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1 / 1)

一個形象邋遢、說話語無倫次的人是不可能擁有好人脈的,一個說話沒有涵養、穿衣不修邊幅的人不可能擁有好人脈。皮卡托說:“美若失去魅力,就是無鉤的誘餌。”如果想擁有好人脈,你就需要了解相應的社交禮儀,培養自己儒雅的風度,修煉自己的演講能力。

章先生是某公司的係統工程師,月收入近萬元,是個不折不扣的白領,然而,已過30歲的他仍舊沒有女朋友,在公司內也沒人願意親近他。這都是由於他太不注意個人形象,衣著總是很邋遢;肥大的T恤衫外罩著一件同樣不合身的西裝外套,西褲皺皺巴巴,皮鞋常常一兩個星期不擦。有一次,老板善意地提醒他注意一下衣著,以便拉近與公司同事的關係,但章先生卻振振有辭地辯解說:“老板,我相信您聘用我看中的是我的能力,他們這樣以貌取人,那我也不屑於與他們為伍!”結果,章先生仍舊穿著邋遢的衣服,他也仍舊被排斥在同事圈之外。

章先生認為不注意著裝是個人的事情,對別人並沒有妨礙。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得體的著裝是對別人的禮貌,衣著隨便的人很難受到別人的歡迎。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恰到好處的著裝可以在人際交往中給人帶來美的感受,讓人對你產生好感。那麼怎樣著裝才能充分體現你的個人魅力呢?

從一般的原則分析,以下幾點最能展現出服飾的風采,給人以美感。

第一,整潔是服飾美的首要條件

無論在何種場合,穿何種衣服,我們都要保證服裝整齊潔淨。隻有如此,才能保證服飾有美感。否則,無論你穿何種品牌、質地、式樣、顏色的衣服,都會給人留下不潔、不好的形象,也就無所謂服飾美了。

第二,協調是服飾美的藝術特征

一個人著什麼裝,怎樣打扮,都必須與個人的性格、氣質、職業、年齡以及穿戴的環境、季節相協調,這樣才能與審美要求相符,才能符合社交禮儀的規範,才能給他人以美的感受。

第三,著裝要與交際環境相協調

與你工作環境不相適應的著裝可能是叛逆的標誌。一家公司有位年輕、美麗的行政助理,自從她開始與搖滾樂手約會,便逐漸改變了端莊的穿著和職業女性的發型。改變裝束是為了在下班後會男友時不必再換衣服。而不幸的是,正當她在事業上漸具競爭力時,卻破壞了自己的職業形象。無疑她的優勢地位也伴隨著她的職業形象一起消失了。

公然違背著裝規則會被視為對權威的挑戰。無論是女人穿超短裙、打扮得珠光寶氣,還是男人經常敞著襯衫領口、穿運動夾克衫,給人留下的印象可能都是:“此人對工作不嚴肅。”不過,即使是辦公樓裏著裝最佳人士有時也會左右為難,因為同時還要避免給人留下僅僅對衣服感興趣的印象。

要以著裝向人傳達這樣的信息為原則:“我屬於這裏”、“我有獨特的判斷力和高雅的品位”。

一套服裝是否適合你所處的環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你的工作性質、你居住的地區、氣候以及特定的場合。

很自然,衣著是否合適主要決定於你的工作性質。常與別人打交道的工作一般需要使自己的著裝更加職業化一些。與廣告、軟件開發或娛樂業人員相比,領導者應該選擇較為保守的服裝。你穿的衣服應該讓你安全自如地完成工作中的各種活動。

在許多情況下,當地的氣候決定著服裝是否合適,衣服的麵料要符合天氣情況,如果你在深圳溫暖的冬天穿著厚厚的羊皮夾克,人們就會認為你連一些基本的常識都不懂。氣候不僅影響服裝的選擇,還影響著鞋和外衣。在北方,男人常穿帶翼波狀蓋飾的皮鞋,而且比其他地區的男人穿的鞋厚實。

環境和場合對衣著也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比如,如果你在星期六下午盤點時穿西服就顯得有點兒不合適了。一家谘詢公司的合夥人清楚地記得,有一天他穿了一雙運動鞋去辦公室,路上不斷有人問他,“你要去打高爾夫球嗎?”

第四,著裝還要符合時代背景

人體是美的,在古代,原始人受社會發展條件的製約,著裝無意識,這是客觀條件造成的。但是,隨著人類文明達到一定程度,人體美就不能像原始社會那樣毫無掩飾地展示了,必須經過服飾的“包裝”,才有美感可言。在現代社會的社交場合,赤身裸體是與社會公德違背的。著名的西方美學家格羅塞曾從人類審美心理角度出發做出分析:“在較低的文化層中,雖不是常穿衣服,但在文明較高的階層中,衣服已變成男、女兩性最不可少的部分。到了這樣的情境下,人體的顯露就成為不平常的稀奇事兒,而這種習慣衝突,正如其他情形一樣,會發生一種交待不過去的尷尬。”服飾的穿戴要與時代發展相同步,否則你的著裝就有失禮之處,尤其在重大場合。

不要把著裝當成一件小事,它能直接影響到別人對你的印象,影響到你人緣的好壞。因此,如果你想提升社交中公關的效果,那就一定要注意著裝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