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人,就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與人打交道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弄不好就會陷入交往的沼澤。但是,隻要走出人脈關係的沼澤,就會走向成熟。
一個年輕人進入了一個新單位後,發現同事大多是40多歲的中年人,辦事經驗雖然比他多,但頭腦沒他靈活,對電腦等一些新事物的了解比他要差很多。年輕人很高興,認為自己大展拳腳的機會到了。於是他開始在單位裏賣弄起自己的聰明來。“哎呀!電腦怎麼能這麼用呢!?”“這個地方應該……”“這事你得聽我的,這方麵是我的強項!”“真是的,怎麼連這個都還沒弄好?”……辦公室裏隻見他一個人在指手畫腳、唾沫橫飛。一開始,同事們真的很喜歡這個年輕人,有了問題也願意問他,但他的自以為是讓同事們漸漸地與他疏遠了,每個人都躲著他。在他發表一番議論後,同事投給他的不再是讚賞而是厭惡的目光了。對於這種情況,年輕人也很苦惱,不過他真不知道是哪裏做錯了。
這個年輕人不受歡迎的原因是什麼呢?他總是表現得聰明過人,總想讓自己壓過別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勢。他不知道自己的這種舉動其實是最拙劣的,自以為是的人總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逼得別人寸步不讓,其結果隻能是使自己受人排斥。
交際中,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說得對、做得對,因此如果你想受人歡迎,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要懂得壓抑自己去迎合對方,千萬不要讓自己表現得比別人聰明。
如果你將你的想法說成是別人的創造,讓他產生一些優越感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法國一位哲學家說:“如果你想樹立一個敵人,那很好辦,你拚命地超越他、擠壓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贏得些朋友,有個好人緣,那就必須得做出點兒小小的犧牲——那就是讓朋友超越你,走在你的前麵。”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當重要人物的感覺,一旦別人幫助他實現了或讓他體驗了這種感覺,他當然會對這個人感激不盡。當別人超過我們、優於我們時,可以給他一種超越感。但是當我們淩駕於他們之上時,他們內心便感到憤憤不平,有的產生自卑,有的卻嫉恨在心。
一位設計花樣草圖的推銷員尤金·威爾森的服務對象是服裝設計師和紡織品製造商。連續幾年,他幾乎每個月都去拜訪紐約一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他從來不會拒絕我,每次接待我都很熱情,”他說,“但是他也從來不買我推銷的那些圖紙。他總是很有禮貌地跟我談話,還很仔細地看我帶去的東西。可到了最後總是那句話:‘威爾森,我看我們是做不成這筆生意的。’”
無數次的挫敗後,威爾森開始認真地總結經驗,得出的結論是自己太墨守成規,他太遵循老一套的推銷方法,一見麵就拿出自己的圖紙,滔滔不絕地講他的構思、創意、新奇在何處、該用到什麼地方……聽煩了的客戶出於禮貌會等到他將話講完。威爾森認識到這種方法已太落後,需要改進。於是他下定決心,每個星期都抽出一個晚上去看處世方麵的書,思考做人的哲學,創造新的熱忱。
沒過多久,他想出了對付那位服裝設計師的方法。他了解到那位服裝設計師比較自負,別人設計的東西他大多看不上眼。他抓起幾張尚未完成的設計草圖來到設計師的辦公室。“鮑勃先生,如果你願意的話,能否幫我一個小忙?”他對服裝設計師說,“這裏有幾張我們尚未完成的草圖,能否請你告訴我,我們應該如何把它們完成,才能對你有所用處呢?”那位設計師仔細地看了看圖紙,發現設計人的初衷很有創意,就說:“威爾森,你把這些圖紙留在這裏讓我看看吧。”
幾天後,威爾森再次來到辦公室。服裝設計師對這幾張圖紙提出了一些建議,威爾森用筆記下來,然後回去按照他的意思很快就把草圖完成了。服裝設計師對此非常滿意,並且全部接受了。
你看,當你不再極力顯示自己的聰明時,人家就接受你了。
當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白宮的時候,他認為自己如能有75%的時候是對的,就已經達到他希望的最高程度。
當你能夠確定你55%的時候是對的,你可以到華爾街去一天賺100萬元。假設你不能確定你55%的時候是對的,為什麼你要告訴別人他們錯了呢?
如果你想要別人討厭你、排斥你,那就盡管表現你的聰明,但如果你希望被人喜歡、受人歡迎,那就虛心一些吧,多聽聽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得到對方的肯定,有個好人緣。