晉玄學與佛學不可不讀的經典著作。

尤其是湯用彤先生所著《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多年來一直得到多位學術大家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讚揚。其中賀麟先生在《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中寫到:“寫中國哲學史最感棘手的一段,就是魏晉以來幾百年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許多寫中國哲學史的人,寫到這一時期,都碰到礁石了。然而這一難關卻被湯用彤先生打通了。湯先生……所著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一書材料的豐富,方法的嚴謹,考證方麵的新發現,義理方麵的新解釋,均勝過別人。”

胡適先生在1937年1月17日看到了湯用彤先生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的稿本後,則在日記中高度誇讚到:

讀湯錫予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稿本第一冊。全日為他校閱。

此書極好。錫予與陳寅恪兩君為今日治此學最勤的,又有成績的。錫予的訓練極精,工具也好,方法又細密,故此書為最有權威之作。

後來季羨林先生在《湯用彤先生誕生一百周年紀念論文集序》中也讚揚說:“拿湯老先生的代表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來做一個例子,加以分析。此書於1938年問世,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然而,一直到現在,研究中國佛教史的中外學者,哪一個也不能不向這部書學習。向這一部書討教。此書規模之恢弘,結構之謹嚴,材料之豐富,考證之精確,問題提出之深刻,剖析解釋周密。實在可為中外學者們的楷模。”

2005年8月10日《南方人物周刊》登載夏榆撰寫的《湯一介:給中華文化一個恰當定位》一文,文中是這樣寫的:“湯用彤早年畢業於哈佛,與陳寅恪、吳宓一起被稱為‘哈佛三傑’。1922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出任東南大學哲學係教授。1926年至1927年,湯用彤到南開大學、中央大學哲學係任教,並開始研究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據傳,此前,胡適出版有關中國哲學著作,隻有上部,沒有下部。他被漢魏兩晉以來佛學發展問題難住了。中國哲學史學者每每寫到此處就觸礁,致使中國哲學史中的漢魏兩晉南北朝領域一直是空白。1930年,湯用彤完成《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初稿,並開始在北京大學講授。1938年,四易其稿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公開出版,中國哲學史的‘關卡’被湯用彤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