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眉目巧傳“情。”(1 / 2)

在人們的麵部表情中,最傳神、最微妙、最動人、最有魅力的莫過於眼神。在人類的肢體語言當中,眼神最能表達情感、溝通心靈。千變萬化的眼神,能夠表露出人們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由此,在與人溝通時,要善於同別人進行目光接觸和交流。這不僅是一種禮貌,還有助於談話的連貫和順暢進行。

眼睛具有反映人的深層心理的特殊功能。專家研究表明,眼神其實是指瞳孔的變化行為。瞳孔受中樞神經的控製,如實地反映大腦正在進行的一切活動。當瞳孔放大的時候,傳達的是諸如愛、興奮、喜歡、愉快等正麵信息;當瞳孔縮小時,傳達的則是諸如戒備、消沉、厭煩、憤怒等負麵信息。眼睛能夠顯示出人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等思想情緒的存在和變化。也就是說,眼神和談話之間有一種同步效應,眼神總是忠實地反映出話的真正含義。

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目光語”的運用是一種重要的禮儀行為。目光,主要用來表示對對方的親切友好和關注的態度,並營造出良好的交談氣氛。一般,人們會根據交談雙方關係的不同,來區別凝視的部位、角度的不同以及時間的長短。

第一,凝視的部位

(1)親密凝視。眼神一般集中在對方眼睛和胸部以上這個三角區域,這往往是親人或戀人之間使用的一種凝視行為。

(2)公務凝視。眼神的焦點落於對方兩眼和額頭中部之間的三角區域,這一般是為公事打交道的凝視行為。

(3)社交凝視。眼睛看著對方臉上的兩眼到嘴唇之間的三角區域,這是人們在社交場合所運用的一種凝視行為,這種凝視行為能夠營造出一種很好的“社交氣氛”。

第二,注視角度的問題

注視的角度能夠反映出你對他人的態度,因此不可輕視這個問題。在公共場合與人溝通的時候,應該采用正視、平視、仰視、環視(有多人在場時),而不應該采用斜視、掃視、俯視甚至“無視”。仰視能夠表示崇拜和尊敬之意;正視、平視、環視則能夠體現出公平、平等和自信;而俯視雖然也包含有愛護、寬容的意思,但用錯對象,就會讓人產生輕視、傲慢的感覺;而掃視、斜視、漠視和無視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第三,注視時間長短的問題

在跟人交流的時候,注視對方的時間很短或基本不看對方,不管你的主觀動機怎麼樣,都會讓對方產生一種被輕視、被冷落的感覺,從而引起對方的反感。這些人往往不懂得眼神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常不是低著頭看地板或盯著對方的腳,就是“顧左右而言他”。實際上,這樣會嚴重地影響交流效果。由於在談話中,不願進行目光接觸的人,往往會給人一種企圖掩飾或隱藏著什麼的感覺;目光接觸時間很短、眼神閃爍不定的人,會讓人覺得他精神不穩定或性格不誠實;而幾乎不看對方的人,則會被認為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

當然,在人際交往中,也不應該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長時間地盯著對方看。英國人體語言學家莫裏斯說:“眼對眼的凝視隻發生於強烈的愛或恨之時,因為大多數人在一般場合中都不習慣於被人直視。”長時間地凝視有一種蔑視和威懾的作用,有經驗的警察、法官往往利用這種手段來迫使罪犯招供。由此,在一般社交場合不宜長時間注視。同時,長時間地注視,尤其是對異性目不轉睛地注視,還有對初識者反複地上下打量,也都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