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到1964年,中國經曆了“大躍進、人民公社、總路線”運動和“三年自然災害”的特殊年代,湯一介這一時期的哲學路程也和當時的社會形勢緊密連在一起。其主要體現在當時中國政治領域內中國共產黨反對蘇聯修正主義的“反修防修”的鬥爭以及學術界對著名學者馮友蘭教授提出的“抽象繼承法”和“普遍性形式”的“資產階級學術觀點”發起的批判。
由於中蘇兩黨分歧和矛盾的公開化,在中國國內就正式開展了“反修防修”的政治鬥爭。這種形勢下,正在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共產黨員湯一介積極參加了批判修正主義的理論隊伍,並且與另外3名同誌一起以筆名“司馬文”撰寫文章批判修正主義。“司馬文”就是“4個馬克思主義者”的文章的意思。
中國國內學術界也同時開展了對當時的北大教授馮友蘭先生的“抽象繼承法”和“普遍性形式”批判的“學術討論”。同時也有一個與湯一介他們的“司馬文”特點非常近似的名為“撒仁興”的寫作小組也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撒仁興”,即是取“三人行”之諧音的三人寫作集體。湯一介他們的“司馬文”自然也參加到了這個批評馮友蘭的行列之中。
雖然那個時期的這類“學術討論”受時代影響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參與討論的學術工作者們必須引經據典,因此湯一介又繼續閱讀了一大批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另外這時的湯一介已經開始為哲學係的心理學專業和哲學專業的學生教授中國哲學史,並先後培養出一批北大哲學係專業的畢業生。因此除了閱讀大量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外,湯一介也開始係統地閱讀中國古典書籍,從儒家經典到諸子百家書以及《漢魏叢書》、《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前四史、《晉書》、《南北史》等等。對於這些書籍,湯一介不僅全部翻看,而且精心做出了幾千張的分類卡片。
這個時期的湯一介也撰寫了一些文章,除了在參加北京學術界召開的關於孔子、老子、莊子的討論會後寫的文章被收入《老子哲學討論集》、《孔子討論文集》、《莊子哲學討論集》外,湯一介又撰寫了有關墨子、王弼、郭象、朱熹等中國古代哲學家的文章。
由於當年時代環境的影響,後來湯一介對這些文章都不太滿意。隻有他在“老子思想的階級本質”一文提出的“老子哲學反映著沒落奴隸主的要求,但是他的哲學是唯物主義的”這一觀點與當時流行的觀點不同。當時社會比較認同的觀點是“唯物主義是進步的,唯心主義是反動的”。
湯一介認為,能寫出這樣的觀點,是他在學習普列漢諾夫的《論一元曆史觀之發展》和梅林的《論曆史唯物主義》中找到了根據。在當年湯一介的哲學研究中,這個觀點應該說是一個突破,但後來的湯一介仍然認為,他當年敢於發表的這個觀點仍然沒有脫離時代的局限性。
縱觀這一時期湯一介的哲學路程,無論是他大量地閱讀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和中國古典名著,還是他撰寫的著作和觀點,都盡顯出湯一介對哲學的刻苦鑽研和執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