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為人大度,語帶寬容(1 / 2)

古往今來,凡能成大事者,無不心胸寬廣、氣量過人。

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胸懷一顆寬容的心、待人以寬、口出寬容之語,就能贏得他人的好感與信任,同時也能使自己獲得好人緣、成為社交中的大贏家。

前梁宋混執政的時候,就曾把過去差一點兒刺死自己的玄臚用為心腹,一次,宋混問玄臚:“你那一槍幾乎要了我的性命。現在我大權在握,你不怕我報複你嗎?”玄臚說:“那時候我受人重恩,一槍刺去唯恐刺你不中;現在你想怎麼處置我就怎麼處置了,我也沒什麼可怕的。”宋混見他坦率便不計前嫌,更加重用他。

這就叫大度。實踐證明,越是大度者越能籠絡人心。常言道“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話不差,諸葛亮戰勝孟獲靠的就是“七擒七縱”,終於使孟獲心服口服。

有人擔心對仇人過度寬鬆會不會留下後患?事實上,大可不必擔心。一般情況下,除非是傻子,否則沒有人在做事情時不會去權衡利弊的。

姚崇是唐玄宗時期有名的宰相,權傾當朝。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個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考中秀才之後,與一位叫張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師門下繼續深造,以期將來能考中進士,光宗耀祖。

有一次,老師要姚崇與張宗全就某個題目寫一篇文章,兩天之後他要考核。這兩位學生下去都精心做了準備,將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篇文章交了上去。事有湊巧,姚崇與張宗全所寫的內容幾乎完全一樣,並且觀點也相當一致,這如何不讓老師為之惱火呢?沒想到自己門下兩位最得意的門生敢剽竊他人作品,這還如何了得?

看到這樣的情況,姚崇據理力爭,聲明文章絕非剽竊。而張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竊他人,但為了平息老師的怒火,就對老師說:

“這實屬學生不該,前兩天與姚崇兄弟論及此題,姚兄高談闊論,學生深感佩服,遂引以為論。”

老師聽到這番話後,也知錯怪了這兩位學生,就平息了心中的怒火。事後姚崇心裏為此深感佩服,為張宗全的廣闊胸襟所感動。姚崇當了宰相後,遂向唐玄宗推薦此人,唐玄宗在親自考核張宗全的才華後,深以為信,便封了他一個正三品官銜,專職外藩事務。

由此可見,寬容的胸襟最能感動他人!張宗全正是用自己寬容的胸襟和話語打動了宰相姚崇,從而使自己的仕途變得平順坦蕩。

以寬容、謙讓的姿態去處理與他人之間的矛盾,用寬容的胸襟去包容對方,這樣彼此之間就會化幹戈為玉帛。而寬容別人還能使對方感到欠你一筆人情債,你也可能因此獲得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