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創辦中國文化書院(1 / 2)

關於創辦中國文化書院和《儒藏》的編纂,景海峰先生曾這樣高度評價湯一介:“湯一介二十多年來所做的工作,秉承了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恪守‘士’之本分,堅持學人之良知,以現代知識分子的學術理念和敬業精神,鞠躬盡瘁,勇往開拓,取得了燦著於世的成績。其中,他投入精力最多、花費時間最長,也是最有影響的兩件工作:一是創辦中國文化書院,領導了這間將在20世紀的中國學術史上留下重要印記的民辦學術機構;二是發起《儒藏》的編纂,主持了這樣一項新世紀巨大的學術工程。”

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一直到21世紀,湯一介在挑起《儒藏》編纂的重擔之前,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工作就是創辦了中國文化書院。

創辦中國文化書院始於1984年,那年8月,湯一介正在美國夏威夷參加“亞洲哲學與比較哲學討論會”。國內在北京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史研究室與湯一介一同工作的幾位同誌一起給當時的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耀邦同誌寫了一封信,他們在信中表示,應該建立一所“中國文化書院”,以作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民間機構。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各地民辦形式的書院逐漸消失,公辦大學就成為中國國內唯一的高等教育機關。這種局麵隨著20世紀80年代政策的開放及各種改革新思潮的隨波興起而改變。

北京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史研究室的同誌們正是在這樣的形勢鼓舞下,帶頭發起醞釀籌備創辦中國文化書院。也是在這個形勢下,從美國歸來的湯一介立即被哲學係中國哲學史研究室的同誌們一致推舉為中國文化書院的負責人。

在湯一介和北大哲學係中國哲學史教研室的同誌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文化書院終於在這年12月成立,湯一介被選為中國文化書院首任院長。

從當時的曆史環境和時代背景看,湯一介創辦中國文化書院無疑適時順應社會發展和時代呼聲。因而當年的中國文化書院不僅得到了眾多著名學者的支持,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更在當年產生了深遠影響並起到了促進中國文化發展的積極意義。

在湯一介的領導下,當年的中國文化書院不僅聘請到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周一良、龐樸、杜維明等70多位海內外的學術界著名大家學者為導師,更舉辦了多次大型的各類學習、函授班和召開國際性的學術討論會。

在以“如何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第一期學習班中,很多著名學者擔當了學習班演講的導師,他們當中既有梁漱溟、馮友蘭、吳曉鈴、牙含章等老一代著名學者,也有湯一介、樂黛雲、龐樸、李澤厚等近60歲的學者以及美籍華人學者杜維明教授。

導師們以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為主題,分別從“肯定”、“批判”、“分析”等角度講述的中國傳統文學和介紹外國文化研究情況的精彩演講受到了學員們的熱烈歡迎。而梁漱溟先生在這次講習班上以“中國文化要義”為題作的兩個多小時的演講,更是引人注目。這是自1953年梁先生受到批判後的第一次的公開演講。可以說這是中國學術界的一件大事,更為中國文化書院的曆史記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