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心思別那麼重(1)(1 / 3)

1.絕頂聰明絕頂癡

有人說,如果哪天世界上搞個“最‘聰明’的民族大評選”,我們敢認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比如說在美國,申請信用卡和注銷信用卡都是免費的,但是更換磨損的信用卡片需要繳納5美元工本費。聰明的中國人需要更換卡片時,總是先銷戶再開戶,從而節省了更換卡片的5美元。雖然這很簡單,美國人卻不會。

德國人更笨。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困在德國的季羨林先生回憶說,1944年冬,盟軍完成了對德軍的合圍,法西斯德國敗亡在即,大批德國百姓食物短缺、燃料匱乏,許多人被凍餓而死,迫不得已,德國政府隻好允許市民上山砍柴。但是政府規定,隻有那些做了標記的老、弱樹和劣質樹才能砍伐,沒有做標記的嚴禁砍伐。結果,幾個德國人為躲避戰爭跑到了慕尼黑地區的黑森林附近,當時剛剛下完雪,天氣非常寒冷,他們想砍些樹枝來取暖。誰知他們看到了一塊“若想砍樹必須得到州政府許可”的牌子,當時哪還有什麼州政府?結果這幾個德國人愣是守著大森林,活活地凍死了!

……

這些,是我們所推崇所期待的聰明嗎?毫無疑問,這是種小聰明,是帶引號的“聰明”。

小聰明的人比比皆是,有大智慧的人卻少之又少。小聰明是大智慧的天敵。總是注目於方圓兩米以內的人,既看不到前方的機會,也看不到遠方的災禍;總是計較於斤兩毫厘之間的人,也不可能有什麼偉大的想法。

小聰明影響人的智識,也影響人的生活。很多人看起來特別聰明,有時為買幾斤便宜菜,不惜坐十幾站車,最終倒是省了菜錢,但費了車錢,當然還有時間和精力。這樣的人,不僅活得累,也往往把身邊的人都帶累。

小聰明雖小,但往往蘊含著大災禍。小聰明,就是能讓人沾些小便宜的鬼點子,或者打打道德法律的擦邊球,一般來說,隻要留心,隻要夠無恥,做到這點並不太難。而一旦做成那麼幾次,人就會習慣於耍小聰明,有條件要耍,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耍。耍來耍去,越耍越專業,小聰明也升級為陰謀詭計詐騙投機,最終難保不把自己耍進局子裏。

然而不是到了最後關頭,這些人往往很難認同這一點。他們總是自信的以為天下人都是傻子,就他一個人聰明,就他一個人手腕高超、腦瓜靈活。其實聖人就在旁邊,隻是不想再告誡他們了;警察就在旁邊,就等著他們再次伸手抓他們的現行。有句話說得好:“聰明反被聰明誤。”在這方麵過於自信的人,最終都不免上自己的當,吃自己的虧。而且,他的自信心越高,他吃的虧往往越大,正所謂“絕頂聰明絕頂癡”。

小聰明並不等同於盯著眼前。人生在世,貴在自知。尤其是在利益麵前,人必須得看清自己。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年,楚莊王想趁越國新敗又碰上大旱之機興不義之兵,楚國的賢人杜子聽說後,趕緊去勸楚莊王息兵,楚莊王卻認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拒不聽從。杜子長歎一聲,說:“人們認識事物,就好比眼睛看東西一樣啊!”楚莊王不懂,但覺得他話裏有話,便假意有杜子指教。杜子指著一百步外的一件東西問楚莊王:“那是什麼?”楚莊王說:“那是一輛車子啊!有什麼問題嗎?”“沒問題。大王能看得清楚嗎?”“當然能。”“可是,大王你能看到自己的睫毛嗎?”楚莊王一怔,如實答道:“不能。”杜子於是說:“這就對了。人的眼睛能看到百步外的東西,卻看不到近在眼前的睫毛。大王您現在犯的就是這樣的錯誤。越國是剛剛被吳國打敗,又遭遇了大旱,兵弱政亂,這不假。但楚國呢?自城濮一戰,楚國屢敗於秦晉,喪城失地,兵難道強嗎?楚國國內盜賊橫行,官府束手無策,難道不是政亂嗎?大王憑什麼認為自己能打敗越國?憑什麼認為這是個機會?況且越國做錯了什麼嗎?無緣無故地攻打它,除了在諸侯中留下惡名,有一點好處嗎?”一席話說得楚莊王連連點頭,最終放棄了攻打越國的想法。

上麵故事中的楚莊王是不是小聰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聽得進勸。而曆史上和現實中,卻有一大批人,或者心裏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或者在別人的提醒下知道了自己不對,但最終還鬼使神差,寧願“掩耳盜鈴”,也要鋌而走險。用他們的話說,那叫“賭一把”。一旦“賭輸了”,也不叫“罪有應得”,而叫“倒黴”。

當然,他們從心底裏還是知道自己是不對的。但越是這樣的人,還往往要麵子,壞事做了,還往往要為自己開脫,甚至把壞事說成好事。十幾年前,國內曾曝光過一起“陳餡月餅”事件,觸發了消費者的眾怒,很多月餅生產企業都因此遭受重創。但幾年時間過去了,麵對記者的采訪,該廠一位負責人還在狡辯:“我跟你講,在全國範圍內,這是一種普遍現象。我跟你講,月餅它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產品,每一個廠家都想搶月餅這塊市場。月餅這個市場很難估量,沒有一個廠家,除非你是個體戶,做幾個賣幾個的……我跟你講,這個東西呀,因為你們也不在這個行業裏,我本身也不是做食品的,但是這幾年我對食品慢慢也了解了。去年我曾經拿著這個題目跟衛生防疫站的人就坐在這個地方討論過這個事情,政府現在在衛生防疫法裏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說,這個可以做,那個不能做。但是從消費者來講,從消費意識來講,為什麼廠家它不能公開的這樣講,或者說承認這個事情,是因為消費者的心理狀態……”不管他怎麼講,我們也不會相信他了。這種人始終不會明白,掩耳盜鈴的小偷,真正可恥的地方並不在於“盜”,而在於“掩耳”。規則或許真不健全,但規則絕不隻是那些黑紙白字的某一條某一款,還有一種規則叫天地良心。心思別那麼重,心眼別那麼多。自欺欺人的人,縱然逃得了一時,也逃不過良心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