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僅僅是像尤翁那樣,便已經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了。常人的生活邏輯是,你對我厚道,我就對你加倍厚道;你找我的麻煩,那麼不好意思,別怪我不厚道。這實在是一個不利於解決問題的邏輯。因為現實生活中很有一些人,就像尤富翁說的那樣,明明自己沒理,偏要無理取鬧。有的人是仗著自己塊頭大、力氣足、財力雄厚、有個善於貪贓枉法的後台;有的人則是像故事中的窮鄰居一樣,仗著自己能把貧窮堅持到底,仗著自己活著比死了強不了多少,用他們的話說便是:我這光腳的還怕你這穿鞋的不成?!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既不要命又不要臉的。這幾種人都不是好人,如果你不想跟他們一樣,辱沒了我們生而為人的高貴,最重要的是,不想因一時之氣葬送自己的幸福生活,那麼,別跟他們講理,因為他們若是講理的話,根本就不會無理取鬧。你隻需冷靜地想想他們跟你折騰究竟是為了什麼,必要時做一些必要的讓步就行了。事實證明,這些人要“爭取”的往往並不多,因為他們的素質和格局早就決定了他們隻能在雞毛蒜皮、塊兒八毛上兜圈子。人生還有很多大事等著我們去做,和他們浪費時間,影響心情,是很不值得的。
話又說回來,僅僅是不與無理取鬧的人一般見識,終究不是真正的厚道,更貼切的叫法應該是“明哲保身”,明代大儒馮夢龍則將其歸類於“避禍求福”。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厚道呢?宋代宰相王旦為世人做好了榜樣。
王旦是宋真宗朝的宰相,與時任樞密使(相當於國防部長)的寇準同朝共事。王旦為人厚道,處事圓融,經常是一副和事佬的模樣,相對來說嫌惡如仇的寇準便很看不過去,經常在真宗麵前說王旦的不是。而王旦知道後,反倒經常在真宗麵前說寇準的長處。
有一次,真宗笑著問王旦:“王愛卿,你總是稱讚寇準,可他為什麼總是挑你的不是說呢?”王旦說:“臣做了這麼多年宰相,天下大事小情,難免處理不周。寇準為人忠直,知無不言,說說臣下的缺點是應該的,這也正是陛下之福和臣看重他的原因啊!”真宗哈哈一笑,說:“你真是個好人啊!”
又有一次,王旦負責的一份公文轉達至了寇準的樞密院,寇準發現其中有些格式不對,這在古時是個不大不小的錯誤,於是寇準立即上奏給了皇上。王旦自然受到了責問,但他並不辯解,而是坦然承認錯誤。巧得很,過了幾天,寇準起草的一份公文送到了王旦那裏,王旦的手下發現上麵也有格式錯誤,當即非常高興地說:“這次我們也抓住他們的把柄了,上奏給皇上吧?”王旦卻命人把公文退給了樞密院。寇準得知後,非常慚愧地找到王旦說:“你老兄怎麼這麼大度呢?”
王旦退休前,寇準曾私下找到他,讓他提議由自己接班做宰相。王旦正色道:“宰相這樣重要的職位,怎麼能是求來的呢?”寇準從此便記恨上了王旦。但沒多久,真宗竟真的提拔他當了宰相。寇準入朝拜謝時,很是說了一番承蒙陛下知遇之恩臣定當肝腦塗地一類的話,但真宗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要謝就去謝王旦吧!這可是他推薦你的!”寇準聽了,又是感激,又是羞愧,從此深知自己在人品上差王旦太遠,時時處處以王旦為榜樣。後來,他遭奸臣丁謂陷害,屢次被貶,但當丁謂自食惡果,被貶海南島經過寇準的治地時,寇府的家丁們都想借機痛打落水狗,寇準不僅婉言阻止了大家,還命人把大門關好,誰也不許外出,同時讓人給丁謂送了一隻蒸羊安慰,被後人傳為佳話。
厚道,其實就是傳說中的王道。都說王道不可追,其實是很多人不追王道。人們之所以總是讚美厚道,呼喚王道,一方麵在於社會上存在著太多不厚道的人和事;另一方麵則在於社會上缺乏王旦那樣的好人,也缺乏寇準那樣的見賢思齊、不齊自省者。指望大家都厚道是不現實的,但厚道的人越多,社會就越和諧,人們就越幸福,卻是疑無疑問的,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期盼且應該從自身做起的。
4.極高明而道中庸
《烏鴉與狐狸》的寓言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下麵要講的是新《小烏鴉與小狐狸》的故事,大意如下:
老烏鴉上當後非常後悔,回家後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們,讓孩子們牢記這次教訓。可巧,第二天,一隻小烏鴉非常幸運地得到了一塊肥肉,它飛到一棵樹上,準備美美地飽餐一頓。一隻小狐狸看到了,趕緊跑過來,它仰著頭對小烏鴉說道:“烏鴉小姐,你的羽毛多麼美麗啊!你的歌喉多麼迷人啊!如果你能為我唱一支歌,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
小烏鴉聽了小狐狸的讚揚,心裏當然很高興,但它知道,自己的媽媽就是這樣上的當,心說:“你今天休想騙我,還是及早滾蛋吧。”於是,無論小狐狸怎麼讚美,小烏鴉一概不理不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